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周列国志》直译

桓王伤其父以质郑身死,且见郑伯久专朝政,心中疑惧,私与周公黑肩商议曰:“郑伯曾质先太子于国,意必轻朕。君臣之间,恐不相安。虢公执事甚恭,朕欲畀(bì)○1之以政,卿意以为何如?”周公黑肩奏曰:“郑伯为人惨刻少恩○2,非忠顺之臣也。但我周东迁洛邑,晋郑功劳甚大,今改元○3之日,遽夺郑政,付于他手,郑伯愤怒,必有跋扈○4之举,不可不虑。”桓王曰:“朕不能坐而受制,朕意决矣。”

○1畀:给与
○2惨刻:凶狠刻毒
○3改元:中国封建时期帝王即位时或在位期间改变年号
○4跋扈:本义为骄横,强暴。这里引申为恃强抗拒

恒王对他的父亲因为在郑国做人质而死这件事感到非常悲痛,而且见郑伯长时间把持朝政,心里又疑虑又害怕,私下里和周公黑肩商量:“郑伯曾把先太子留在国中做人质,料想一定会轻视朕。君臣之间,恐怕不能平安相处。虢公做事很是恭敬,朕想把朝政托付给他,卿觉得怎么样?”周公黑肩奏道:“郑伯为人狠毒没有人情,并不是忠心顺从的臣子。但在我们周朝东迁洛阳这件事上,晋国和郑国的功劳非常大,而现在是刚改年号的时候,就夺取郑伯的权利,交到他人手上,郑伯愤怒之下,一定会有反抗的举动,这件事不能不好好考虑啊。”恒王说:“朕不能坐在这儿受他人控制,朕的心意已决。”
楼主 云州知府  发布于 2017-12-04 07:52:21 +0800 CST  
桓王伤其父以质郑身死,且见郑伯久专朝政,心中疑惧,私与周公黑肩商议曰:“郑伯曾质先太子于国,意必轻朕。君臣之间,恐不相安。虢公执事甚恭,朕欲畀(bì)○1之以政,卿意以为何如?”周公黑肩奏曰:“郑伯为人惨刻少恩○2,非忠顺之臣也。但我周东迁洛邑,晋郑功劳甚大,今改元○3之日,遽夺郑政,付于他手,郑伯愤怒,必有跋扈

○4之举,不可不虑。”桓王曰:“朕不能坐而受制,朕意决矣。”
○1畀:给与
○2惨刻:凶狠刻毒
○3改元:中国封建时期帝王即位时或在位期间改变年号
○4跋扈:本义为骄横,强暴。这里引申为恃强抗拒

恒王对他的父亲因为在郑国做人质而死这件事感到非常悲痛,而且见郑伯长时间把持朝政,心里又疑虑又害怕,私下里和周公黑肩商量:“郑伯曾把先太子留在国中做人质,料想一定会轻视朕。君臣之间,恐怕不能平安相处。虢公做事很是恭敬,朕想把朝政托付给他,卿觉得怎么样?”周公黑肩奏道:“郑伯为人狠毒没有人情,并不是忠心顺从的臣子。但在我们周朝东迁洛阳这件事上,晋国和郑国的功劳非常大,而现在是刚改年号的时候,就夺取郑伯的权利,交到他人手上,郑伯愤怒之下,一定会有反抗的举动,这件事不能不好好考虑啊。”恒王说:“朕不能坐在这儿受他人控制,朕的心意已决。”
楼主 云州知府  发布于 2017-12-04 18:54:39 +0800 CST  
次日,桓王早朝,谓郑伯曰:“卿乃先王之臣,朕不敢屈在班僚。卿其○1自安○2。”庄公奏曰:“臣久当谢政,今即拜辞。”遂忿忿出朝,谓人曰:“孺子○3负心,不足辅也!”即日驾车回国。世子忽率领众官员出郭○4迎接,问其归国之故。庄公将桓王不用之语,述了一遍,人人俱有不平之意。大夫高渠弥进曰:“吾主两世辅周,功劳甚大。况前太子质于吾国,未尝缺礼。今舍吾主而用虢公,大不义也!何不兴师打破周城,废了今王,而别立贤胤(yìn)○5?天下诸侯,谁不畏郑,方伯○6之业可成矣!”颍考叔曰:“不可!君臣之伦,比于母子。主公不忍仇其母,何忍仇其君?但隐忍岁余,入周朝觐,周王必有悔心。主公勿以一朝之忿,而伤先公死节○7之义。”大夫祭足曰:“以臣愚见,二臣之言,当兼用之。臣愿帅兵直抵周疆,托言岁凶○8,就食温洛○9之间。若周王遣使责让,吾有辞矣。如其无言,主公入朝未晚。”庄公准奏,命祭足领了一枝军马,听其便宜行事○10。

○1其:这里表达直接命令、需要、劝告或请求的语气。 应当,可。
○2自安:自以为安定,自己甘心情愿,自谋安乐。这里指自谋安乐
○3孺子:这里应当指天子﹑诸侯﹑世卿的继承人
○4郭:城外围着城的墙,内城为城,外城为郭。
○5贤胤:贤良的子孙。
○6方伯:天子在所分封的诸侯国中,委任一位为诸侯之长,代表王室镇抚一方。
○7死节:1.为保全节操而死;2.专指妇女为贞操而死;3.清明节的别称。 这里表示为国而死的气节,指的是郑伯友为保护幽王而战死。
○8岁凶:凶年,荒年。不吉利的年份。
○9温洛:一般指洛阳,但这里应指温国(今河南省温县)和洛阳,因为原文是‘温洛之间’,如果单指洛阳一个地方,后面就不会用‘之间’了,所以应该是温国和洛阳两个地方。
○10便宜行事:根据实际情况或临时变化,不必请示自行决定怎么处理事情

