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三国述评

@东征提督李如松 2017-12-14 21:13:53
[d:赞]
-----------------------------
谢谢捧场
楼主 ty_阿铭850  发布于 2017-12-15 16:17:42 +0800 CST  
六、朴素节俭。曹操虽贵为王公,但生性朴素节俭,不事奢华。曹操在《遗令》中还不厌其烦地絮叨,分香料、衣服,让诸夫人没事可以学着做鞋卖等。曹操《遗令》被很多士大夫嘲笑为琐碎不堪,并以此攻击曹操为人猥琐小气,其实曹操的《遗令》真实感人,情深意切,不愧为真男人的真性情,难能可贵。
曹操的朴素节俭除了有自身性格的原因外,还有战乱、灾荒造成物质匮乏的客观原因,也有与儒学豪门崇尚奢华的行为相对抗的政治原因。
建安二十三年(公元218年)六月,年已六十四岁的曹操可能是自知身体状况欠佳,颁布《终令》,为自己选择了墓地,其令为:“古代安葬死者,一定是在贫瘠浅薄的荒地,我现在规划西门豹祠西原上为寿陵,因高为基,不封不树。以后陪陵的诸侯在左右以前,卿大夫在后。公卿大臣列将中有功勋的人,死后可以陪葬在寿陵。寿陵修建面积要大,足以容纳陪陵之人。”
曹操临终前又颁布《遗令》说:“天下尚未安定,不必尊崇古代丧礼,下葬后,全部脱去丧服。带兵屯田和戍边的将领,全部不准离开驻地。魏王国各部门照常办公。下葬时就给我穿上当季的衣服就行了,不要陪葬金玉珍宝。”
这是曹操公开颁发的《遗令》,另外还有一个私下留给家人的《遗令》,这份《遗令》是陆逊的孙子陆机在西晋担任皇宫著作郎时,于晋惠帝元康八年(公元298年)无意之中在宫内秘阁中发现的,离曹操去世已经七十八年。
这份《遗令》所体现出来的曹操才是真实的作为一个人的曹操,和冰冷僵硬的公文《遗令》相比,这份《遗令》充满了人性情怀,让人觉得曹操并不是高高在上的帝王,或者是冷酷狡诈的妖魔,而是一个活生生的人,真实得就像邻居老汉一样。任何记载曹操的史书你都不用看,只看这份《遗令》,你会为曹操之死潸然泪下。
全文如下:我半夜醒来,觉得有细微的不舒服,到第二天,喝粥时出汗,就服用了当归汤。我在军中经常用这个办法。至于我的小愤怒,大过失,你们不要效仿。天下尚未安定,不用遵循古代丧礼。我有头风病,自己会先戴好头巾。我死之后,我的魏王礼服要好好保存,不要遗失。参加葬礼的文武百官,十五天结束哭丧。我下葬后,就可以脱去丧服。带兵屯田和戍边的将领,全部不准离开驻地。魏王国各部门照常办公。下葬时就给我穿上当季的衣服就行了,埋葬在邺城西冈上,与西门豹祠相近,不要陪葬金玉珍宝。我的婢妾与伎人(指歌伎艺人)都很勤劳辛苦,让他们居住在铜雀台中,好好的对待他们。在台堂上安放一张六尺床,挂上帐幔,早上放一些食物。每月的第一天和十五,从早上到中午对着床作伎乐。你们要经常登上铜雀台,向西观望我的西陵墓田。剩余的香料可以分给各位夫人,不要让她们祭祀。各位夫人居家无事,可以学作做鞋卖钱。我为官以来所得的印绶,全部要好好收藏。我余下来的衣服,可以另外找一个地方收藏。不能收藏的,各位兄弟可以一起分了。不知各位看官还记得曹操在建安十五年(公元210年)发布的《让县自明本志令》否?曹操为了向世人证明自己没有篡汉之心时亲口说过:“等我死了以后,妻妾们都要改嫁出去,传播我的这片苦心,使大家都知道。”这个遗令里没有这条,在下丝毫不怀疑曹操当初说这话时的真诚,也相信他那时死了的话会这么做,但在下也对曹操这时不提此话表示理解,毕竟是此一时彼一时。在下此时提起这个话题,只是想说随着环境、地位的变化,人心也会变化的,多年前的话是当不得真的,特别是政治家的话。日常生活中,别老惦记着多年前某人的许诺,钻这个牛角尖太累,忘记了,也许你会活得更轻松愉快。
楼主 ty_阿铭850  发布于 2017-12-15 16:20:35 +0800 CST  
陆机发现曹操的这份《遗令》后大为感慨,不胜哀叹,心有所感,撰写了《吊魏武帝文》抒发自己对曹操的敬仰。正是陆机此文让曹操的这份《遗令》得以重见天日,但遗憾的是,虽然陆机肯定了曹操的丰功伟绩,却并不认同曹操的琐碎絮叨,认为不是通达之士所应有的。
后世一批卫道士也借此嘲讽曹操琐碎絮叨,无大丈夫之气概,其实正是这些琐碎絮叨反应出曹操真挚的人性,流露出对生命的无比留恋。
