笑谈民国一百零八将


他在收复外蒙古主权后,孙中山摒除党派政系的成见,称赞其为班超、傅介子,还专门发电祝贺。在孙中山去世后,他还心怀感念,也为其挽联一副:
百年之政,孰若民先,曷居乎一言而兴,一言而丧;
十稔以还,使无公在,正不知几人称帝,几人称王。

此联上句典故出自《论语·子路》,下句用典则出自曹操的《让县自明本志令》,徐树铮信手拈来,化而用之,区区三十多字,便概括了孙中山一生的主要历史功绩。据黄埔军人出身的作家、报人周游所记:“中山先生之丧,全民哀悼,举国偃旗,挽词之多,莫可纪极,而当时竟共推徐氏此联为第一。余曾分别询诸李协和(李烈钧)、胡展堂(胡汉民)、汪精卫、张溥泉诸先生:何以国民党内文人学者盛极一时,而竟无一联能道出孙先生心事,以堪与徐氏抗衡者?所得答复,虽各不相同,但一致认定:徐之才气,横揽一世,远不可及。”

在辫帅张勋去世后,徐树铮还为其写了一副挽联,其实这二人私下关系还很不错,只是这个小徐子为了帮助段祺瑞,才使出下三滥的招数,让人家当了一回遗臭万年的反面角色,引得全国讨伐,而己方又来了个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这差点让张勋在后来气个半死。民国很多挽联都写得非常棒、非常有水准,还是来看看徐将军、徐秀才给辫帅的挽联吧:

仗匹夫节,挽九庙灵,其志堪哀,其愚不可及也;
有六尺孤,无抔一土,斯人已死,斯事谁复为之?
小徐子虽然在挽联中对张勋多有指责,责其“愚忠”,但又赞其作为晚清遗老的气节可嘉,就是有些看不清世界潮流。

据记载,徐树铮年少聪颖,精书法,擅诗词古文,从政后仍手不释卷,对桐城派大师姚鼐的《古文辞类纂》爱不释手,总是随身携带,他认为经国大计、治事律身之道都可在书中找到。他自视甚高,除了尊敬、忠心于段祺瑞之外,北洋军人同僚中,很少有人能入他法眼。徐树铮愿意交往的人,只有光绪朝状元张謇、小说家林琴南、《新元史》作者柯绍、桐城派末代大师马通伯,清国史馆总纂王晋卿等人,均为饱学宿儒,一时俊彦。和这些人论交,总该要有些真才实学,不然可是要担心会贻笑大方的,但徐树铮就能做到“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楼主 再造文明  发布于 2015-02-15 22:22:04 +0800 CST  

【收复外蒙古】
还别光说人家小徐子锋芒太甚、飞扬跋扈、耀武扬威而惹人生厌了,但他也的确为中华民国做了一些很有意义的事情,比如“三造共和”——逼清廷下台、迫使袁世凯退位、抚平张勋复辟,这些事功虽然表面上算在段祺瑞头上,但哪一件事情没有小徐子在背后出谋划策。当然,小徐子在民国初年的舞台上作出的,能彪炳史册的还要数带兵远征外蒙古,收复外蒙古主权。

早在1911年辛亥革命之际,国内光复浪潮此起彼伏,然而远在关外的内蒙古就趁着这多事之秋,由几个蒙古王公在沙皇俄国的威逼利诱和唆使下,宣布独立,尽管后来在民国政府的努力下,他们“取消独立”,宣布自治,但实际上成了沙俄的殖民地,也就是说中华民国已经丧失了对外蒙古的主权。这哪行啊,一国政府,那么大的领地都收不回,有何面目立于世界诸国之林。

但当时的国内这种革命、那种运动或是战争连年不断,南方和北方干得厉害,哪里还顾得上在那遥远地方的外蒙古。直到1919年10月,西北筹边使兼西北边防军总司令的徐树铮,率领步兵2个旅,骑兵1个团,挥师远征,向库伦进发。单凭这些兵力显然很难震慑住国内外的分裂势力,不过,徐树铮就是徐树铮,他让部队多扎几倍的军营,然后错开时差,让那些士兵来回开进开出,给人造成兵力很多的错觉。此外,他还专门把最先进的机枪、大炮擦拭得明晃晃的放在卡车上最显眼的地方,好不风光威武,搞得库伦当地民众争相一睹徐大将军风采。