第二天,桓王上早朝,对郑伯说:“卿是先王的大臣,朕不敢让卿屈就在一班臣子中。卿可以自谋安身之处了。”庄公奏道:“臣早就该辞去朝政了,我现在立即告辞。”于是他愤愤不平地出了朝堂,对人说:“新天子忘恩负义,不值得辅佐!”当天就驾车回国了。世子忽率领众官员出外城迎接,并询问庄公回国的原因。庄公把桓王不再任用他的话,叙述了一遍,听完后每个人脸上都浮现出了愤怒的神情。大夫高渠弥进言道:“主公两代人辅佐周朝,功劳很大。况且前太子在我国做人质的时候,我们并没有缺失礼数。如今周王舍弃主公而任用虢公,太不讲道义了!我们为什么不起兵攻破周城,废了现在的大王,而另立其它贤良的王子王孙?那时天下诸侯,谁不畏惧我郑国,诸侯之首的霸业就可达成了!”颍考叔说:“不可以!君臣之间的伦常,好比母子。主公不忍心报复他的母亲,又怎么忍心报复他的君王呢?只要隐忍一年多,然后入周朝见,周王一定会有后悔之心。主公千万不要因为一时的愤恨,而败坏了先公以死守节的大义啊。”大夫祭足说道:“以臣的愚见,两位大臣的话,应该合在一起使用。臣愿意帅军直达周朝的疆界,就说我国遭遇荒年,只好在温国和洛阳之间找粮食吃。如果周王派使者来责备,我们就有攻打周朝的理由了。如果他不言语,主公再入朝也不晚。”庄公同意了这个建议,命令祭足带领一队人马,任由他见机行事。
楼主 云州知府  发布于 2017-12-04 20:45:30 +0800 CST  
祭足巡到温洛界首○1,说:“本国岁凶乏食,向温大夫求粟○2千锺(zhōng)○3。”温大夫以未奉王命,不许。祭足曰:“方今○4二麦○5正熟,尽可资○6食。我自能取,何必求之!”遂遣士卒各备镰刀,分头将田中之麦,尽行割取,满载而回。祭足自领精兵,往来接应。温大夫知郑兵强盛,不敢相争。祭足于界上休兵三月有余,再巡至成周○7地方。时秋七月中旬,见田中早稻○8已熟,吩咐军士假扮作商人模样,将车埋伏各村里,三更时分,一齐用力将禾头○9割下,五鼓○10取齐。成周郊外,稻禾一空。比及守将知觉,点兵出城,郑兵已去之远矣。两处俱有文书到于洛京,奏闻桓王,说郑兵盗割麦禾之事。桓王大怒,便欲兴兵问罪。周公黑肩奏曰:“郑祭足虽然盗取禾麦,乃边庭小事,郑伯未必得知。以小忿而弃懿(yì)亲○11,甚不可也。若郑伯心中不安,必然亲来谢罪修好。”桓王准奏,但命沿边所在,加意堤防,勿容客兵入境。其芟(shān)麦刈(yì)禾○12一事,并不计较。

○1界首:边界前缘;交界的地方
○2粟:北方通称谷子,中国古称“稷”,去皮后称小米。原产于中国北方黄河流域,
中国古代的主要粮食作物。中国最早的酒也是用小米酿造的。
○3锺:钟,春秋时的量器。为古代的一种计量单位。
○4方今:现今,而今
○5二麦:小麦和大麦
○6资:取、取用
○7成周:指都城洛阳
○8早稻:根据水稻播种期、生长期和成熟期的不同,分为早稻、中稻和晚稻三类。一般早稻的生长期为90~120天,中稻为120~150天,晚稻为150~170天。它们的播种期和收获季节,由于各个地区气候条件的不同,也有很大的差异。
○9禾头:农作物的顶端,这里就是指稻谷,因为稻谷长在稻的顶部。
○10五鼓:即五更或五夜,古代用鼓打更报时,所以也叫五鼓
○11懿亲:1.至亲 2.特指皇室宗亲、外戚
○12芟麦刈禾:芟,割草,引申为除去。刈,割(草或谷类)。芟麦刈禾,割取稻麦。

祭足巡查到温国和洛阳的交界处,对温国大夫说:“我国遭遇荒年缺少粮食,特来向你求取谷子一千钟。”温国大夫以没有收到周王的命令为由,拒绝了。祭足说:“现在大麦和小麦正是成熟的时候,完全可以收来吃了。我自己就能取,何必求人!”于是让士兵各自准备好镰刀,分头把田里的麦子,全都割取了,满载而归。祭足亲自率领精兵,沿途来来地接应运粮部队。温国大夫知道郑军强大,也就不敢和他们争斗了。祭足让军队在温国边境上休养了三个多月,接着又率军巡查到了洛阳的地头上。当时正是秋天农历七月中旬,祭足见田里的早稻已经熟了,就吩咐士兵假扮成买卖人的模样,连人带车一起埋伏在周边各村里,三更的时候,士兵们一起出动,齐心协力把田里的稻谷都给割了,五更的时候把收割的稻谷集中在一起,装车运走。洛阳郊外,稻谷一点都没剩下。等到洛阳守将发现,集合好兵马出城追赶时,郑军已经跑得远远的了。于是两个地方都有公文送到洛阳,上奏给桓王,述说了郑军强取偷割稻麦的事情。看完公文,桓王大怒,便想发兵声讨郑国的罪行。周公黑肩上奏道:“郑国的祭足虽然盗取了麦稻,但那只是边境小事,郑伯未必知道。因为小的怨恨而放弃宗亲关系,非常不可取啊。如果郑伯心里不安,一定会亲自前来认罪,修复两国关系。”桓王同意了他的奏言,只是命令边境一带的守军,加强防备,不要让他国的军队再来入侵。对郑国割取稻麦这件事,并不做计较!
http://img3.laibafile.cn/p/l/287422266.png钟
楼主 云州知府  发布于 2017-12-06 12:53:21 +0800 CST  


楼主 云州知府  发布于 2017-12-06 12:53:45 +0800 CST  
郑伯见周王全无责备之意,果然心怀不安,遂定入朝之议。正欲起行,忽报:“齐国○1有使臣到来。”庄公接见之间,使臣致其君僖(xī)公○2之命,约郑伯至石门○3相会。庄公正欲与齐相结,遂赴石门之约。二君相见,歃(shà)血○4订盟,约为兄弟,有事相偕。齐侯因问:“世子忽曾婚娶否?”郑伯对以:“未曾”。僖公曰:“吾有爱女,年虽未笄,颇有才慧。倘不弃嫌,愿为待年之妇○5。”郑庄公唯唯称谢。及返国之日,向世子忽言之。忽对曰:“妻者齐也,故曰配偶。今郑小齐大,大小不伦,孩儿不敢仰攀。”庄公曰:“请婚出于彼意,若与齐为甥舅○6,每事可以仰仗,吾儿何以辞之?”忽又对曰:“丈夫志在自立,岂可仰仗于婚姻耶?”庄主喜其有志,遂不强之。后来齐使至郑,闻郑世子不愿就婚,归国奏知僖公。僖公叹曰:“郑世子可谓谦让之至矣!吾女年幼,且俟异日再议可也。”后人有诗嘲富室攀高,不如郑忽辞婚之善。诗曰:
婚姻门户要相当,大小须当自酌量。
却笑攀高庸俗子,拚财但买一巾方。

