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博良解读罗塞塔石碑的方式,也即“古埃及学”建立的基石,大有问题!

我们知道,古埃及分为上埃及和下埃及,从血统上看,埃及南部和埃及北部的确存在差异(南部是E-V12,北部是E-V22),虽然他们同属于非洲土著的单倍群E





楼主 gtfz99  发布于 2017-04-30 13:56:15 +0800 CST  
上埃及位于南方地区(尼罗河上游),多数的神殿古迹都在上埃及

下埃及位于北方地区(尼罗河下游),金字塔主要分布在尼罗河下游



这就是说,上埃及和下埃及,无论从血统上,还是文化上都是存在明显的差异的

而据称,公元前3200年,法老密那首度统一了上、下埃及

楼主 gtfz99  发布于 2017-04-30 14:11:38 +0800 CST  
在前面我已经反复地说过:

早期的“新石器文化”,是与“人群血统”直接相关的。只有后来出现的“文明”,方才是与“某一地域”相关的

也即,“文明”,是由不同来源的新石器文化/人群血统,在某一个“地域”里相叠加出来的

如果用一个简单的公式来表达:【在某一个地域里】

农耕文化/人群 + 畜牧文化/人群(以及金属文化/人群)= 文明的产生!


请注意,这里说的是在“同一个”地域里,不同文化的“相叠加”

而不是,在“两个”不同的地域里,两个不同文化的“串行”

楼主 gtfz99  发布于 2017-04-30 14:15:32 +0800 CST  
为了证明上述的“文明产生公式”的正确性,我们不妨再多举一个例子:

就拿大家并不怎么熟悉的,非洲之角的古代埃塞俄比亚北部的“阿克苏姆文明”为例子


“阿克苏姆文明”究竟是怎么产生的?

埃塞俄比亚在“新石器时代”就生活着一些热爱“农耕文化”的人群,为什么?

通过分析现代埃塞俄比亚人的基因血统可知,许多在埃塞俄比亚人和索马里人中发现的父系血统,似乎是在新石器时代从近东的农耕地区----“肥沃新月地带”(包括了黎凡特)回流来的,比如,E1b1b的下游分支【V22】和【V32 】;以及近东的血统,比如,T1a-CTS2214 和J1-L136。

故而,埃塞俄比亚古代农业的发达程度是非洲其他地区难以比拟的,在山坡上修建的梯田和灌溉工程遗迹构成了埃塞俄比亚古代农业发达的真实印记。

在公元前6世纪的时候,阿拉伯半岛西南部的猎人和商人,渡海来到彭特兰(也即古代的埃塞俄比亚),定居后和当地土著人融合,根据1世纪的《红海回航记》中的记载,此时“阿克苏姆王国”出现了,首都为阿克苏姆城,它存在于约公元100–940年。

从阿拉伯半岛西南部迁移而来的外来狩猎/畜牧闪族人群,很可能还给彭特兰带来了金属文化(比如对黄金的利用)

阿克苏姆王国的多个国王发行的钱币上的【谷穗】可以表明农业生产是这个古老王国的重要经济基础。根据铭文记载,阿克苏姆王国的一名地方行政官曾施予管辖区的百姓520坛啤酒和2万多个面包,从另一个角度说明了农业的发达。【畜牧业】也一直是这一地区的重要经济活动,皮货和皮制品是外贸的主要商品之一。这个地区还产黄金。

从“阿克苏姆文明”的产生过程来看,它同样是符合“文明”的产生公式的,即在彭特兰这一地区:

(彭特兰本地的)农耕文化/人群 + (从阿拉伯半岛外来的)畜牧文化/人群(以及金属文化/人群)= “阿克苏姆文明”的产生!


楼主 gtfz99  发布于 2017-04-30 14:44:34 +0800 CST  
几乎所有的古代文明的产生,都符合文明产生的公式:

在“某一个”地域里(而不是在某两个地域里)

【(一种来源的)农耕文化/人群 + (另一种来源的)畜牧文化/人群(以及金属文化/人群)= 古代文明的产生】








楼主 gtfz99  发布于 2017-04-30 14:52:15 +0800 CST  
无论是西亚的“两河文明”,还是东亚的“中原文明”,或者是欧洲南部的“欧洲早期文明”、“印度雅利安文明”等,都是符合古代文明的产生公式的,都是很正常的表现

但是,“古埃及文明”的产生却是一个例外

以古埃及的上、下埃及的统一,作为古埃及法老文明的开启,这个过程并不符合“文明的产生公式”!