如晋商这样的大商团亦受徐树铮之请,被派到达外蒙各地,以商业促进外蒙古的经济建设。徐树铮一到库伦,立即让陈毅(北洋政府驻蒙古官员,不是后来的共和国元帅)回内地,也否定了先前极其苛刻的《六十四条》。他派兵把外蒙古伪政权的“内阁总理”巴德玛多尔济“请”到了自己的司令部,并将其他王公及哲布尊丹巴活佛加以软禁。
楼主 再造文明  发布于 2015-02-15 22:58:04 +0800 CST  
@再造文明 2015-02-15 22:58:04
【收复外蒙古】
还别光说人家小徐子锋芒太甚、飞扬跋扈、耀武扬威而惹人生厌了,但他也的确为中华民国做了一些很有意义的事情,比如“三造共和”——逼清廷下台、迫使袁世凯退位、抚平张勋复辟,这些事功虽然表面上算在段祺瑞头上,但哪一件事情没有小徐子在背后出谋划策。当然,小徐子在民国初年的舞台上作出的,能彪炳史册的还要数带兵远征外蒙古,收复外蒙古主权。
早在1911年辛亥革命之际,国内光......
-----------------------------
@萧烟 2015-02-16 16:08:31
外蒙成了国人心中的痛,问好!
-----------------------------
多谢萧烟兄。的确,国土丧失太多了。
楼主 再造文明  发布于 2015-02-16 18:33:39 +0800 CST  

1919年11月17日,外蒙古正式上书中华民国总统徐世昌,呈请取消“自治”,废除中俄“蒙”一切条约、协定,回到中华民国怀抱。同时为了保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徐树铮将军队派驻外蒙各地,如买卖城、乌里雅苏台、科布多、唐努乌粱海等地,基本上完成了对外蒙古的统一。

徐树铮可谓兵不血刃就让被沙俄侵占七年多的外蒙古回到中国怀抱,不得不说这人胸中还真有些谋略,他这一举措得到国内各界、各阶层、各派势力的一直认可与赞赏,而且他在外蒙古发展实业、修建交通设施、开办学校、银行和报刊、引种蔬菜等等,可谓大大地促进了外蒙古地区的经济、文化、教育等事业的发展。但因为直皖战争的爆发,小徐子很快就被调到北京,又没有人在那里镇得住,所以外蒙古又在苏俄(孙中山称其为红色帝国主义还真没错)的支持下又恢复独立。不管怎样,徐树铮收复外蒙古主权在历史上留下了非常华丽的一笔,足以名垂青史。

为此,即便是作为政敌的孙中山还专门致电祝贺并赞扬徐树铮:
比得来电,谂知外蒙回心内向。吾国久无班超傅介子其人,执事(指徐树铮)于旬日间建此奇功,以方古人,未知孰愈?外蒙纠纷,亦既七年,一旦归复,重见五族共和之盛,此宜举国欢欣鼓舞者也!

徐树铮此生留下来的诗200首,词60首,喜好昆曲,比较懂音律,还能与俞振飞、项凌云等人同台演戏,他擅长花脸和贴旦两种角色的曲目。为此,张謇还写诗赞他“将军高唱大江东,势与梅郎(当时名角梅兰芳)决两雄”。1925年月,他以专使身份访英,应邀在英国皇家学院演讲,题目是《中国古今音乐沿革》,让爱好古典传统的英国绅士淑女对中国军人刮目相看。由此也可见得,徐树铮除了尚武好强之外,还有很多文雅的爱好。


中华民国版图,秋海棠形状,1141万8174平方公里,是当时世界第二大国。
楼主 再造文明  发布于 2015-02-16 18:50:23 +0800 CST  

【自取其祸】
徐树铮浑身都是锋芒,简直就是个大刺头,而且往往喜欢就着性子来,毫不知收敛,这大概也与段祺瑞的庇护有关,换句话说,就是把他宠坏了。徐树铮也不能做到宠辱不惊,硬是要胡作非为,越来越不像话,最后自取灭亡。小徐子树敌太多,但直接导致他走向死亡的正是陆建章(1862——1918年,安徽蒙城人)。

这陆建章也算得上北洋元老,年轻时就参加淮军,后来进入北洋武备学堂,帮助袁世凯编练新军,民国建立后,历任北京总统府警卫军参谋官、左路备补军统领、警卫军统领兼京畿军政执法处处长等职。1914年(民国3年),其所属部队改组为陆军第7师,陆建章任该师师长兼豫陕剿匪督办,其后在陕西省讨伐白朗。同年6月,他继陕西都督张凤翙之后,任威武将军督理陕西军务(陕西将军)。1915年(民国4年)12月,袁世凯称帝,陆表示支持,获封一等伯爵。不过这人心狠手辣,杀死革命党人无数,人称“屠夫”,按理说这种人该杀。

陆建章这个屠夫杀人,还先请要被杀的人吃饭,等酒席终了送客时,再从人背后将其一枪打死,所以他的请柬就被称作“阎王帖子”。1918年,徐树铮在天津奉军司令部同奉军参谋长杨宇霆宴请陆建章,还来了个以其人之道还至其身,饭后约陆去后花园密谈,卫兵就在他背后将其打死。古时候就有人说,善射者死于箭,善泅(游泳)者死于水,看来这是不无道理的。

就算千该杀万该杀,也轮不到你这个晚辈后生来杀吧,陆建章被徐树铮杀害后,就连段祺瑞听闻后也惊讶万状,半晌才说:“又铮闯的祸太大了,朗斋(陆字)千错万错,毕竟是北洋袍泽,他怎能如此乱开杀戒?”
(感谢各位的顶贴,这个贴子被推荐到天涯首页聚焦文学版,这也有大家的功劳,非常感谢。如有感兴趣者,欢迎加入讨论QQ群28345028)
楼主 再造文明  发布于 2015-02-16 19:31:41 +0800 CST  

