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三国述评

第二十七章 曹操西征关中

建安十五年(公元210年)春,曹操做了一件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惊世骇俗之事,即颁布第一次求贤令。
人才是治国之宝,为国求才,理所当然,历代帝王都曾颁布过若干求贤令,为何要对曹操的求贤令另眼相看推崇备至呢?因为曹操的做法与其他帝王截然不同。其他帝王求才标准是德才兼备、忠正高洁、品行皆优,更加注重的是道德品质。这个标准至今仍然如此。而曹操则只注重才能,“唯才是举”。只讲才能,不讲道德,其惊世骇俗之处就在于此。各位看官什么时候看到过国家公布的求贤令中白纸黑字地写着,收受下属金银贿赂,和嫂嫂通奸的人,只要有才,都可以出来做官。难怪曹操后世遭到那么多儒家文人的非议,就凭这一点,这些道学家永远也不会原谅曹操。
其实曹操并不是刻意地标新立异,还是基于现实形势做出的决定。要想迅速地解决天下大乱,诸侯割据的混乱局面,必须要有大量的人才,如果继续按照原来的规则标准按部就班地选用人才,既耗时,又有很大的局限性,难以找到那么多符合标准的人才。再加上诸侯之间对人才的争抢,加重了人才流动、分散的现象。汉末时的君择臣,臣亦择君的现象也迫使各路诸侯放宽对人才的要求,宽容和包容人才的道德瑕疵。曹操对此有清醒的认识,早在建安八年(公元203年)五月下达的“论吏士行能令”中就明确提出“治平尚德行,有事赏功能”的观点,唯才是举和这个观点是一脉相承的。
曹操有个最值得学习的的地方,就是不图虚名而失实利,一切以务实为准绳。许多人是做不到这一点的,特别是以好面子图虚荣著称的国人,更难做到这点。各位看官应该对此深有体会,为虚荣而攀比,为面子而说不出“不”字来的事情比比皆是。
楼主 ty_阿铭850  发布于 2017-10-27 17:01:45 +0800 CST  
到年底,曹操又发布了一道令,就是著名的《让县自明本志令》,相当于曹操对自己前半生做的一个总结,从中既能看到曹操的成长轨迹和心路历程,也可以看到时代的变迁。
公示一下曹操的个人总结,看看他是怎么评价自己的。
曹操从举孝廉说起,此时年少,也不是什么知名人士,这时的人生目标是做一个好的郡守,建立名誉,让世人知道自己。所以才有在做济南相的霹雳手段。结果得罪了十常侍,担心给家里带来祸害,以生病为借口辞官。因为还年轻,就暗下决心,隐居二十年,等到天下太平,再出来做官。
回到家乡后,在谯东五十里建起房屋,打算秋、夏读书,冬、春打猎,不问世事,杜绝宾客。谁知事与愿违,被征为都尉,迁典军校尉,(因西北边乱朝廷征曹操为骑都尉)这时的人生目标是想讨贼立功,得到封侯,做到征西将军,死了以后可以在墓碑上刻上“汉故征西将军曹侯之墓”,人生就此满足了。
董卓之乱时,兴举义兵。那时本来可以征召许多兵,但经常会有损失,不想要那么多。为什么呢?兵多胆子就大,想法就多,如果与强敌争斗,就会开启祸端。所以汴水之战时我只有数千兵,后来到扬州招兵,也不过三千人,这是受到自己当时设立的人生目标的限制束缚。
做兖州牧时,招降黄巾军三十多万。当时袁术想称帝,宫殿服饰都弄齐备了,两个老婆还在争夺皇后的位子。有人劝袁术立即登基称帝,公告天下,袁术说:“曹公尚在,不行啊”。后来我抓获其四员大将,俘虏其士兵,使袁术发病而死。袁绍占据河北时,兵势强盛,我确实不敌,只是想到投死为国,以义灭身,可以名垂千古。侥幸打败了袁绍家族。刘表自以为是汉宗室,包藏奸心,我又将其平定。
以上是曹操讲述自己前半生的宦海沉浮,接下来曹操极力表明自己没有篡汉自立之心。
楼主 ty_阿铭850  发布于 2017-10-27 17:03:09 +0800 CST  
我身为宰相,(汉三公均可称为宰相。宰相非丞相)作为人臣,已经达到富贵的顶点,超过了我自己的期望。假设国家没有我,不知道会有多少人称帝,多少人称王。有些人看到我现在很强盛,我生性又不信天命之事,就私下里品评我有不臣之心,我心里对此十分担忧。齐桓公、晋文公之所以到今天仍能得到世人的赞许,是因为他们虽然实力强大,但仍然尽心敬奉周室。以前乐毅投奔赵国,不忍心图谋燕国。胡亥要杀蒙恬,蒙恬有实力造反也不愿造反。我每次读到描写这二人忠诚的书,都会怆然流涕。