中国最不缺的就是卫道士,一直到今天都如此。大批贪腐官员哪一个不是道貌岸然冠冕堂皇,满嘴仁义道德,满肚子男盗女娼,台上反腐倡廉,台下藏污纳垢。
曹操死后确实安葬在邺城高陵,只是后人并没有完全按照曹操的遗令安葬。曹操要求不封不树,就是不要有任何标志,但后人仍在他的墓地上建有祭殿、车库和马厩等。没有金玉珍宝的陪葬品倒是真的,曹丕称帝后,追尊曹操为魏武帝,为曹操刻了一方金玺,没有打开墓室放入,而是专门修了一个石室安放。
现在的西门豹祠在河南安阳县安丰乡丰乐镇村,是不是曹操时代所建已不能确定,所以无法以此为参照确定曹操的陵墓。2009年12月27日,国家文物局认定河南省安阳市安丰乡西高穴村南的高陵就是曹操墓。这只是官方认可,民间和学术界还没有完全认同,有人认为这是曹奂、曹宇的父子墓,因此这最多只能叫疑似曹操墓,真正的曹操墓究竟在何处还是个谜。
楼主 ty_阿铭850  发布于 2017-12-15 16:21:09 +0800 CST  
观曹操一生,正所谓时势造英雄也。初涉朝堂,虽有雄心而势不可改,遂隐于乡;乱世起兵,依袁绍之力而成势;迎帝都许,方有称雄之志;兵败赤壁,错成鼎足之形;荡平关中,一统北方,居功至伟。陈寿对其的评价是“抑可谓非常之人,超世之杰矣”,此言不虚。
曹操政治生涯中有一个谜一直为人所猜测,就是为什么不称帝?笔者认为有两个原因:一是曹操的个人原因;一是客观形势。
曹操政治智慧中有一个异于常人的闪光点,就是“不得慕虚名而处实祸”。在三国群雄争霸时期,曹操不会愚蠢地妄自称帝,使自己象袁术那样成为众矢之的。建安元年(公元196年),曹操迎奉天子后,侍中太史令王立多次对汉献帝说:“天命有去就,五行不常盛,代火者土也,承汉者魏也,能安天下者,曹姓也,唯委任曹氏而已。”曹操听说后,立即派人告诉王立说:“知道您忠于朝廷,但天道深远,请勿多言”,及时地制止了自己有可能代汉为帝的流言传播,将由此带来的危机成功消解。张鲁功曹阎圃曾在张鲁想称汉宁王时劝谏说:“遽称王号,必为祸先”,一针见血地指出了乱世中称王称帝的危害性。而袁术称帝遭到各方势力的征讨围攻则是现实中活生生的先例,以曹操的政治智慧是不会冒天下之大不韪称帝的。
曹操毕竟是在大一统的皇权体制下成长起来的,其心理定型期和观念成熟期都是在大一统之时,对天命神授的皇权还是心存迷信和畏惧。如前面所讲平张绣时入觐汉献帝被卫兵双戟交颈,从此再不朝见之事,不能断言这是曹操对天子威仪的害怕,但起码让曹操不舒服,心里有忐忑不安的感觉。平关羽时,孙权上书称臣,要曹操称帝,曹操公开展示孙权的书信,说:“这个家伙是想把我放在炉火上烤啊!”(此话有双关之意,汉为火德)可见曹操仍然是不想因为称帝而成为矛盾的焦点。陈群、桓阶、夏侯惇等都建议曹操称帝,曹操一概拒绝,只是表态说:“若天命在吾,吾为周文王矣”,表示只愿辅佐天子,而不想自做天子,真正做到了“不得慕虚名而处实祸”。
客观形势上也决定了曹操用不着称帝。迎奉天子后,所有的政治行为和军事行为都可以借天子之口而出。曹操为魏王时,不光事实上拥有天子之权,礼仪上也与天子几乎是一模一样了。既不冒称帝带来的巨大危险,又能够实际拥有天子的权力,两相比较,何必要称帝呢?
曹操之死,预示着一个时代的结束。
楼主 ty_阿铭850  发布于 2017-12-15 16:22:10 +0800 CST  
各位看官周末愉快!
楼主 ty_阿铭850  发布于 2017-12-15 16:25:12 +0800 CST  
@年昔逸尘 2017-12-16 07:18:03
继续支持兄台
-----------------------------
谢兄台捧场
楼主 ty_阿铭850  发布于 2017-12-16 23:59:45 +0800 CST  
@老顽童1290 2017-12-16 13:01:18
楼主对曹操的评价很全面,很到位,支持楼主。
-----------------------------
谢谢捧场。
楼主 ty_阿铭850  发布于 2017-12-17 00:00:10 +0800 CST  
呀,太奇怪了,我的副标题到哪里去了?难道天涯可以自作主张给我删掉吗?
楼主 ty_阿铭850  发布于 2017-12-17 00:17:03 +0800 CST  
@zgsxsltsj 2017-12-17 11:14:46