而徐树铮却说陆建章妖言惑众、煽动军队叛乱,“联结土匪,扰害鲁皖陕豫诸省秩序,久有所闻,今竟公然大言,颠倒播弄,宁倾覆国家而不悟,殊属军中蟊贼,不早清除,必贻后戚。当令就地枪决,冀为国家去一害群之马,免滋隐患。除将该员尸身验明棺殓,妥予掩埋,听候该家属领葬外,谨此陈报,请予褫夺该员军职,用昭法典。”说起来是一套一套的,后来有人分析说,陆建章跟冯国璋的直系走得太近,而且也主张“和平统一”,这就与段祺瑞皖系力行的“武力统一”严重相悖,所以徐树铮忍不住要为皖系除害,便将其杀害。

但再后来又有人分析,徐树铮并不是因为陆建章站在直系那边提倡“和平统一”才将其杀害,而是同为皖系骨干的倪嗣冲找徐树铮下的毒手。因为倪嗣冲当年在安徽出任督军,对安徽省内的革命党人及其家属大下杀手,还扬言要斩草除根,这就让很多皖籍党人出逃上海,但柏文蔚等党人对倪嗣冲在省内的恶行深恶痛绝,便组织“讨倪军”,当时恰好陆建章也在上海,党人就推举其为总司令,还让在直系带兵的皖籍将领冯玉祥为副总司令,发起讨伐倪嗣冲的战争。最后,由于冯玉祥未能如约带兵援助,讨倪军很快败北。但倪嗣冲对陆建章怀恨在心,便让徐树铮对其痛下杀手。

在1925年12月30日的时候,在欧美日各国考察军事的徐树铮(因为当年段祺瑞任中华民国执政,徐树铮则被外国人认为是中国的第二号人物,便大张旗鼓地接待徐氏)于考察结束回到上海,期间与孙传芳会晤,商议直、奉、皖三系联合对抗冯玉祥和准备北伐的革命军。段祺瑞以京津局面混乱电嘱其暂缓赴京,但徐树铮认为考察回国,理应及早复命,12月19日即动身赴京。复命后,于12月29日晚乘专车离开北京南下,途经京津间廊坊车站时,被冯玉祥部下张之江派人劫持,于30日凌晨被复仇杀害,时年45岁。陆建章是冯玉祥的恩人,二人还沾亲带故,所以,冯在很大程度上在找机会为陆报仇。

想当年,直皖战争失败,作为皖系东路指挥,又是政敌宣传的祸国魁首,徐树铮却依然能够躲过一劫,白皙俊秀的他化妆成日本女人,穿着和服在逃跑途中大唱京剧,毫无畏惧之心,可现在有谁料到准备辅佐段祺瑞东山再起,却横遭不测。
楼主 再造文明  发布于 2015-02-16 20:29:52 +0800 CST  

段祺瑞得知心腹爱将被杀害,便前往探望,抚尸痛哭至昏倒。事后很久,段祺瑞快经过廊坊站时,走进随从人员乘坐的车厢,问车过廊坊停留多久。又问:又铮(徐字)被杀,是否是在站内?等到廊坊时,段又开窗而望,历十分钟,口唇微动,喃喃若有言,老泪盈眶,掩面入卧。段在去世前,还留言子孙,每年家祭,祖宗牌位旁,要摆上徐树铮的牌位,给徐树铮磕头。且不论段祺瑞、徐树铮的人品、功过怎样,在乌烟瘴气的北洋政坛,三姓家奴、倒戈叛逆者比比皆是,而段、徐二人之间的器重、信任与忠诚也算一段佳话。

袁世凯曾这样评价徐树铮:“又铮其人,亦有小才,如循正轨,可期远到。但傲岸自是,开罪于人特多。”应该说袁世凯看人还是比较准的,“开罪于人特多”也就是他自取灭亡的重要原因。

徐树铮死后,不少名流为期致去挽联、挽词,比如张謇挽徐联云:
语谶无端,听大江东去歌残,忽然感流不尽英雄血;?  ?????
边才正亟,叹蒲海西顾事大,从何处更得此龙虎人。?

康有为挽徐词云:?其雄略足以横一世,其霸气足以隘九州;其才兼乎文武,其识通於新旧。既营内而拓外,翳杜断而房谋;又扬历乎域外,增学识於四洲。其喑鸣废千人,其洞视无全牛。其飞动高歌擅昆曲,其妩媚清词追柳周。大盗竟杀猛士兮!天人起邦家殄瘁之愁。假生百命之前,为人龙而寡俦。衰世乱而内争兮!碎明月於九幽。
徐世昌的挽联是:?道路传闻遭兵劫,?每谓时艰惜将才!?