○1齐国:位于今山东省,国都是临淄(今山东临淄市临淄区)
○2僖公:齐僖公,也叫齐釐公、齐厘公。春秋三小霸之一,另外两小霸是郑庄公和楚武王。
○3石门:今济南市长清区西南,位于齐郑之间。
○4歃血:指的是古代举行盟会时,宰杀牲口,微饮牲血,或含于口中,或涂于口旁,以示信守誓言的诚意,以示如违约背叛盟友,将遭到神的制裁,命如被杀的牲口
○5待年之妇:指到婆家等待成婚的女子
○6甥舅:外甥和舅舅。 也指女婿和岳父

郑伯见周王没有丝毫责怪他的意思,果然心里惶惶不安,于是定下入朝的决议。正想动身,忽然手下来报:“齐国有使臣到来。”在庄公接见使臣期间,该使臣转达了他的君主僖公给他的命令,邀约郑伯到石门相会。庄公正想和齐国结交,于是前往石门赴约。两位国君相见之后,歃血为盟,结为兄弟,约定了有事一起扛。齐候借机问道:“世子忽以前娶过亲没?”郑伯回应道:“从来没有。”僖公说:“我有一个女儿,年龄虽然不够结婚,但是很有才华,非常聪慧。如果不嫌弃,我愿意送她到你那儿等着和世子结婚。”郑庄公恭敬的对齐候表示感谢。等回到郑国的那一天,庄公对世子忽说了这件事。忽回应道:“妻子应该和丈夫般配,正因为这个,所以夫妻才叫做配偶。现在郑国小而齐国大,大小不相当,孩儿不敢高攀。”庄公说:“求婚是齐候的意思,如果咱们和齐国结为翁婿关系,那什么事都可以仰仗他们了,孩子你为什么要拒绝呢?”忽又回答道:“大丈夫应该有自强的志向,怎么可以依赖于婚姻呢?”庄公很高兴自己的儿子这么有志气,于是不再强求他。后来齐国使者来到郑国,听说郑世子不愿意成就这门亲事,就回国报知了僖公。僖公赞叹道:“郑世子可以说是谦让到极点了!我女儿还小,这门婚事暂且等以后再说吧。”后来有人写诗嘲讽那些富人攀附权贵,不如郑世子忽辞婚的高尚品质。诗是这么说得:
婚姻门户要相当,大小须当自酌量。
却笑攀高庸俗子,拚财但买一巾方。
楼主 云州知府  发布于 2017-12-07 18:47:13 +0800 CST  


齐僖公
楼主 云州知府  发布于 2017-12-07 20:32:15 +0800 CST  
忽一日,郑庄公正与群臣商议朝周之事,适有卫桓公讣(fù)音到来,庄公诘(jié)问来使,备知公子州吁(yù)弑君之事。庄公顿足叹曰:“吾国行且被兵矣!”群臣问曰:“主公何以料之?”庄公曰:“州吁素好弄兵,今既行篡逆,必以兵威逞志。郑卫素有嫌隙,其试兵必先及郑,宜预备之。”

○1讣音:报丧的信息、文告

有一天,郑庄公正在和群臣商议朝见周王的事,正好有卫桓公去世的消息传来,庄公追问来使,详细了解了公子州吁杀死君主的事情。庄公跺着脚叹气道:“我国就要遭受战祸了!”群臣问道:“主公是怎么料到的?”庄公说:“州吁一向喜欢打仗,如今他既然进行了谋反叛逆,一定会以武力来实现他的意志。郑卫两国一向有仇怨,他一定会先拿郑国开刀。我们应该早做准备。”
楼主 云州知府  发布于 2017-12-08 20:29:07 +0800 CST  



且说卫州吁如何弑君?原来卫庄公之夫人,乃齐东宫得臣○1之妹,名曰庄姜,貌美而无子。次妃乃陈国○2之女,名曰厉妫(guī),亦不生育。厉妫之妹,名曰戴妫,随姊(zǐ)嫁卫,生子曰完,曰晋。庄姜性不嫉妒,育完为己子,又进宫女于庄公,庄公嬖(bì)幸之,生子州吁。州吁性暴戾好武,喜于谈兵。庄公溺爱州吁,任其所为。大夫石碏(què)尝谏庄公曰:“臣闻爱子者,教以义方○3,弗纳于邪。夫宠过必骄,骄必生乱。主公若欲传位于吁,便当立为世子。如其不然,当稍裁抑之,庶无骄奢淫佚之祸。”庄公不听。石碏之子石厚,与州吁交好,时尝并车出猎,骚扰民居。石碏将厚鞭责○4五十,锁禁空房,不许出入。厚逾墙而出,遂住州吁府中,一饭必同,竟不回家。石碏无可奈何。后庄公薨,公子完嗣位,是为桓公。桓公生性懦弱。石碏知其不能有为,告老在家,不与朝政。州吁益无忌惮,日夜与石厚商量篡夺之计。其时平王崩讣适至,桓王林新立,卫桓公欲如周吊贺。石厚谓州吁曰:“大事可成矣!明日主公往周,公子可设饯(jiàn)于西门,预伏甲士五百于门外,酒至数巡○5,袖出短剑而刺之。手下有不从者,即时斩首。诸侯之位,唾手可得。”州吁大悦。预命石厚领壮士五百,埋伏西门之外。州吁自驾车,迎桓公至于行馆○6,早已排下筵席。州吁躬身进酒曰:“兄侯远行,薄酒奉饯。”桓公曰:“又教贤弟费心。我此行不过月余便回,烦贤弟暂摄朝政,小心在意。”州吁曰:“兄侯放心。”酒至半巡○7,州吁起身满斟金盏,进于桓公。桓公一饮而尽,亦斟满杯回敬州吁。州吁双手去接,诈为失手,坠盏于地,慌忙拾取,亲自洗涤。桓公不知其诈,命取盏更斟,欲再送州吁。州吁乘此机会,急腾步闪至桓公背后,抽出短剑,从后刺之。刃透于胸,即时伤重而薨。时周桓王元年春三月戊(wù)申○8也。从驾诸臣,素知州吁武力胜众,石厚又引五百名甲士围住公馆,众人自度气力不加,只得降顺。以空车载尸殡殓(bìn liàn),托言暴疾。州吁遂代立为君。拜石厚为上大夫。桓公之弟晋,逃奔邢国去了。史臣有诗叹卫庄公宠吁致乱。诗云:
教子须知有义方,养成骄佚必生殃。
郑庄克段天伦薄,犹胜桓侯束手亡。