从我祖父到我、到我的儿子,三代受朝廷恩惠。我并非只是对你们说这些事情,也经常对妻妾这样说,要让她们知道我的心意。我曾对她们说:“等我死后,你们都应当改嫁,把我的这片心意传递出去,使大家都知道。”我这些话都是肺腑之言,但如果要我放弃兵权,回到我的封地武平侯国去也不行,为什么呢?因为担心交出兵权后被人迫害。我这既是为子孙着想,又因为我若被害会危及国家,所以我不得图慕虚名而处于祸乱之中。
以前朝廷曾经恩封我的三个儿子为侯,我推辞了,没有接受,现在打算接受,并不是要以此为荣,而是想让他们成为我的外援,为了万世安危。
荡平天下,不辱主命,可谓天助汉室,非人力可为。我有什么德行可以享有封地四县,食户三万的待遇啊!天下动荡,我不能让位,但封邑的土地,可以退还。我现在将阳夏、(今河南省太康县)柘、(今河南省柘城县北)苦(今河南省鹿邑县)三县二万户归还给朝廷,只保留武平的一万户。
曹操这些话很直白吧?我对国家有功,要我交出兵权来是不可能的。以前我没要朝廷给我儿子的封赏,现在我要。要来的目的是壮大儿子的力量,让他们做我的外援。儿子有了封地,我就不用那么多了,退回三县二万户吧。“让县自明本志令”娓娓道来,朴实无华,生动形象,值得一读。
果然,第二年,朝廷就封曹操三个儿子为侯:曹植为平原侯,曹据为范阳侯,曹豹(即曹林)为饶阳侯,各食五千户。曹操让来让去,实际上只损失了五千户。
楼主 ty_阿铭850  发布于 2017-10-27 17:08:37 +0800 CST  
@ty_阿铭850 2017-10-16 16:21:08
张昭的理由有三条:一、曹操虽然是如豺似虎的敌人,但名义上却是当朝丞相,是以天子之名进行征讨,如果抗拒,是不顺从朝廷(这就是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获得的巨大优势);二、曹操已经占据荆州,江东赖以阻拦曹操的长江天险已不复存在。曹操还俘获了大量荆州水军、战船,水陆俱下,势不可挡;三、敌众我寡。
周瑜逐条驳斥了这三条理由:一、曹操名为汉相,实为汉zei。(这是史书上第一次出现将曹操称为汉zei的记载)江东......
-----------------------------
@snowium 2017-10-28 00:24:39
若仲谋不任事者,君便自取之。正复不克捷,缓步西归,亦无所虑。
-----------------------------
谢谢捧场,孙策就是那么说的。
楼主 ty_阿铭850  发布于 2017-10-30 13:36:34 +0800 CST  
@西楼看花v 2017-10-28 12:29:37
假设国家没有我,不知道会有多少人称帝,多少人称王。有些人看到我现在很强盛,我生性又不信天命之事,就私下里品评我有不臣之心,我心里对此十分担忧。
曹操说得都是事实,敢说实话。能集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于一身者非曹操莫属。曹操也算是几百年难得出的一个角色了。
-----------------------------
谢谢捧场。
楼主 ty_阿铭850  发布于 2017-10-30 13:37:13 +0800 CST  
@ty_阿铭850 2017-10-27 17:01:45
第二十七章 曹操西征关中
建安十五年(公元210年)春,曹操做了一件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惊世骇俗之事,即颁布第一次求贤令。
人才是治国之宝,为国求才,理所当然,历代帝王都曾颁布过若干求贤令,为何要对曹操的求贤令另眼相看推崇备至呢?因为曹操的做法与其他帝王截然不同。其他帝王求才标准是德才兼备、忠正高洁、品行皆优,更加注重的是道德品质。这个标准至今仍然如此。而曹操则只注重才能,“唯才是举”。......