徐树铮考察法国时的照片,文武全才,到欧洲列国也很受欢迎。
楼主 再造文明  发布于 2015-02-16 21:22:59 +0800 CST  
第十四将 五省联帅孙传芳
【人物概评】
他是从北洋系统中走出来的枭雄,可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籍籍无名;他既不像段祺瑞、冯国璋那样很早就独当一面、称霸一方;也不像吴佩孚、徐树铮般凭借自己的才干与魄力得到雄主的赏识与器重,但他能在风云巨变之际,脱颖而出,后来居上,终成江、浙、皖、闽、赣五省联军总司令。纵横捭阖两三年,本是异军突起的孙传芳却又很快被新兴的北伐军击溃,正可谓长江后浪推前浪。孙传芳面上常带笑容,但面善心狠,有“笑虎将军”之称。但就是这样一个叱诧军界、政界几年的新星,却死在了一个女子手上。


孙传芳(1885—1935年),字馨远,山东泰安人,直系骨干将领,后雄踞东南五省,称五省联军总司令。
楼主 再造文明  发布于 2015-02-16 22:24:20 +0800 CST  

【投身军旅】
孙传芳(1885—1935年),字馨远,山东泰安人,自幼丧父,家境贫寒,其母因为受婶母的虐待(妯娌关系不好,竟至于此),所以带着孙传芳和他的三个姐姐到济南谋生。孙传芳的名字都有些女性化色彩,他自幼受女人的恩惠也不少,他的大姐嫁给了商河县程姓人家,他就同母亲在程家生活。后来,义和团运动在那里兴起,孙传芳又随母亲和三姐到济南避难,在此之前,他的二姐也已经嫁人。

当时还是袁世凯在山东当巡抚,他手下的武卫右军执法营务处处长叫王英楷,其妻患疯癫病,经人说媒之后就娶了孙传芳的三姐为填房,当然对于孙传芳和他母亲这对孤儿寡母,还是沾王氏的光,由他供养。孙传芳当时十五岁,就跟着在他姐夫家的私塾读书。1901年,袁世凯升任直隶总督,调往直隶省会保定,王英楷就带着孙氏母子迁往保定居住。

1902年夏,袁世凯受命创练常备军,设陆军练官营于保定东关外,以冯国璋任练官营总办,适逢17岁那年的雨季的孙传芳,经过中国好姐夫王英楷的推荐,到了练官营当学兵。孙传芳虽然幼年命运坎坷,但这人天资聪敏,又很用功,所有军事课程,一读便能读通,所以在学科与操法考试中,往往能够名列前茅,着实能够给好姐夫和孙家争光,这个单亲家庭的贫苦孩子,上天似乎对他还很公平,他的命运自此开始发生重大转变。

1902年,在陆军练官营毕业后,孙传芳又经冯国璋准予免考,保送入北洋陆军速成武备学堂(这对于当兵的来说可谓一跃龙门,所以后来站队就站到了冯国璋的直系之中)。就是这一年冬天,孙传芳的母亲与世长辞,这会儿,孙传芳彻彻底底成了孤儿。

1904年夏,北京练兵处通过考试,选陆军学生派往日本留学,速成武备学堂选送四十人去京应试,其中就包括孙传芳以及他后来的搭档周荫人、卢香亭等人。经过考试录取,孙传芳和他的小伙伴们于同年8月,由留学监督赵理泰率领各省留日生共100余人,从天津转上海乘“大智丸”赴日留学,先是到东京振武学校,然后再考入日本士官学校。
楼主 再造文明  发布于 2015-02-16 22:59:03 +0800 CST  

在日本士官学校,孙传芳读的是第六期,那个时候,后来那个中国人的老仇人冈村宁次还是他的大队长呢,不过在后来这两名同窗没有机会在战场上交锋。过了4年,孙传芳毕从日本士官学校——这个造就了很多中国军事人才的军校毕业了,回国后,孙传芳干过的第一件大事就是结婚。掐指一算,孙大帅哥也是24岁的年纪了,在当时可谓大龄青年,娶妻为张氏。

1909年,孙传芳接受陆军部考试,与他一起考试的还有也是从日本士官学校回国的有李烈钧、唐继尧、阎锡山、赵恒惕等日后在中国政坛军界翻江倒海的牛人物们。考上后,孙传芳被授予步兵科举人(说来也奇怪,科举不管是文的还是武的,在1905年就已经废除了,可能是在军衔方面还没来得及与国际接轨吧),并授步兵协军校。