○1得臣:齐庄公的儿子,和齐僖公是同父异母的兄弟。作为太子,他应该继承君位,但为什么是齐僖公继承了君位而不是他,我没查到相关资料,希望高人补充。
○2陈国:周朝诸侯国,国君妫姓,是虞舜后裔。始建都于株野(今河南柘(zhè)城胡襄镇),后迁都于宛丘(今河南淮阳城关一带),辖地最大时达十四邑,大致为现在的河南东部和安徽西北部一部分。从第一任国君妫满(胡姓和陈姓始祖,也是王莽的先祖)受封至公元前478年,楚惠王杀陈湣(mǐn)公为止,陈国共历25世,延续645年,中间经历过两次亡国和两次复国。陈亡后,陈国公子陈完(陈厉公妫跃之子)为齐国大夫,其后裔于公元前386年取代齐国姜姓为齐侯,史称田氏代齐。
○3义方:行事应该遵守的规范和道理。
○4鞭责:周朝的鞭刑,行刑的工具是荆条,行刑的部位是背部。只用于有罪贵族和官员。
○5巡:一巡意思是酒喝了一轮。比如,同桌的五个人,每个人都喝了一次,就是一轮
○6行馆:旧时官员出行在外的临时居所
○7半巡:一种理解是三巡分为头巡、中巡、三巡;半巡指中巡;酒至半巡,指喝酒喝
到第二杯时。 另一种理解是,喝酒喝到一半时,指酒意正浓的时候。我理解
是后一种,因为州吁肯定等桓公微醺的时候才好动手,第二杯的时候人还是很
清醒的,这时下手容易被发觉。
○8元年春三月戊申:元年,帝王即位的第一年;新的国君继位时一般需要重新使用新年号,但前一代皇帝逝世的那一年不可改元,在第二年的时候才可以改元。春三月,立春后的第三个月,立春一般在2月3号至5号,所以春三月指得是阳历4月初至5月初。
戊申:这里指戊申日。戊申日为干支纪日,满60天为一甲子偱环,由于农历的大月小月、闰月等规律性不强,因此一般靠查历书来获得哪天是戊申日。 整句话的意思是:周桓王继位第二年四月份的戊申日。

再说卫国州吁是怎么弑君的呢?原来卫庄公的夫人,是齐国东宫太子得臣的妹妹,名叫庄姜,貌美如花却没有生下一儿半女。次妃是陈国女子,名叫厉妫,也没有生育。厉妫的妹妹,名叫戴妫,跟着姐姐嫁给了卫庄公,生了两个儿子,一个叫完,一个叫晋。庄姜生性不嫉妒人,培养完就像培养自己的儿子一样,又进献了一名宫女给庄公,庄公很宠爱这名宫女,宫女生了个儿子叫州吁,州吁生性残暴爱好武力,喜欢谈论军事。庄公溺爱州吁,就放任他的所作所为。大夫石碏曾劝说过庄公:“臣听说真正关爱子女的人,应该用礼义和规矩教导他们,不要让他们走上邪道。对子女过分宠爱就会滋生骄横,滋生骄横就一定会生出乱事。主公如果想传位给州吁,就应当立他为世子。如果不这样,那就应该稍稍压制他一下,这样也许就没有骄奢淫逸酿成的祸乱了。”然而庄公并没有听他的。石碏的儿子石厚,和州吁来往很密切,经常和他一起驾车出去打猎,骚扰百姓。石碏就把儿子责罚了五十鞭,并把他锁在一个空房子里,不许他出去。但石厚却翻墙而出,然后住在了州吁府上,顿顿饭一块吃,竟然连家都不回了。石碏也无可奈何。后来庄公死了,公子完继承了君位,这就是卫桓公。桓公生性懦弱。石碏知道他不能有所作为,就以年老为由辞官在家休养,不参与朝政。这下州吁更加没有顾忌了,整天和石厚商讨篡权的计谋。当时平王驾崩的消息正好传来,桓王姬林又刚刚登上王位,于是卫桓公想去周朝吊丧平王、贺喜桓王。石厚对州吁说:“我们的大事可以成功了!明天主公前往周朝,公子可以在西门设下酒食送行,预先埋伏士兵五百名在门外,等酒喝过几轮之后,你就从袖子里抽出短剑刺杀他。如果主公的手下有不顺从的,立即斩首。诸侯的位子,唾手可得啊!”州吁听了非常高兴。预先命令石厚领着士兵五百名,埋伏在西门外面。自己则亲自驾车,把桓公迎接到了行馆,行馆这边早已安排好了筵席。入席之后,州吁躬身向桓公敬酒道:“兄候就要远行了,我特意准备了薄酒给你送行。”桓公说道:“又叫贤弟费心了。我这次出门只不过一个多月就回来了,麻烦贤弟暂时代我处理朝政,小心行事。”州吁说:“兄候请放心。”酒喝到一半时,州吁起身倒满一杯酒,敬给桓公。桓公一饮而尽,也倒满一杯回敬给州吁。州吁伸出双手去接,却假装没接住,把杯子掉在了地上,他赶忙捡起来,亲自去洗刷。桓公不知道他的奸计,还命人取了新酒杯重新倒酒,想再敬州吁。州吁乘此机会,急忙快步闪到桓公背后,抽出短剑,从后面刺向他。只见剑刃穿透胸膛,卫桓公身负重伤当场毙命。当时是周桓王继位第二年四月份的戊申日。跟随桓公出行的众大臣,向来知道州吁武力过人,又加上石厚带着五百士兵围住了公馆,众人自己掂量了一下,感觉没法取胜,只好归顺了州吁。用空车拉着桓公的尸体回去安葬了,假称桓公是突然发病而亡的。州吁于是代替桓公的位子做了国君。任命石厚为上大夫。桓公的弟弟晋,逃到了邢国。史臣有首诗感叹卫庄公过于宠爱州吁而导致了内乱。诗是这么说的:
教子须知有义方,养成骄佚必生殃。
郑庄克段天伦薄,犹胜桓侯束手亡。
楼主 云州知府  发布于 2017-12-09 21:39:18 +0800 CST  
州吁即位三日,闻外边沸沸扬扬,尽传说弑兄之事。乃召上大夫石厚商议曰:“欲立威邻国,以胁制国人,问何国当伐?”石厚奏:“邻国俱无嫌隙。惟郑国昔年讨公孙滑之乱,曾来攻伐,先君庄公服罪求免,此乃吾国之耻。主公若用兵,非郑不可。”州吁曰:“齐郑有石门之盟,二国结连为党,卫若伐郑,齐必救之,一卫岂能敌二国?”石厚奏曰:“当今异姓之国,惟宋○1称公为大。同姓之国,惟鲁称叔父为尊○2。主公欲伐郑,必须遣使于宋鲁,求其出兵相助,并合陈蔡○3之师,五国同事,何忧不胜?”州吁曰:“陈蔡小国,素顺周王。郑与周新隙,陈蔡必知之,呼使伐郑,不愁不来。若○4宋鲁大邦,焉能强乎?”石厚又奏曰:“主公但知其一,不知其二。昔宋穆公受位于其兄宣公,穆公将死,思报兄之德,乃舍其子冯,而传位于兄之子与夷。冯怨父而嫉与夷,出奔于郑。郑伯○5纳之,常欲为冯起兵伐宋,夺取与夷之位。今日勾连伐郑,正中其怀。若鲁之国事,乃公子翚(huī)秉之。翚兵权在手,觑(qù)鲁君如无物。如以重赂结公子翚,鲁兵必动无疑矣。”