-----------------------------
谢谢先生捧场。
楼主 ty_阿铭850  发布于 2017-12-18 08:52:20 +0800 CST  
@zgsxsltsj 2017-12-17 11:14:46


-----------------------------
谢谢先生捧场。
楼主 ty_阿铭850  发布于 2017-12-18 08:53:09 +0800 CST  
@东征提督李如松 2017-12-17 13:40:35
[d:赞]
-----------------------------
谢谢先生捧场
楼主 ty_阿铭850  发布于 2017-12-18 08:53:43 +0800 CST  
@年昔逸尘 2017-12-17 15:25:44
继续支持兄台!
-----------------------------
谢谢兄台捧场。
楼主 ty_阿铭850  发布于 2017-12-18 08:54:20 +0800 CST  
@李春霆2014 2017-12-17 01:47:22
分析得法有道,重读有得。
-----------------------------
谢谢先生捧场。
楼主 ty_阿铭850  发布于 2017-12-18 08:55:31 +0800 CST  
@李春霆2014 2017-12-17 01:47:22
分析得法有道,重读有得。
-----------------------------
谢谢先生捧场。
楼主 ty_阿铭850  发布于 2017-12-18 08:56:06 +0800 CST  
@东征提督李如松 2017-12-18 16:16:21
[d:赞]
-----------------------------
谢谢先生捧场
楼主 ty_阿铭850  发布于 2017-12-18 17:07:38 +0800 CST  
第三卷 三国鼎立