堪称考神的孙传芳经陆军部复试后,返天津督练公所候差,旋即被派到北洋陆军第二镇第三协第五标当教练官。当时第二镇的统制为马龙标,驻保定,第三协的协统为王占元,驻永平,第五标的标统为王金镜。孙传芳为人健谈,善于应酬交际,不仅在本协本标内与人相处融洽,即对于他镇他协也都常有来往,因此颇受协统王占元的赏识。
楼主 再造文明  发布于 2015-02-16 23:38:27 +0800 CST  
@再造文明 14楼 2014-11-29 19:33
PS:
问:民国一百零八将是怎样排名的?
答:选将是根据军事才能、战绩、贡献、关注度、精彩程度等多种因素考虑的,排行不分先后,但也按一定的时代出场顺序、相关性、重要程度等排序。
问:你这本书会中途太监吗?
答:绝对不会。其一,这是列传,不是连载小说,即便出版,也会现在这个帖子里将全部 原创 内容上传完毕。其二,这是很多年的心愿、情结,不写完总会觉得不甘心。
问:你对自己写这部书有何要求?
答:全力以赴,认真细心去写得精彩好看。(若有很忙很急的事不能更新,还请见谅稍等。)
……
-----------------------------
@寂寞鹏举 2015-02-17 09:04:45
感觉民国一百零八将军,在实力和天时地利人和同等的情况下会被开国的108个少将吊打,更不用说中将以上了
-----------------------------
还请先好好看看我的贴子。你说的也太夸张了,一些民国将领在民初威震华夏时,你的那些少将还没有出道呢,再说了那些抗战名将举世瞩目时,几个少将打过日本?
楼主 再造文明  发布于 2015-02-17 16:52:27 +0800 CST  
@虎贲大将军2013 29楼 2014-11-30 22:27
特别郁闷 2014-11-30 05:56:01
钱学森邓稼轩跟民国有关系吗?
-----------------------------
@虎贲大将军2013 2014-11-30 18:43:17
人家是在民国时期成长成才的好不好,再说你纠结这个干什么,跟这部书有关么
-----------------------------
@特别郁闷 2014-11-30 19:59:42
钱、邓只是上个大学就出国啦,回来已是共和国。与民国有什么关系?
真……
-----------------------------
@寂寞鹏举 2015-02-17 09:07:33
中共那些中高级将领也是民国成长起来的吧,而且起点更低
-----------------------------
是的,基本可以这么讲,你说的这点比较赞同
楼主 再造文明  发布于 2015-02-17 17:17:37 +0800 CST  

【暂露头角】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民国成立后,北洋军在编制上也随着有了新的变化,第二镇改为第二师,由于同上下关系都处理得好,备受青睐和拥戴的孙传芳被调任为第二师辎重第二营营长,这是孙传芳第一次当个正儿八经的“长”。没办法,这就是中国式升官,光有才干是不行的,要不然你那里非有你不可,再不然就慢慢地、慢慢地积攒功勋,看能不能熬出头,大才子王勃就说过“冯唐易老,李广难封”,为什么李广难封呢,李广打仗好,又带兵如子,只是与上面关系没打理好,孙传芳是懂得这个道理的。

1912年,孙传芳跟着老上司王占元在河南省固始一带,参加了追剿白朗农民起义军的战役。其实白朗起义时,孙中山还在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在袁世凯接棒后,白朗硬是不给面子,在袁世凯的老家河南闹起来了,不过,最后因为流寇战术,被北洋军镇压下去。孙传芳在这次镇压起义的战争中表现怎样,还没有找到相关资料,可以说应该战绩一般,或者没什么战绩,不然不会没有相关记载。

1913年,经过“二次革命”的赣宁之役后,北洋军阀的势力开始向长江流域展开,袁世凯派段祺瑞任湖北督军,令王占元率第二师进驻湖北,兼任湖北军务帮办(袁大总统在位时,北洋军阀还没有分出派系来)。老上司王占元提升孙为该师步兵第六团团长。此时的孙与师参谋长何佩瑢成为王占元的左膀右臂。1915年,王占元署理湖北都督,当以何佩瑢为督署参谋长,但因何常驻北京联络军务,所以王占元乃派孙传芳代行其职。在30岁而立之年当了师参谋长,按理说,还算混的不错,但很显然,在那个群雄逐鹿的年代,师参谋长远不是孙传芳所期望的。

1916年,王占元任湖北督军,调任孙为第三旅旅长,不久又将其调为第二十一混成旅旅长;1917年,又将其提升为湖北暂编第一师师长。在王占元的提携下,孙得展才干,颇受王的信任,倚若智囊,时常充当湖北代表对外接洽公务,有时甚至代表督军检阅师旅军队,在湖北大有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态势,即使如此,还是在一人之下,孙传芳还是帮别人跑龙套的,也没办法,但是独当一面、割据一方甚至雄霸九州这种想法他成天都有,只是差个机会。
楼主 再造文明  发布于 2015-02-17 19:22:16 +0800 CST  

1920年夏,贪得无厌的王督军终于激怒了爱好起义的湖北人,他们发起“驱王运动”,理由很通用,那就是“鄂人治鄂”。当时的湖南督军赵恒惕,也就是孙传芳在日本士官学校的同期校友,为了得到更多好处(当时的汉口可是“八里洋场”,被称为大汉口,是惟一能够与大上海相提并论的一个城市,有东方芝加哥之称,这当然能够让赵垂涎三尺),派湘军袭鄂。王占元命孙传芳率兵迎战。这是孙传芳首次有记载的战役,可以说是他的处子秀,他把湘军打败了,回去后孙传芳就接任第二师师长。同年7月,直皖战争爆发,皖军战败,王占元秉承直系首领曹锟的意旨,将皖系长江上游总司令吴光新(皖系四大金刚之一)扣押到武昌,以孙传芳代替其职,还让孙改编皖系残余部队。