○1宋国:周朝诸侯国,国君子姓,国都商丘,殷商遗民。春秋五霸有几种说法,宋国在其中一种说法中位列五霸。西周初年,周成王、周公旦为了笼络旧朝人心,封殷纣王的兄长微子启于商丘,建立宋国,赐公爵。微子启也是宋氏始祖。宋国继承了商朝优秀的商业文化,经济非常发达。宋国也是华夏圣贤文化的源头,是儒家、墨家、道家和名家的发源地。墨子、庄子和惠子三位圣人都出自宋国。最后被齐、楚、魏三国联手灭掉。
○2异姓之国,惟宋称公为大。同姓之国,惟鲁称叔父为尊:卫国、鲁国是周室同宗,都是姬姓,所以称为同姓之国。宋国是殷商后代,所以称为异姓之国。 西周初年,分
封诸侯,宋国的爵位就是公爵,高于其它诸侯,所以‘称公为大’。鲁国的开国国君
是周公旦,他是周武王的弟弟。《仪礼.觐礼》中有【同姓小邦则曰叔父,其异姓小邦则曰叔舅】,这句话的意思是:周朝天子称同姓小邦诸侯为叔父。所以鲁称叔父。而西周的文化、政治制度也是由周公所创制。东周以后,天子只剩一个空名号,各国早把西周初年的礼法破坏失传了,只有鲁国还能相对完整地保留了周公制定下来的制
度。很多诸侯国都曾到鲁国观礼学习,例如吴国、晋国。所以鲁国在诸侯中地位很尊
贵,所以‘称叔父为尊’。
○3蔡国:周朝诸侯国,建都于蔡城(今河南卫辉市),始封之君是周武王的弟弟蔡叔度,就是上文说过的‘周公诛管蔡’里的蔡叔,蔡叔谋反失败后,被周公放逐于郭
邻(位于今河南上蔡县)。蔡叔死后,周公旦封其子蔡仲于上蔡(今河南上蔡县),重建蔡国。公元前531年,楚国灭蔡国。三年后,蔡平侯复国,迁都新蔡(今河南新蔡县)。后来蔡昭侯又迁都于州来(今安徽凤台县),称为下蔡。最后还是被楚国所灭。
○4若:文言句首助词,没有实际意义。
○5郑伯: 这里的郑伯就是指郑庄公。这时郑国国君的爵位还是伯。而诸侯死后,会统
一称为公,所以后人写书时称他为郑庄公。

州吁上位第三天,听说外面传得沸沸扬扬的,大家都在议论他谋杀兄长的事情。于是召来上大夫石厚商量道:“我想通过震慑邻国,以便控制国人,所以问一下哪国应该讨伐?”石厚说:“咱们的邻国和咱们都没有仇恨。只有郑国当年因为讨伐公孙滑叛乱,曾经来攻打我国,为此先君庄公还向郑国认罪求情,这是我国的耻辱啊。主公要想用兵,非郑国不可。”州吁说道:“齐郑有石门之约,两国结为同党,我们要是伐郑,齐国一定会来救他们,一个卫国怎么能打赢两个国家?”石厚奏道:“当今异姓国家,只有宋这个公爵国是大国。同姓国家,只有鲁国这个叔父国最尊贵。主公想要讨伐郑国,必须派使者到宋鲁二国,请求他们出兵相助,并联合陈国和蔡国的军队,五国一起行动,还愁打不了胜仗吗?”州吁说:“陈蔡是小国,一向听周王的。郑国和周朝刚结了仇,陈蔡一定知道这件事,叫来让他们讨伐郑国,不担心他们不来。而宋鲁这样的大国,怎么能勉强他们呢?”石厚又奏道:“主公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当年宋穆公从他的兄长宋宣公那里继承了君位,宋穆公快死的时候,想着报答他兄长的恩德,就放弃了自己的儿子冯,把位子传给了宋宣公的儿子与夷。冯怨恨父亲嫉妒与夷,就跑到郑国。郑庄公收留了他,并且常常想着为冯起兵伐宋,夺取与夷的位子。咱们现在联合宋国讨伐郑国,正合与夷的心意。而鲁国的国事,是由公子翚操控的。翚手握兵权,根本不把鲁君放在眼里。如果用厚礼贿赂结交公子翚,鲁兵一定会前来相助。”
楼主 云州知府  发布于 2017-12-10 21:00:53 +0800 CST  
排版怎么这么乱,重排一下,哈,有点强迫症。

州吁即位三日,闻外边沸沸扬扬,尽传说弑兄之事。乃召上大夫石厚商议曰:“欲立威邻国,以胁制国人,问何国当伐?”石厚奏:“邻国俱无嫌隙。惟郑国昔年讨公孙滑之乱,曾来攻伐,先君庄公服罪求免,此乃吾国之耻。主公若用兵,非郑不可。”州吁曰:“齐郑有石门之盟,二国结连为党,卫若伐郑,齐必救之,一卫岂能敌二国?”石厚奏曰:“当今异姓之国,惟宋○1称公为大。同姓之国,惟鲁称叔父为尊○2。主公欲伐郑,必须遣使于宋鲁,求其出兵相助,并合陈蔡○3之师,五国同事,何忧不胜?”州吁曰:“陈蔡小国,素顺周王。郑与周新隙,陈蔡必知之,呼使伐郑,不愁不来。若○4宋鲁大邦,焉能强乎?”石厚又奏曰:“主公但知其一,不知其二。昔宋穆公受位于其兄宣公,穆公将死,思报兄之德,乃舍其子冯,而传位于兄之子与夷。冯怨父而嫉与夷,出奔于郑。郑伯○5纳之,常欲为冯起兵伐宋,夺取与夷之位。今日勾连伐郑,正中其怀。若鲁之国事,乃公子翚(huī)秉之。翚兵权在手,觑(qù)鲁君如无物。如以重赂结公子翚,鲁兵必动无疑矣。”