据称,公元前3200年,法老密那首度统一了上、下埃及,我们看到的并不是在“同一地区”的不同来源的文化/人群的“相叠加”过程,而是,由两个地区的不同文化/人群“并行串联”在一起的过程,这样的“平行串联”(而不是“垂直叠加”)的结果,就能产生一个伟大的“古埃及文明”了吗?

为什么“古埃及文明”总要搞特殊性?总是成为一个例外呢?

事出反常必有妖!




楼主 gtfz99  发布于 2017-04-30 15:07:34 +0800 CST  
有些国人始终不能理解,为什么华夏文明不是在“长江流域”产生,而是在黄河流域的“中原地区”产生?

长江流域的“新石器时代”的农耕文化表现得相当不俗,凭什么华夏文明不能“率先”在长江流域产生?那个汉学家郭静云教授还特意出了一本书,不就是想把“华夏文明在中原地区率先产生”的原有结论给推翻吗?



楼主 gtfz99  发布于 2017-04-30 15:17:25 +0800 CST  
“华夏文明”为什么没有在长江流域率先产生?

因为不符合“文明的产生公式”:

农耕文化/人群 + 畜牧文化/人群(以及金属文化/人群)= 古代文明的产生!


长江流域“本地的”【农耕文化】再发达和繁荣也没有用,如果没有“外来的”【畜牧文化/人群(以及金属文化/人群)】对长江流域的贡献,长江流域的“新石器文化”,就永远别想升级到“华夏文明”!

“华夏文明”之所以在黄河流域的“中原地区”率先产生,并不是因为中原地区之前“本地的”的新石器文化有多么的发达和先进(实际上还有点偏落后),而是,不断有“外来的”人群对中原地区“逐鹿”出来的,也即“逐鹿中原”的概念,从本质上讲,就是在“同一个”地域里,不同来源的文化/人群的“垂直叠加”的结果。





楼主 gtfz99  发布于 2017-04-30 15:29:08 +0800 CST  
如果按照“古埃及文明”产生的模式:

在“两个”不同的相邻地域,由两个不同的文化/人群“并行串联”在一起,从而产生了伟大的的古埃及法老文明

我们也假设“华夏文明”的产生过程,走的是“古埃及文明”的产生模式:

假定,在东亚大陆出现了一个类似古埃及法老的强人,他把中国的“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的不同新石器文化,“并行串联”在一起,然后,他作为“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的共同国王出现于世,于是,这就导致了一个繁荣昌盛的“华夏文明”在东亚大陆出现了

这故事听起来还挺吸引人的呢~

只可惜,东亚的历史并不是按照“古埃及文明”的那个所谓模式产生的!

纵然想象力再好,也无法替代历史事实,因为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并不是光凭想象力丰富就可以总结出来的,历史真相的获得,靠的不是天马行空的想象力!

楼主 gtfz99  发布于 2017-04-30 15:45:36 +0800 CST  
西方历史学家最大的毛病,就是想象力实在是太强大了!仅仅凭几页纸的少许历史内容,他们就能丰富成几厚本的历史书!

从现代埃及人的基因分析来来看,对古代埃及影响力“最大”的,明明就是阿拉伯入侵者,而并不是诸如:亚述人、波斯人、马其顿人和(希腊化时代的)希腊人、罗马人等所有这些与印欧人相关的外来入侵者

结果,在西方人的历史书里,所谓的“希腊化世界”对古埃及的影响,以及埃及并入罗马帝国成为它的一个行省和粮仓,都成了可以大书特书的历史事件了。


在英国人统治香港时,英国人对香港人的血统影响微乎其微,但对香港人的语言影响比较大,香港人有不少会说双语(英语+粤语),而且,越是底层的香港人,越不会说英语,反而是自己的母语粤语很常用。

如果说,印欧入侵者对古埃及人的血统影响微乎其微,但对古埃及人的语言存在过明显的影响,这倒也是正常的。不过,这种外来语言上的影响,对于古埃及人的底层人群的语言影响,应该是很有限的,底层的古埃及人即便在希腊化时代时,应该更偏爱使用自己的母语---古埃及语,而不会是官方的古希腊语。