问人间谁是英雄?有酾酒临江,横槊曹公。紫盖黄旗,多应借得,赤壁东风。更惊起南阳卧龙,便成名八阵图中。鼎足三分,一分西蜀,一分江东。
——元·阿鲁威《双调·蟾宫曲·问人间谁是英雄》
楼主 ty_阿铭850  发布于 2017-12-18 17:10:05 +0800 CST  
第三十一章 曹丕禅汉

建安二十五年(公元220年)正月,曹操在洛阳去世。兴于洛阳,死于洛阳,这也许是曹操的宿命吧。此时曹丕尚在邺城,闻讯大哭不已,太子中庶子司马孚极力劝谏,认为先王去世,天下大事要依靠殿下来主持,上为宗庙,下为百姓,怎么能像平常人一样讲求匹夫之孝呢!”曹丕哭了一阵意识到了这个问题的严重性,说:“你说得对。”这和张昭制止孙权哭孙策的境况很相似。其他大臣也在朝堂上相聚在一起号哭,乱成一团,朝班秩序队列都乱了。司马孚大声严厉地说:“先王去世,天下震动,应当早拜嗣君,以镇海内,怎能只知道哭泣!”制止大臣的号哭,恢复朝堂秩序,商讨继位问题。大多数大臣拘泥于常理,认为应该得到天子的诏书后再继位,尚书陈矫反对,认为曹操死在都城以外,天下惊恐。曹丕应该立刻继位,来安定天下之心。何况曹操儿子中还有人在洛阳,如果不立即继位,万一有人萌生异心,因便夺位的话,将会出现巨大的社会危机,难以收拾。曹丕也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和紧迫性,让陈矫、司马孚、尚书和洽一起准备继位的仪式,以去年才晋封为王后的卞夫人之命让曹丕立即继位,并大赦天下。陈矫、司马孚等人的举动受到曹丕赏识,建立魏国后,以陈矫负责吏部事务,封高陵亭侯,迁尚书令。任司马孚为中书郎、给事常侍,宿省内,除黄门侍郎,加骑都尉。
曹丕即位魏王,尊卞王后为王太后。迅速建立自己的行政班子,以太中大夫贾诩为太尉,御史大夫华歆为相国,大理王朗为御史大夫。调整王室内部机构,设置散骑常侍、侍郎各四人。不久又以前将军夏侯惇为大将军执掌军权。濊貊、扶馀单于、焉耆、于阗王等周边游牧族群都派人来朝贡,表示祝贺和臣服。
有鉴于东汉以来宦官乱政的教训,曹丕下令废除中常侍和小黄门,改设散骑常侍,散骑侍郎两种官职,定员各四人。宦官职务最高不能超过署令,就是内廷各部门的负责人,大致有左右中尚方、中黄、左右藏、左校、甄官、奚官、黄门、掖庭、永巷、御府、钩盾、中藏府、内者等署,并将这道命令刻写在金册之上,藏于石室,子孙后代不得更改。曹丕称帝后,于黄初三年(公元222年)九月又下诏禁止后宫干政,诏书说:“妇人干政,是祸乱的本源。从今以后,群臣不准向太后奏事,后族之家不准担任辅政之职,也不准无故封爵,以此诏传后世。若有背违,天下共诛之。”这两个举措确保了曹魏时期没有出现宦官和外戚专权乱政的现象,但遗憾的是,曹丕没能制定出一个防止权臣专权乱政的方法,让司马家族钻了空子。
楼主 ty_阿铭850  发布于 2017-12-18 17:13:14 +0800 CST  
以上这些措施都是正常的人事、机构调整安排,无可指责,但曹丕的另一个举动却暴露出想代汉的意图,就是改变年号,改建安二十五年为延康元年。改变年号是皇室专有的权力,臣子是无权改变年号的。
新王登基,自然要对朝臣和百姓施以恩惠。曹丕赐诸侯王将相以下大将粟万斛,帛千匹和等次不一的金银。派使者到各个郡国去巡视,查看搜集贪腐、暴虐官员的罪证。(类似今天的巡视组)对百姓也有恩惠,撤除王室禁苑,凡是王室没用过的禁苑全部开放,让百姓经营。将各关卡、渡口收取税赋的额度降低到十分之一。