○1宋国:周朝诸侯国,国君子姓,国都商丘,殷商遗民。春秋五霸有几种说法,宋国在其中一种说法中位列五霸。西周初年,周成王、周公旦为了笼络旧朝人心,封殷纣王的兄长微子启于商丘,建立宋国,赐公爵。微子启也是宋氏始祖。宋国继承了商朝优秀的商业文化,经济非常发达。宋国也是华夏圣贤文化的源头,是儒家、墨家、道家和名家的发源地。墨子、庄子和惠子三位圣人都出自宋国。最后被齐、楚、魏三国联手灭掉。
○2异姓之国,惟宋称公为大。同姓之国,惟鲁称叔父为尊:卫国、鲁国是周室同宗,都是姬姓,所以称为同姓之国。宋国是殷商后代,所以称为异姓之国。 西周初年,分封诸侯,宋国的爵位就是公爵,高于其它诸侯,所以‘称公为大’。鲁国的开国国君是周公旦,他是周武王的弟弟。《仪礼.觐礼》中有【同姓小邦则曰叔父,其异姓小邦则曰叔舅】,这句话的意思是:周朝天子称同姓小邦诸侯为叔父。所以鲁称叔父。而西周的文化、政治制度也是由周公所创制。东周以后,天子只剩一个空名号,各国早把西周初年的礼法破坏失传了,只有鲁国还能相对完整地保留了周公制定下来的制度。很多诸侯国都曾到鲁国观礼学习,例如吴国、晋国。所以鲁国在诸侯中地位很尊贵,所以‘称叔父为尊’。
○3蔡国:周朝诸侯国,建都于蔡城(今河南卫辉市),始封之君是周武王的弟弟蔡叔度,就是上文说过的‘周公诛管蔡’里的蔡叔,蔡叔谋反失败后,被周公放逐于郭邻(位于今河南上蔡县)。蔡叔死后,周公旦封其子蔡仲于上蔡(今河南上蔡县),重建蔡国。公元前531年,楚国灭蔡国。三年后,蔡平侯复国,迁都新蔡(今河南新蔡县)。后来蔡昭侯又迁都于州来(今安徽凤台县),称为下蔡。最后还是被楚国所灭。
○4若:文言句首助词,没有实际意义。
○5郑伯: 这里的郑伯就是指郑庄公。这时郑国国君的爵位还是伯。而诸侯死后,会统一称为公,所以后人写书时称他为郑庄公。

州吁上位第三天,听说外面传得沸沸扬扬的,大家都在议论他谋杀兄长的事情。于是召来上大夫石厚商量道:“我想通过震慑邻国,以便控制国人,所以问一下哪国应该讨伐?”石厚说:“咱们的邻国和咱们都没有仇恨。只有郑国当年因为讨伐公孙滑叛乱,曾经来攻打我国,为此先君庄公还向郑国认罪求情,这是我国的耻辱啊。主公要想用兵,非郑国不可。”州吁说道:“齐郑有石门之约,两国结为同党,我们要是伐郑,齐国一定会来救他们,一个卫国怎么能打赢两个国家?”石厚奏道:“当今异姓国家,只有宋这个公爵国是大国。同姓国家,只有鲁国这个叔父国最尊贵。主公想要讨伐郑国,必须派使者到宋鲁二国,请求他们出兵相助,并联合陈国和蔡国的军队,五国一起行动,还愁打不了胜仗吗?”州吁说:“陈蔡是小国,一向听周王的。郑国和周朝刚结了仇,陈蔡一定知道这件事,叫来让他们讨伐郑国,不担心他们不来。而宋鲁这样的大国,怎么能勉强他们呢?”石厚又奏道:“主公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当年宋穆公从他的兄长宋宣公那里继承了君位,宋穆公快死的时候,想着报答他兄长的恩德,就放弃了自己的儿子冯,把位子传给了宋宣公的儿子与夷。冯怨恨父亲嫉妒与夷,就跑到郑国。郑庄公收留了他,并且常常想着为冯起兵伐宋,夺取与夷的位子。咱们现在联合宋国讨伐郑国,正合与夷的心意。而鲁国的国事,是由公子翚操控的。翚手握兵权,根本不把鲁君放在眼里。如果用厚礼贿赂结交公子翚,鲁兵一定会前来相助。”
楼主 云州知府  发布于 2017-12-10 21:04:33 +0800 CST  
排版怎么这么乱,重排一下,哈,有点强迫症。

州吁即位三日,闻外边沸沸扬扬,尽传说弑兄之事。乃召上大夫石厚商议曰:“欲立威邻国,以胁制国人,问何国当伐?”石厚奏:“邻国俱无嫌隙。惟郑国昔年讨公孙滑之乱,曾来攻伐,先君庄公服罪求免,此乃吾国之耻。主公若用兵,非郑不可。”州吁曰:“齐郑有石门之盟,二国结连为党,卫若伐郑,齐必救之,一卫岂能敌二国?”石厚奏曰:“当今异姓之国,惟宋○1称公为大。同姓之国,惟鲁称叔父为尊○2。主公欲伐郑,必须遣使于宋鲁,求其出兵相助,并合陈蔡○3之师,五国同事,何忧不胜?”州吁曰:“陈蔡小国,素顺周王。郑与周新隙,陈蔡必知之,呼使伐郑,不愁不来。若○4宋鲁大邦,焉能强乎?”石厚又奏曰:“主公但知其一,不知其二。昔宋穆公受位于其兄宣公,穆公将死,思报兄之德,乃舍其子冯,而传位于兄之子与夷。冯怨父而嫉与夷,出奔于郑。郑伯○5纳之,常欲为冯起兵伐宋,夺取与夷之位。今日勾连伐郑,正中其怀。若鲁之国事,乃公子翚(huī)秉之。翚兵权在手,觑(qù)鲁君如无物。如以重赂结公子翚,鲁兵必动无疑矣。”