孙传芳仗打得好,王占元屹立不倒,但湖南的赵恒惕还是想打湖北的主意。1921年,湘鄂战争再次打响,赵恒惕和夏斗寅发病袭击鄂南。王占元这次又让孙传芳挂帅,命令他为新嘉蒲通警备司令,率第二师应战。孙派孟昭月及张允明两旅在得胜山、铁山咀、官山口一带与湘军对峙,双方大战十天十夜,但孙传芳这次就没有那么好的运气,所部受挫后,就撤退集结到武穴一带休整。

湖北督军王占元本来是直系一派,也是曹锟、吴佩孚扶上去的,但曹、吴见王庸懦无能,只会在湖北大肆搜刮百姓,以至于怨声载道,引得别人讨伐,于是便早有更换之意。这次王占元抵御湘军作战不利,加上这个贪婪的王占元居然不给湖北境内的军队发军饷,以至于在武穴、宜昌、沙市、武昌等地先后引发兵变多起,所以曹吴便决计迫王下台。在湘鄂战争初起时,曹、吴就发兵援鄂,由吴佩孚亲任援鄂总司令,派萧耀南率二十五师开赴武汉三镇,第八混成旅长靳云鹗为前敌总司令,率部进驻茶庵岭。但曹、吴名为援鄂,实为驱王,曾有“援鄂不援王”之语。援鄂大军开往前线,靳云鹗部向湘军猛攻,吴佩孚又亲自率兵乘兵轮直捣岳阳,湘军哪里抵挡得住吴大帅的势头,在水陆夹击之下,败退回长沙,被迫与吴佩孚议和。

吴佩孚这次援鄂之战打的风生水起,王占元也因此得以舒缓一口气,但很快,好景不长,直系掌门曹锟召开会议,就对王占元的代表说:“请王二哥下台休息休息吧,他可以到保定来帮忙。”王占元懂得曹锟的意思,便主动提出辞职,很快就被批准,第二十五师师长萧耀南继任湖北督军。孙传芳便少了一棵好乘凉的大树,但古语有言:“失之东隅,得之桑榆”,时任两湖巡阅使的吴佩孚很是看好孙传芳,还特意到武汉找他,说:“馨远,王老头走了,咱们一块干吧!你就带着二师及其余部队开往宜昌去。”
楼主 再造文明  发布于 2015-02-17 19:58:21 +0800 CST  

吴佩孚可是直系掌门曹锟身边的大红人,而且在那时也如日中天,现在换了更为强大的东家,孙传芳哪有不答应的道理。被任命为长江上游警备总司令兼第二师师长后,孙传芳踌躇满志地率师驻宜昌。之后,还算厚道的吴佩孚又补发孙部欠饷的三十万元。从此,孙传芳便为吴佩孚所倚重。

蛟龙入海、猛虎归山往往势不可挡,跟着自己的大老乡一起在直系干,孙传芳觉得踏实,也觉得跟着炙手可热的吴佩孚干,肯定前途无限,就差一些机会了。然而有时候,想着什么想多了它就会自然而然地来了。1922年直奉战争爆发后,吴佩孚率直军再次获胜,直系的势力也再度扩张。当时,放眼东南,就只有福建、浙江仍然在皖系手中,所以曹吴对这两省志在必得。

当时,早在直皖战争之后,福建督军李厚基见风使舵,准备依附逐渐做强做大的直系,后来皖系骨干徐树铮从北京潜往福州,还策动福建第二十四混成旅旅长王永泉驱逐李厚基,并以帮办来代行督军的职务。1922年秋,曹锟点将点到孙传芳这里,让他发兵入闽,由江西蔡成勋作为后援,协同驻赣的第十二师师长周荫人一道入闽。

孙传芳喜不自胜,现在老总派大任务给他,如此器重,肯定要效犬马之劳,但在入闽之前,他要见见对他赏识、提拔的吴佩孚。孙传芳从北京到洛阳去见吴佩孚,这一见还真没白见,吴当面允诺,由湖北督军萧耀南开拔入闽部队的军饷,由汉阳兵工厂补充枪支弹药。得到这个承诺,孙传芳内心觉得事情已经成功了一大半,到时候必将荡平福建。孙传芳到武昌后,从湖北财政厅领到30万军饷,从汉阳兵工厂领到约值7万元的弹药。到1923年初,万事俱备,就等着挥师入闽。
楼主 再造文明  发布于 2015-02-17 20:40:52 +0800 CST  

领到军饷和弹药后,孙传芳就由宜昌率兵到南昌,并约定自己先前的老同学周荫人和湖北督署参谋长刘宗纪一道入闽。孙传芳可能是有先见之明,他还秘密赴南京与直系江苏都督齐燮元达成协议,说是等时机一到,就从江苏和福建一同夹攻浙江的卢永祥。