印欧入侵者对于古埃及的影响,总感觉类似于,英国人对于香港的影响,更像是一种殖民地的统治关系。香港虽为英国的殖民地,但香港人依旧保持了显著的本土文化和语言的传统,并没有丢失掉。【古埃及在希腊化时代也可能是如此的,古埃及本土的古老文化和语言的传统不会消失掉,因为古埃及人从新石器时代至青铜时代,并没有发生明显的血统上的改变】。

但是,阿拉伯帝国对于埃及的影响力和冲击力就不一样了,明显要更大于希腊化时代和罗马时代,因为对于埃及而言,不仅仅有外来阿拉伯语的冲击影响力,更有明显的外来闪族血统的融入,已经明显超越了殖民地的那种较弱的统治关系,而是一种外族占领式的统治关系,【外来入侵者的人数与当地土著人数相比,肯定不会很少,否则,无法改变当地的血统比例,这一点很关键呢,因为伴随着当地人血统的明显改变,就是当地文化和语言上的显著改变】。

所以,我认为古埃及人在血统以及文化和语言上的显著改变,应该始于青铜时代之后的阿拉伯帝国的强力扩张。


楼主 gtfz99  发布于 2017-04-30 17:19:55 +0800 CST  
对于中国的历史而言,由于中国的农耕文化超级发达,导致中国的农业人口显著地膨胀,农业人口数量长期维持高位(除了少数的战乱和天灾时期),所以,外来入侵者即便占领了中国的地盘,也没能从血统上“显著地”改变中国人,故而,中国的文化和语言得以顽强地保持下来,维持了华夏文明的一脉相承性。

蒙古人做不到、满族人也做不到改变中国的语言和文化,所以,人口规模在古代真的很重要。

古埃及农业文明曾经有长达三千多年的伟大辉煌历史,古埃及的人口规模如果上不去,实在是太不合情理!不要以为一个曾经有过几千年悠久历史的伟大辉煌的古文明,是谁都可以轻易地改变掉的,“瘦死的骆驼还比马大”呢,除非“古埃及文明”原本就不是什么大骆驼。
楼主 gtfz99  发布于 2017-04-30 17:36:00 +0800 CST  
大致介绍一下非洲血统E的演化和扩散历史


单倍群E1b1b 首先出现于东非(尤其是埃塞俄比亚和索马里),然后在中石器时代(距今大约1.2万年),扩散到了北非,直至邻近的黎凡特南部。

大家知道,西亚的黎凡特地区是世界上农业最早的发源地之一(麦作农业),而黎凡特地区在新石器时代(始于距今1.1-1万年),“黎凡特人”的组成已经包括了不同的人群(比如G2a,E1b1b和T1,J1等),也就是说,西亚新石器农民的组成并不是单一的族群。

不过,E1b1b并没有发现于新石器时代的伊朗和安纳托利亚,这说明,当1万多年前E1b1b出现于黎凡特时, 还尚未出现于近东的其它地方。当然,E现在已经遍布于近东及欧洲地区,那是后来扩散的结果。

E1b1b在欧洲新石器遗址里只是偶尔出现而已,这说明,E并不是新石器时代欧洲的主要农民血统。现在,E-V13 是唯一的在整个欧洲都出现的地中海单倍群,而E-V13的扩散应该发力于青铜时代(伴随着印欧人R1a和R1b的青铜时代扩张),并迅速扩散到整个欧洲。

E-V22主要发现于埃塞俄比亚西部、”埃及北部”、“黎凡特南部”。在黎凡特地区,腓尼基人在3000年前就已经组成很混杂,其中的血统之一就是E-V22;而犹太人与E-V22也有一定的关联。所以,E-V22后来在欧洲的出现,可能与历史上的腓尼基人和犹太人的扩散有关,比如,腓尼基人扩散到西西里岛、撒丁岛、西班牙南部、马格里布(西北非);犹太人扩散到希腊、意大利半岛、西班牙。