○1宋国:周朝诸侯国,国君子姓,国都商丘,殷商遗民。春秋五霸有几种说法,宋国在其中一种说法中位列五霸。西周初年,周成王、周公旦为了笼络旧朝人心,封殷纣王的兄长微子启于商丘,建立宋国,赐公爵。微子启也是宋氏始祖。宋国继承了商朝优秀的商业文化,经济非常发达。宋国也是华夏圣贤文化的源头,是儒家、墨家、道家和名家的发源地。墨子、庄子和惠子三位圣人都出自宋国。最后被齐、楚、魏三国联手灭掉。
○2异姓之国,惟宋称公为大。同姓之国,惟鲁称叔父为尊:卫国、鲁国是周室同宗,都是姬姓,所以称为同姓之国。宋国是殷商后代,所以称为异姓之国。 西周初年,分封诸侯,宋国的爵位就是公爵,高于其它诸侯,所以‘称公为大’。鲁国的开国国君是周公旦,他是周武王的弟弟。《仪礼.觐礼》中有【同姓小邦则曰叔父,其异姓小邦则曰叔舅】,这句话的意思是:周朝天子称同姓小邦诸侯为叔父。所以鲁称叔父。而西周的文化、政治制度也是由周公所创制。东周以后,天子只剩一个空名号,各国早把西周初年的礼法破坏失传了,只有鲁国还能相对完整地保留了周公制定下来的制度。很多诸侯国都曾到鲁国观礼学习,例如吴国、晋国。所以鲁国在诸侯中地位很尊贵,所以‘称叔父为尊’。
○3蔡国:周朝诸侯国,建都于蔡城(今河南卫辉市),始封之君是周武王的弟弟蔡叔度,就是上文说过的‘周公诛管蔡’里的蔡叔,蔡叔谋反失败后,被周公放逐于郭邻(位于今河南上蔡县)。蔡叔死后,周公旦封其子蔡仲于上蔡(今河南上蔡县),重建蔡国。公元前531年,楚国灭蔡国。三年后,蔡平侯复国,迁都新蔡(今河南新蔡县)。后来蔡昭侯又迁都于州来(今安徽凤台县),称为下蔡。最后还是被楚国所灭。
○4若:文言句首助词,没有实际意义。
○5郑伯: 这里的郑伯就是指郑庄公。这时郑国国君的爵位还是伯。而诸侯死后,会统一称为公,所以后人写书时称他为郑庄公。

州吁上位第三天,听说外面传得沸沸扬扬的,大家都在议论他谋杀兄长的事情。于是召来上大夫石厚商量道:“我想通过震慑邻国,以便控制国人,所以问一下哪国应该讨伐?”石厚说:“咱们的邻国和咱们都没有仇恨。只有郑国当年因为讨伐公孙滑叛乱,曾经来攻打我国,为此先君庄公还向郑国认罪求情,这是我国的耻辱啊。主公要想用兵,非郑国不可。”州吁说道:“齐郑有石门之约,两国结为同党,我们要是伐郑,齐国一定会来救他们,一个卫国怎么能打赢两个国家?”石厚奏道:“当今异姓国家,只有宋这个公爵国是大国。同姓国家,只有鲁国这个叔父国最尊贵。主公想要讨伐郑国,必须派使者到宋鲁二国,请求他们出兵相助,并联合陈国和蔡国的军队,五国一起行动,还愁打不了胜仗吗?”州吁说:“陈蔡是小国,一向听周王的。郑国和周朝刚结了仇,陈蔡一定知道这件事,叫来让他们讨伐郑国,不担心他们不来。而宋鲁这样的大国,怎么能勉强他们呢?”石厚又奏道:“主公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当年宋穆公从他的兄长宋宣公那里继承了君位,宋穆公快死的时候,想着报答他兄长的恩德,就放弃了自己的儿子冯,把位子传给了宋宣公的儿子与夷。冯怨恨父亲嫉妒与夷,就跑到郑国。郑庄公收留了他,并且常常想着为冯起兵伐宋,夺取与夷的位子。咱们现在联合宋国讨伐郑国,正合与夷的心意。而鲁国的国事,是由公子翚操控的。翚手握兵权,根本不把鲁君放在眼里。如果用厚礼贿赂结交公子翚,鲁兵一定会前来相助。”
楼主 云州知府  发布于 2017-12-10 21:05:10 +0800 CST  
州吁大悦,即日遣使往鲁陈蔡三处去讫,独难使宋之人。石厚荐一人姓宁,名翊(yì),乃中牟人○1也。“此人甚有口辨,可以遣之。”州吁依言,命宁翊如宋请兵。宋殇(shāng)公问曰:“伐郑何意?”宁翊曰:“郑伯无道,诛弟囚母。公孙滑亡命敝邑,又不能容,兴兵来讨,先君畏其强力,腆(tiǎn)颜谢服。今寡君欲雪先君之耻,以大国同仇,是以借助。”殇公曰:“寡人与郑素无嫌隙,子曰同仇,得无过乎?”宁翊曰:“请屏左右,翊得毕其说。”殇公即麾去左右,侧席○2问曰:“何以教之?”宁翊曰:“君侯之位,受之谁乎?”殇公曰:“传之吾叔穆公也。”宁翊曰:“父死子继,古之常理。穆公虽有尧舜之心○3,奈公子冯每以失位为恨,身居邻国,其心须臾未尝忘宋也。郑纳公子冯,其交已固,一旦拥冯兴师,国人感穆公之恩,不忘其子,内外生变,君侯之位危矣!今日之举,名曰伐郑,实为群侯除心腹之患也。君侯若主其事,敝邑悉起师徒,连鲁陈蔡三国之兵,一齐效劳,郑之灭亡可待矣!”宋殇公原有忌公子冯之心,这一席话,正投其意,遂许兴师。大司马孔父嘉,乃殷汤王○4之后裔,为人正直无私。闻殇公听卫起兵,谏曰:“卫使不可听也!若以郑伯弑弟囚母为罪,则州吁弑兄篡位,独非罪乎?愿主公思之。”殇公已许下宁翊,遂不听孔父嘉之谏,刻日兴师。

○1中牟:春秋时期的中牟位于今河南省鹤壁市山城区,而不是今天的中牟县。
○2侧席:不正坐。谓侧坐以待贤良。古时形容帝王礼贤下士。 正坐是我国古代的居坐的一种方式,即席地而坐,臀部放于脚踝,上身挺直,双手规矩的放于膝上,身体气质端庄,目不斜视,也就是现在日本人的坐姿。
○3尧舜之心:这里指尧舜禅让部落联盟首领的美德。
○4殷汤王:即商汤王,成汤。商朝开国国君,他讨伐夏桀了建立了商朝。河南汤氏的始祖。