在福建掌管军政大权的是帮办王永泉,河北省青县人,也是在日本士官学校留学的学生,可以说是孙的校友。当时,直系大军压境,何去何从,王永泉有些举棋不定。孙便趁机致电王说明周荫人也援闽,希双方合作,王当即复电欢迎。周荫人便率部由南昌经抚州(临川),由杉关入闽,经邵武,沿闽江而下,直抵福州,与王永泉同学相晤(周荫人也是日本士官学校毕业的),畅叙旧谊。孙传芳也督率第二师两个旅并配备炮兵、工程兵,相继入闽,留张俊峰旅驻扎邵武,由孟昭月旅直驱福州。孙、周二师在王永泉、王永彝昆弟未抵抗之下,顺利地进驻了福建。

兵不血刃就将东南的福建一举拿下,这本来是一件好事,在当年3月,孙传芳被任命为福建军务督理、孙以刘宗纪为参谋长,王永泉仍留任帮办,周荫人任延平护军使。孙与王虽是日本士官学校同学,但彼此政治背景不同,关系并不融洽,加以福建军政实权仍多掌握在王的手中,所以孙决计驱王。

福建的局势很快就变得复杂起来,当年10月,周荫人袭击王永泉,王军驻扎在福州甚少,无力抵抗,逃泉州其弟王永彝处,又奔厦门,后来被逼迫无赖只得声明下野,逃往上海。王永泉虽然被驱了,但一些反直系的势力如臧致平、杨化昭及王永彝等在闽南兴兵反孙。当时,孙中山、段祺瑞、张作霖组成“反直三角同盟”,所以在福建的反直势力意欲联合粤、浙、奉系各方面力量,联合起来发起倒直战争。
楼主 再造文明  发布于 2015-02-17 21:18:53 +0800 CST  

孙传芳也管不了大局形势怎样对自己不利,在他看来,只要先清除福建内部的反对势力,其他的什么都慢慢来。1924年春,孙抽调兵力,交由老搭档周荫人、卢香亭率领,并联合福建地方势力高义、谢定国、张毅等民军,向闽南的臧、杨发动进攻。双方在同安一带展开鏖战,臧,杨最后败退,并经由漳州、龙岩,由汀州入江西,长途跋涉逃入浙江,投奔卢永祥。闽南民军纷纷通电拥护孙,周,福建事才得以解决。

但福建的事情并没有因为一仗而了结,臧致平、杨化昭率残部退入浙江境内,为卢永祥收编,对江苏齐燮元有所威胁,成为齐进攻浙江的借口。1924年9月,江浙战争爆发,双方陈兵于淞沪之间。孙传芳与齐燮元原来就有合力夹击浙卢之密谋,在此江浙战端初启之际,孙即令其驻洛代表王金钰向吴佩孚请缨,入浙援苏,吴允其所请。孙传芳以闽浙联军总司令名义,出兵援齐。是时,奉天张作霖提兵西向入关,援助卢永祥,通电讨直。

没那么简单就能当上一方诸侯,先前直系想要包围人家,现在倒被人家围了一圈。孙传芳现在顾不了这么多,必须得杀出一条血路,不然真要被人包饺子了。于是这孙传芳直接挥师北上,直指闽浙交界地带——仙霞岭。浙江方面,精锐部队几乎全部调到前线,杭州由陈仪、张国威之地方旅团及夏超警队驻守,衢州、江山等后方仅留臧致平、杨化昭部及地方部队警戒,听闻孙孙传芳军由闽入浙,临时急派陈仪旅及张国威炮兵团增援仙霞岭。

同吴佩孚、孙传芳一样,卢永祥也是山东人,他在浙江的地位本来就不稳固,当地人在名流的聒噪下,都要求自治,等到江浙战争爆发后,浙江人倒卢的呼声更是尘嚣甚上(这也是为什么本省的督军、都督在民国北洋时代都由本省人来担任的缘故)。当时,卢永祥派出的陈仪、张国威本来是让他们抵抗孙传芳的,但陈仪索性按兵不动,张国威更是扯开白旗,开门迎敌。态度如此积极,动作如此配合,笑得合不拢嘴的孙传芳干脆让张国威任炮兵司令,并令其为先导,向杭州进发。

孙传芳手下的卢香亭及谢鸿勋率部长驱直入,在江山扫除臧致平、杨化昭部后,经衢州、严州,循富春江而下,一路兵不血刃地抵达桐庐,同时孟昭月也攻破温州等地。卢永祥见大势已去,只得退守嘉兴。孙传芳又在杭州守备司令夏超的欢迎下,和平进入杭州。一连捡到几个大便宜的孙传芳军乘胜追击,与江苏齐燮元部夹击卢部于上海淞沪。卢永祥大败,只得通电下野。孙、齐连翩莅沪,执手言欢。卢永祥残部约五个师的兵力,全被孙传芳收编,这下可好了,得了地盘又得兵力,不亦乐呼啊。
楼主 再造文明  发布于 2015-02-17 21:56:33 +0800 CST  

【东南称王】
1924年9月,曹大总统任命孙传芳为闽浙巡阅使,兼浙江军务督理,并授恪威上将军勋位。功劳不小的夏超被任命为浙江省长,兼浙江警务处长、杭州警察厅长。其实夏超在浙江的地位已经够高了,身处要职的他并不对此而感到满意,他怀揣着独霸浙江的野心已经好久了,所以他对孙传芳也来了个笑里藏刀,这人暗中够卖军火,招兵买马,伺机驱孙。