E-V12则是“埃及南部”的最常见的血统(超过40%的人口),它的下游子系V32则是索马里,埃塞俄比亚南部,肯尼亚北部的主要父系血统。

E-M81是西北非人的主要父系血统,特别是在图阿雷格部族,摩洛哥山区,突尼斯,利比亚,但是,E-M81非常地年轻,只有两千多年而已。E-V65主要发现于北非,比如,利比亚、突尼斯、摩洛哥北部,这个E-V65也是比较年轻的。

E-M123的主要下游分支E-M34可能于1万多年前出现于黎凡特,然后,M34分裂成下游两个分支,它们可能发现于新石器时代的肥沃新月地带,并作为新石器时代扩张人群的一部分,与T1a和/或R1b-V88一起,扩散到了北非和伊比利亚半岛。E-M34在铜石并用时代、青铜时代和铁器时代经历了更为强烈的扩张,先后扩散到欧洲、阿拉伯半岛等地。

【腓尼基人】(来自于现今的黎巴嫩和叙利亚的塔尔图斯省)的血统组成是很混杂的,这反映了中东古代历史的复杂性(而我们总是倾向于把中东人的古代历史简单化理解),在腓尼基人的复杂血统里,除了前述的E-V22之外,还有一个就是E-M34(15%的现代黎巴嫩人),当然,也包括了一部分的闪族血统J1和J2,以及其它的血统(比如G2a、R1a,R1b1a等)。然而,我们却总是喜欢将腓尼基人/迦太基人,简单粗暴地定义为是闪米特人的一支。


楼主 gtfz99  发布于 2017-05-01 16:09:37 +0800 CST  
以上都是根据对现代人的基因分析所作出的推断,那么,与西方人的历史书上所描绘的历史事件是否完全相符呢?这个就不好说了,可能有相吻合的地方,但也可能存在并不怎么相一致的地方,反正,几千年前的历史的迷雾,那会有那么容易就轻易地揭开呢?尤其是在缺乏相关的确凿史料记录的情况下,想要还原历史的真相,谈何容易?

我们不要犯一个错误,那就是“先入为主”,把最先看到的西方史书上的描绘,当成历史定论来接受,这样就很容易被洗脑的,从而被误导走入一个岐途

“古埃及文明”究竟是怎么产生的,这是人人都想知道的。但是,这个伟大的古代文明的产生过程,不能靠发挥想象力来编故事,毕竟天马行空的小说无法代替历史的事实真相

按照现在的版本:

在公元前4千年中,形成了北部和南部两个独立的王国——上埃及王国(尼罗河河谷)和下埃及王国(尼罗河三角洲)。由于自然环境不同,上、下埃及发展出不同的文化与信仰。自古以来埃及人和邻近民族都称埃及为「两地」( The Two Lands )

上下埃及之间经常发生战争,公元前 3100 年前后上埃及国王美尼斯,他发动了大规模征服下埃及的战争,美尼斯征服了下埃及王国,成为第一个得到 “ 上下埃及国王 ” 称号的君主 。

上、下埃及的统一在历史上意义重大,从此,埃及进入王朝时期,美尼斯也成为埃及第一王朝的第一个统治者,国王被尊称为“法老”,也即,古埃及法老文明开始了!



楼主 gtfz99  发布于 2017-05-01 17:16:20 +0800 CST  
可是这个现行的版本,我真的难以接受!

这种南北串联统一(都看不到南北基因的明显流动与融合)的古文明产生模式,就不符合“华夏文明”的产生过程;也不符合其它的主要的古代文明的产生过程。

古代文明产生的过程,必然会发生不同的文化/人群“相叠加”的过程,在人群上体现的就是,不同人群基因的流动与相互融合

既然上下埃及在距今五千多年的时候就已经统一成一个国家,为何埃及的南北人群的基因并没有明显的相互流动和混合的迹象?南北双方的人民都基本呆在原地,不怎么挪动吗?

如果是上埃及的国王统一了下埃及,难道仅仅只是国王本人和他的几个大臣们,跑到下埃及去当统治者吗?而他的上埃及人民则呆在原地,甚至都懒得挪窝?

这就好比在中国,一个“长江流域”的南方国王,带着他的几个大臣们,跑到北方的“黄河流域”去给北方人也当国王,然后,再肆无忌惮地勒令北方人为他及他的后代国王,劳命伤财地、没完没了地修建很多座金字塔,而“黄河流域”的北方人,居然对这个南方过来的、孤家寡人式的国王及大臣们俯首帖耳,让干啥就干啥,谁也没想起要起义造反推翻他的统治?