陈矫坚持要曹丕立即继位的建议是很有眼光的,当时的情势确实容不得曹丕按部就班地循序渐进,稍有不慎,就有可能出现差错,曹丕能否顺利继位就很难说了。
楼主 ty_阿铭850  发布于 2017-12-18 17:14:00 +0800 CST  
曹操死时,离洛阳最近的是长安的曹彰。曹操病重不起时,立即叫人招曹彰来见。曹彰闻讯后立即赶往洛阳,可惜晚了一步,曹操已经去世。曹操召见曹彰的意图何在,想要告诉曹彰些什么,成为千古之谜。曹彰找主持丧事的谏议大夫贾逵,问曹操的玺绶在哪里。古时为官,以官印为凭,谁持有官印,谁就拥有相对应的官职,曹彰关心曹操玺绶的去向,显然是心有所图。曹彰此问,遭到贾逵的严正拒绝,说:“太子在邺,国有储副。先王玺绶在哪里,不是您应该问的问题。”曹彰的行为让贾逵更加戒备,不敢在洛阳久留,赶紧奉送曹操的梓棺回邺。
假设,仅仅是假设,贾逵和曹彰是一党,贾逵就会将曹操玺绶交给曹彰,然后以曹操召见曹彰的事由来伪造曹操遗书,灵前即位,成为新的魏王。曹丕怎么办?两个办法,一是以太子之位,王后之命,也继位为魏王。那么两个魏王势必要武力拼杀,两败俱伤,不管谁赢,都会给孙权、刘备带来逐鹿中原的机会。二是承认曹彰为魏王,自己甘为其下,如此的话,曹丕就是最大的输家。曹、孙、刘三家今后的走向也会大不一样。不过这条路只是理论上存在,曹丕不会甘居其下的,就算曹丕想,拥戴曹丕的文武官员也不会同意,最终结果还是要靠武力解决。
楼主 ty_阿铭850  发布于 2017-12-18 17:15:30 +0800 CST  
曹操死时,离洛阳最近的是长安的曹彰。曹操病重不起时,立即叫人招曹彰来见。曹彰闻讯后立即赶往洛阳,可惜晚了一步,曹操已经去世。曹操召见曹彰的意图何在,想要告诉曹彰些什么,成为千古之谜。曹彰找主持丧事的谏议大夫贾逵,问曹操的玺绶在哪里。古时为官,以官印为凭,谁持有官印,谁就拥有相对应的官职,曹彰关心曹操玺绶的去向,显然是心有所图。曹彰此问,遭到贾逵的严正拒绝,说:“太子在邺,国有储副。先王玺绶在哪里,不是您应该问的问题。”曹彰的行为让贾逵更加戒备,不敢在洛阳久留,赶紧奉送曹操的梓棺回邺。
假设,仅仅是假设,贾逵和曹彰是一党,贾逵就会将曹操玺绶交给曹彰,然后以曹操召见曹彰的事由来伪造曹操遗书,灵前即位,成为新的魏王。曹丕怎么办?两个办法,一是以太子之位,王后之命,也继位为魏王。那么两个魏王势必要武力拼杀,两败俱伤,不管谁赢,都会给孙权、刘备带来逐鹿中原的机会。二是承认曹彰为魏王,自己甘为其下,如此的话,曹丕就是最大的输家。曹、孙、刘三家今后的走向也会大不一样。不过这条路只是理论上存在,曹丕不会甘居其下的,就算曹丕想,拥戴曹丕的文武官员也不会同意,最终结果还是要靠武力解决。
楼主 ty_阿铭850  发布于 2017-12-18 17:16:02 +0800 CST  

楼主:ty_阿铭850

字数:690748

发表时间:2017-07-12 01:27:22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8-05-23 20:09:29 +0800 CST

评论数:3004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