其实对于夏超的小动作和大阴谋,孙传芳是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但还是笑在脸上,佯装自己很信任、器重夏超,其实暗中也加以防备。等到1926年,孙传芳率部去江西与北伐军作战时,夏超就趁机反孙,孙如此精明的人物,哪里还会不留一手,留守杭州的宋梅村团直接将夏部击溃于未动之前,扼杀在萌芽状态。夏超化装潜逃,但运气不佳,在途中就被拿下,经孙传芳批示,当夜就地枪决。

当上闽浙巡阅使没多久,孙传芳很快就风光不再,因为第二次直奉战争,拜冯玉祥等人所赐,直军大败,曹大总统都被囚禁了。奉系大胜后,就派张宗昌南下,向直系的江苏督军齐燮元抢地盘。本来唇亡齿寒,再加上自己又是曹吴扶持上来的直系干将,现在再怎么也要挺直系老兄齐燮元一把。但奉系来势汹汹,而且还有皖系、南方的广东联合,所以孙传芳决定只有丢车保帅了,当然,他是要当“帅”的人,只好牺牲齐燮元这个“车”,孙最后决定要与奉系达成谅解,只好眼睁睁地看着苏齐被干掉了。

孙传芳主意已定,只好先派浙江盐运使王金钰与奉系取得联系,王与奉系将领杨宇霆系土官生同期同学,通过杨的关系得以往见张作霖。张此时也有意拢络这个后起之秀的孙传芳,还特派邢士廉向孙修好,停止向浙进军。张宗昌率部攻克上海后,还约孙会晤,二人结为金兰。可见孙传芳玲珑八面,在哪里都能吃得开。可惜孙这人太嗜杀了,最后还死在一个弱女子手里。齐燮元被迫下台,卢永祥出任江苏督办,还与孙签订了江浙互不侵犯的和平公约,双方取得暂时妥协。

1925年开年,孙传芳就派人奔走在段祺瑞门下,当时把持北洋中央的可是段合肥段执政,希望段能够支持和谅解他。段也有意拉拢孙传芳,在孙的老婆给他生下第三个孩子时,段还派孙在日本的同学(同学这层关系似乎在民国以前的中国都很吃得开,现在好像不可同日而语了)去杭州祝贺,还赠送了相当名贵的翡翠根小玉牛。自此,孙对段执师礼,只是口头上说竭诚拥戴段。
楼主 再造文明  发布于 2015-02-17 22:56:21 +0800 CST  

除了搞好段这层关系外,孙还想极力讨好两广的北伐军,于是又派人去拜访国民党要人张继等人,试图与南方取得联盟,用来缓解后顾之忧。可以说,先前的“反直三角同盟”都是现在孙传芳要结好的对象,真不知把他扶上台面上的曹吴会怎么想。但孙传芳心里也明白,民国的政界、军界波谲云诡,很多关系并不可靠,还不如自己做强做大,以应万变,所以他在浙江积极提升自身实力,待势而动。

孙传芳入主浙江后,境内还有皖系的王宾镇守使及陈乐山第四师的部队,对此,孙干脆一不做二不休,派卢香亭、谢鸿勋、张俊峰出兵清剿。在中央的段祺瑞一来鞭长莫及,二来自己都快步泥菩萨的后尘,对孙传芳此行也是无可奈何。澄清浙江异势力后,孙传芳又对部队加以整饬扩充,兵力更是加强。

当时,孙传芳还有势力在福建,他还派人到福州去授意周荫人,让他筹措军费,接济浙江。其实浙江本来就是东南富庶之地,但作为孙传芳的前线,军事实力当然是越强越好,他在浙江一再扩军,军费当然是多多益善了。

第二次直奉战争结束后,奉张的势力扩充到长江一带,张大胡子以邢士廉师驻上海,丁喜春部驻南京,其后,又派刘翼飞及赵鸣皋两旅开赴上海,生怕这个不夜城有何闪失;与此同时,张作霖又迫使段祺瑞任命杨宇霆为江苏军务督办,姜登选为安徽军务督办,津浦沿线各省区全部为奉系所占有。同其他枭雄一样,孙传芳对宁沪财富之区,本已垂涎三尺,现在奉系势力日益向东南扩张,直接威胁浙江,为自保,孙不得不谋求对策。
楼主 再造文明  发布于 2015-02-17 23:39:01 +0800 CST  
@邺下风流在晋多 2015-02-17 22:23:53
越写越入佳境,很好。
-----------------------------
多谢,多谢,还是觉得有些人物写的不过生动,希望写的都能打动人心,我会继续加油的。~·~
楼主 再造文明  发布于 2015-02-17 23:42:01 +0800 CST  

楼主:再造文明

字数:1422

发表时间:2014-11-27 07:55: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8-06-30 21:32:22 +0800 CST

评论数:4212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