反正,像古埃及这样的离奇故事,是不会在中国的历史上发生的

楼主 gtfz99  发布于 2017-05-01 17:49:41 +0800 CST  
上埃及和下埃及,无论从血统上,还是文化上都是存在明显的差异


先来看血统上的差异

虽然上埃及人和下埃及人在血统上都属于“非洲土著人”的基因,具有较近的亲缘关系,但是,并非是最近的亲缘关系,还是存在明显的血缘上的差异的

由于文化和语言,通常与与父系的Y染色体遗传结构的联系更密切,所以我们才会特别地关注对父系Y-DNA的检测与分析

通过对现代埃及人的父系Y-DNA的检测:

埃及北部人----主要属于E-V22,并且,与埃塞俄比亚西部人、黎凡特南部人,有着更近的亲缘关系

埃及南部人----主要属于E-V12,并且,与索马里人、埃塞俄比亚南部人、肯尼亚北部人,有着更近的亲缘关系


再来看文化上的差异

南方的上埃及以蜜蜂为国徽,国王戴圆锥形的白色王冠,以秃鹰为保护神

北方的下埃及以纸莎草为图腾崇拜,国王头戴红色王冠,以眼镜蛇为守护神



这就是说,上埃及和下埃及在合并为一个国家之前,其实,就是两个“不同的”国家和人民

楼主 gtfz99  发布于 2017-05-03 20:52:13 +0800 CST  
我们不要想当然地认为,上埃及和下埃及合并在一起,是埃及人民的“民族凝聚力”所致,错也!其实,就是通过一个南方民族的对外战争,征服了另外一个北方民族,从而达到的统一的王国

那么,究竟什么才是真正的“民族凝聚力”?

只有在“血缘和文化”上的双重相近性,才会产生“统一”成为一个稳定国家的内在需求和凝聚力。除此之外,纯粹依靠对外战争的征服而达到的领土和人民的兼并,但外来者与本地人并没有在“血统和文化”上的相互融合,这种单靠“武力统一”而形成的大帝国,其稳定性并不高,很容易再次走向分裂的局面。比如,近代的大英帝国对海外英殖民地的统治;公元之前后的马其顿人、(希腊化时代的)希腊人和罗马人对于古埃及王国的征服和统治

上埃及和下埃及这两个原本并不相同的南、北国家,由于在血缘和文化上都存在明显的差异,故而,在这两国人民之间,并不会产生一个强大的“民族凝聚力”。故而,上埃及国家通过对外战争征服了下埃及国家,并建立了两国“统一”的王国,然而,这是一个具有统治不稳定性的王国,或者说,是具有潜在分裂倾向性的一个王国

并且,一个南方来的外来统治者,对北方当地人民实施的如果不是怀柔的政策(以笼络人心),而是,竭泽而渔或者横征暴敛(比如,过度征用民力,为外来统治阶层建造了一千多年的金字塔),除了会激发当地人民的民变和起义之外,更严重的后果就是闹分裂、闹独立,从而严重影响到单靠“武力统一”而形成的帝国的长期稳定统一的局面。

换句话说,对于有着相同民族的国家,后果就是起义、造反;对于有着不同民族的国家,后果就是闹分裂、闹独立,甚至有可能国家因此一分为二,恢复到“统一前”原有的各自独立的状态

楼主 gtfz99  发布于 2017-05-03 20:53:26 +0800 CST  
在“血缘和文化”上的高度融合性和相似性,是保证一个帝国维持长期的稳定性且不分裂的最有效的基石

中国在历史上喜欢统一大于分裂,恰恰是基于,中国南北汉族的父系Y染色体单倍群的频率分布非常相近,(虽然在南北汉族的母系线粒体单倍群分布有明显的不同,但是,由于母系线粒体遗传通常与地理位置是有更密切的联系的),而父系Y染色体遗传结构,则主要是与“民族和语言文化”等属性密切相关,所以,南北汉族在“民族和语言文化”上也就具有很大的相似性,这就从“血缘和文化”上,双重保证了中国历代王朝的统治稳定性,并且,中原北方的汉文化从北向南扩散的格局,也符合北方汉族人口向南扩张的模式,而且,在扩张过程中是以男性占主导地位

尽管,中国在历史也曾几次遭受到外族的入侵和统治,但是,由于中国是发达的古代农业文明,导致中国的农业人口长期维持高位,而很大的“人口规模”,正好又是抵御外来民族的血统入侵的最有效的抵抗武器,从而保证了华夏文明在文化传承上的一脉相承性

谁说古代文明的“人口规模”不重要了?