州吁听完非常高兴,当天就派使者去了鲁陈蔡三国,唯独难以找到出使宋国的人。石厚推荐了一个人,这人姓宁,名翊,是中牟人。石厚说:“此人很有辩才,可以派他去。”州吁按照石厚说的,命宁翊去宋国请兵。宋殇公问宁翊:“伐郑是为了什么?”宁翊说:“郑伯没有道义,杀弟囚母。公孙滑逃命到我国,郑伯也不能相容,还发兵来讨伐我国,先君畏惧郑国强大的武力,就厚着脸皮向郑伯谢罪臣服。如今我们国君想洗刷先君的耻辱,又因为和贵国有同样的仇恨,所以前来寻求帮助。”殇公说:“寡人和郑国一向没有矛盾,你说同仇,是不是有点过分了?”宁翊说:“请君上屏退左右,让翊能够把话说完。”殇公随即撤去了左右,谦恭得问道:“先生有什么可以教导我的吗?”宁翊说:“君候的位子,从谁那儿接过来的?”殇公说:“我叔叔穆公传给我的。”宁翊说道:“父亲死了,儿子继承他的位子,这是自古以来的道理。穆公虽有尧舜二帝的心思,奈何公子冯常常因为失去君位而心怀怨恨,虽然身处邻国,可他心里片刻都没有忘记宋国。郑国接纳了公子冯,他们的交情已经非常牢固,一旦郑国拥立公子冯,兴兵来伐,宋国国人又感激穆公的恩德,不能忘记他的儿子,到时内外生变,君候你的位子可就危险了!今天的行为,号称伐郑,实际是为各诸侯铲除心头之患。君候如果能主持这件事,我国就发动全部兵力,连同鲁陈蔡三国的军队,一起效劳,郑国的灭亡为期不远了!”宋殇公原本就有顾忌公子冯的心思,这一番话,正好说到他心里了,于是就同意了出兵。大司马孔父嘉,是殷汤王的后裔,为人正直无私。听说殇公听了卫国的建议要出兵伐郑,赶紧劝道:“卫国使者的话不能听啊!如果把郑伯杀弟囚母的事儿作为罪行,那州吁杀兄篡位,难道不是罪吗?希望主公好好想想。”但殇公已经答应了宁翊,于是没听孔父嘉的谏言,当天就出动了军队。
楼主 云州知府  发布于 2017-12-12 21:54:54 +0800 CST  
工作太忙了,每天只能挤一点点时间来翻译文章!
楼主 云州知府  发布于 2017-12-12 21:55:26 +0800 CST  
鲁公子翚接了卫国重赂,不繇(yóu)隐公○1作主,亦起重兵来会。陈蔡如期而至,自不必说。宋公爵尊,推为盟主。卫石厚为先锋,州吁自引兵打后,多赍粮草,犒劳四国之兵。五国共甲车一千三百乘,将郑东门围得水泄不通。郑庄公问计于群臣,言战言和,纷纷不一。庄公笑曰:“诸君皆非良策也。州吁新行篡逆,未得民心,故托言旧怨,借兵四国,欲立威以压众耳。鲁公子翚贪卫之赂,事不繇君,陈蔡与郑无仇,皆无必战之意。只有宋国忌公子冯在郑,实心协助。吾将公子冯出居长葛○2,宋兵必移。再令子封引徒兵五百,出东门单搦(nuò)卫战,诈败而走。州吁有战胜之名,其志已得,国事未定,岂能久留军中,其归必速。吾闻卫大夫石碏,大有忠心,不久卫将有内变。州吁自顾不暇,安能害我乎?”乃使大夫瑕(xiá)叔盈引兵一枝,护送公子冯往长葛去讫。庄公使人于宋曰:“公子冯逃死敝邑,敝邑不忍加诛。今令伏罪于长葛,惟君自图之。”宋殇公果然移兵去围长葛。蔡陈鲁三国之兵,见宋兵移动,俱有返旆之意。忽报公子吕出东门单搦卫战,三国登壁垒○3上袖手观之。

○1隐公:鲁惠公庶子。孔子所作之《春秋》起于鲁隐公元年(前722)。由于春秋以鲁
国国史为基础而编,故当时的国际大事都是以鲁国纪年来记录的。鲁隐公也因为其纪年年号常被提及而出名了。
○2长葛:今河南长葛市北
○3壁垒:古时军营四周的围墙

鲁国公子翚接受了卫国的厚礼,不容隐公做主,也起重兵来相会。陈蔡也按时而来,这当然不用说了。宋公的爵位最尊贵,被推举为盟主。卫石厚做先锋,州吁亲自领兵殿后,带了很多粮草,犒劳四国的军队。五国战车共计一千三百乘,把郑都东门围得水泄不通。郑庄公向群臣询问计策,有的说打,有的说和,意见各不相同。庄公笑道:“各位的意见都不是什么好计策。州吁刚刚进行了篡逆,还没得到老百姓的拥护,因此借口和我国有旧仇,向四国借兵,实际是想树立武威从而压制众人。鲁公子翚贪图卫国的贿赂,伐郑这事儿并不是鲁国国君的意思,陈蔡和郑并没有仇怨,他们都没有必战的意思。只有宋国顾忌公子冯在郑国,是真心相助的。我把公子冯移居到长葛,宋兵一定会跟着转移。再让子封带步兵五百,出东门单挑卫国来战,子封假装战败逃走。州吁有了战胜的名声,他的心愿已经达成,而卫国国内的事还没稳定,他怎么可能久留军中,一定会快速回国。我听说卫大夫石碏,非常忠心,估计不久卫国就会有内乱。到时候州吁自己都顾不过来,怎么可能害我?”于是让大夫瑕叔盈带了一只军队,护送公子冯前往长葛去了。庄公又派人对宋殇公说:“公子冯避难来到我国,我国不忍心诛杀他。现在已经让他去长葛服罪了,请君上自己去抓他吧。”宋殇公果然移军去围长葛了。蔡陈鲁三国的军队,见宋兵走了,都有了回师的想法。这时忽然收到传报说公司吕出了东门单挑卫国战斗,于是三国都站在壁垒上袖手旁观。
楼主 云州知府  发布于 2017-12-16 00:44:08 +0800 CST  



却说石厚引兵与公子吕交锋,未及数合,公子吕倒拖画戟○1而走。石厚追至东门,门内接应入去。石厚将东门外禾稻尽行芟刈,以劳军士,传令班师。州吁曰:“未见大胜,如何便回?”石厚屏去左右,说出班师之故。州吁大悦。毕竟石厚所说甚话,且看下回分解。

○1画戟:古代一种格斗冷兵器,多用于步兵和骑兵,在戟杆一端装有金属枪尖,一侧有月牙形利刃通过两枚小枝与枪头相连,可刺可砍,也有人叫它方天画戟。

却说石厚领兵和公子吕交锋,不到几个回合,公子吕就倒拖着画戟逃了。石厚追到东门的时候,城里已经把公子吕接应进去了。石厚就把东门外的稻子全都割走了,用来犒劳将士,并传令班师回国。州吁说:“没见着我们打大胜仗啊,怎么就回来了?”石厚屏退左右,说出了撤军的原因。州吁听了非常高兴。到底石厚所说的是什么话,且看下回分解。
楼主 云州知府  发布于 2017-12-17 18:14:24 +0800 CST  

楼主:云州知府

字数:79637

发表时间:2017-10-16 04:55:5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7-12-18 16:55:44 +0800 CST

评论数:108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