而我们需要关注的,不仅仅是古埃及文明的古代“人口规模”,还有古埃及王国的南北人群,在“血缘和文化”上是否具有高度的融合性?

楼主 gtfz99  发布于 2017-05-03 20:55:54 +0800 CST  
另外,西方历史上名声响亮的所谓的亚述帝国、古波斯帝国、马其顿帝国及托勒密王朝、罗马帝国的军事武力扩张所建立的、所谓跨越几大洲的“超大版图”的强大帝国,听起来挺了不得的,但是,通过对埃及人的血统分析却发现,所有这些超大帝国的武力扩张,都没有对古埃及带来明显的血统上的影响(乃至文化根基上的影响),至多带来一些外来语言上的影响(因为语言是最容易受到外来的影响的)。而这些所谓的超大帝国,它的统治稳定其实远不如东亚的华夏帝国,很容易就又打回原形的

只有伊斯兰文明和阿拉伯帝国的扩张是个例外,具有很强大的血缘乃至文化、宗教上的改变性!



楼主 gtfz99  发布于 2017-05-03 21:12:02 +0800 CST  
我们看华夏王朝的历史年代表,统一的时期明显多于分裂的时期,这种现象很好理解,因为华夏汉族在“血缘和文化”上具有高度的融合性和相近性,致使华夏汉族具有一种强大的民族凝聚力,华夏民族渴望统一不喜欢分裂,所建立的统一的华夏王朝,也具有长期的稳定性

我们再看古埃及王朝的历史年代表,居然也是“统一的时期明显多于分裂的时期”,这个现象就有点让人费解了,因为古埃及的南部人和北部人,不管是在统一之前还是之后,在“血缘和文化”上并不具有高度的融合性和相近性(比如,即便是在统一之后的古埃及王朝,上下埃及的文化也并不完全一致,金字塔主要分布在尼罗河的下游,而多数的神殿和帝王谷则分布在尼罗河的中上游),那么,在上埃及人和下埃及人之间,应该并不存在一种强大的民族凝聚力,所以,上、下埃及如果仅凭武力而统一的古埃及王朝,也不具有“长期稳定性”的潜质

我知道,有人会辩解说,古埃及从尼罗河下游的金字塔,变成了尼罗河中上游地区的神庙和帝王谷陵墓,那是后者为了更好地防盗,当然,帝王谷也依然没能抗住盗墓贼;或者,又找出另外的一个理由,因气候变化导致河流改道,尼罗河的支流不再流经吉萨高原,故而从古王国的后期起,古埃及王朝逐渐衰落没有财力、物力继续支持大金字塔的修建

请大家记住,所有的“理由”其实都是后人寻找出来的。而所有的“现象“就是,在尼罗河的下游(下埃及)和尼罗河的中上游(上埃及),这两者之间,无论从“血缘还是文化”上,都存在着明显的差异,这就是摆在眼前的事实与现象

故而,古埃及王朝长期统一的稳定性【绝不可能】与华夏王朝的长期统一的稳定性“相提并论”!

楼主 gtfz99  发布于 2017-05-04 10:33:11 +0800 CST  
我们用“长期统一稳定”的思维,去看待古埃及文明的历史(就如同去看待华夏文明的历史一样),其实是有问题的!

古埃及文明的历史表述,这里面肯定有含糊其辞的地方,而我们正是忽略了这种含糊其辞的历史表述,以为“大一统”对于古埃及文明是一种常态

然而,仔细一琢磨,真的会是一种“常态”吗?

假如“大一统”并非是一种常态,那么,古埃及的历史又会是怎样的一种发展状态?

楼主 gtfz99  发布于 2017-05-04 10:40:31 +0800 CST  

楼主:gtfz99

字数:1204949

发表时间:2015-02-09 18:37: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9-12-03 01:36:33 +0800 CST

评论数:9958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