-----------------------------
@眼睛羊 2017-10-30 14:35:25
楼主你考虑下这个求贤令发布的时间点,明显站队的意味大于求贤,曹操这是想当周文王了。
-----------------------------
谢谢捧场,这个时期重要的还是求取人才。
楼主 ty_阿铭850  发布于 2017-10-30 16:38:28 +0800 CST  
各位看官是不是发现了里面没有曹丕?确实没有。因为按惯例长子要继承父亲的爵位,所以没有曹丕。为了明确这一点,献帝紧接着命曹丕为五官中郎将、副丞相,开府设立自己的工作班子。但曹丕是否就因此成为正式继承人还未可知,夺嫡之争还会在曹操的几个儿子中发生,后面会讲到这件事。
建安十五年(公元210年)冬,铜雀台在邺完工,后来又作金虎台、冰井台,后世号为邺西三台。《三国演义》里诸葛亮刺激孙权说“铜雀春深锁二乔”,纯属子虚乌有,那时铜雀台还未开建呢。
建安十六年(公元211年)正月,一个叫商曜的人占据太原大陵(今山西省文水县东北二十五里)反叛曹操,曹操派征西护军夏侯渊、横野将军徐晃带兵平叛。夏侯渊、徐晃迅速平定,残忍屠城。
此前,司隶校尉钟繇请求曹操同意他带三千兵入关,以讨伐张鲁为名,实际目的是想以此恐吓关中各个割据势力,胁迫他们给曹操送人质来确保安宁。这个方法是否可行有效,曹操没有把握,就让荀彧去征询熟悉关中情况才从关中召回任尚书的卫觊的意见。卫觊明确反对钟繇的行为,认为关西诸将,都是武夫突起,没有称雄天下的志气,只是求得眼前的安乐而已。朝廷只要给他们封侯加爵,让其安心享乐就行。只要没有大的事变,不必担心他们会出什么乱子,以后可以慢慢收拾他们。如果兴兵入关,就算是征讨张鲁,张鲁在深山之中,道路不通,怎么征讨?这些人就一定会起疑心。一旦惊动了这些人,他们可以凭借险要的地势和众多的部众与我们为敌,这样的话,局面就很难收拾。
丞相仓曹属高柔也反对钟繇的行动,认为只要派出大军,马超、韩遂就会觉得是针对他们的行动,就会煽动造反。应该先平定三辅(本指治理京畿地区的三位官员京兆尹、左冯翊、右扶风,后指这三位官员管辖的地区,即今陕西中部地区)地区,只要三辅地区平定了,汉中就可以传檄而定。
卫觊、高柔的意见十分正确,曹操最初也认为不错,可惜没有采纳,因为当初派钟繇出任司隶校尉时就明确将关中事务全权交给钟繇管理,不予干涉,因此就同意了钟繇的提议。
楼主 ty_阿铭850  发布于 2017-10-30 17:23:54 +0800 CST  
不出卫觊、高柔所料,钟繇大兵刚开始进军,关中关西就一片大乱,各路势力纷纷反叛。钟繇无力平叛,向曹操求援。曹操非常后悔没有听从卫觊的意见,只好先让刚平定太原大陵的夏侯渊从河东出军,与钟繇会合,想法平定叛乱。派徐晃屯住汾阴(今山西省万荣县)安抚河东。因徐晃是河东人,曹操给了他个很大的恩惠,专门赐给他牛、酒,让他用来祭祀先人。
关中马超与侯选、程银、李堪、张横、梁兴、成宜、马玩、杨秋、韩遂等十方割据势力全部反叛,推举韩遂为都督,十万人马屯聚潼关。韩遂部将曾被曹操表为犍为太守的阎行奉劝韩遂不要起兵,韩遂不听。
阎行,金城郡(治所在今甘肃兰州市西,初辖六县,后有所增减)人,后改名艳,字彦明。少年时就跟随韩遂,强健有名。建安初年,韩遂与马腾翻脸互相攻击,阎行曾经与同为少年健将的马超对战,用力过猛将长矛折断,就用断矛击打马超脖子,差点将马超杀死。
曹操又派安西将军曹仁为帅,率领夏侯渊、钟繇一同平乱。曹操告喻诸将:“关西兵精壮强悍,大家固守阵地,不要出去与他们交战。”
曹操此时已经意识到问题的危险性了,严令诸将不战的目的是为自己亲征作战前准备争取时间。到了七月,曹操准备妥当后,立即率大军西征,与马超等在潼关对峙。
徐晃向曹操提议说:“您集结大军于此,敌人不再派兵守卫蒲阪,(今山西省运城市永济县内)这就显示出敌人无谋。现在派一支精兵给我,偷偷从蒲阪津渡过黄河,拦截敌人,这样就能够战胜敌人。”曹操同意徐晃的提议,白天加紧与敌人作战,造成要正面突破的假象。晚上派徐晃、朱灵在蒲阪津夜渡黄河。部分将领认为关西兵强悍,又善于使用长矛,不是精选的前锋,不能抵挡。曹操对众将领说:“战在我,不在敌人。敌人虽然善于使用长矛,但我将使其没地方可刺,你们只管拭目以待。”
徐晃、朱灵渡过黄河后,连夜挖掘战壕,修筑营地,还没完工时,敌将梁兴连夜率领五千多步骑前来攻击,被徐晃打败赶跑。徐晃、朱灵在河西站稳脚跟后,曹操率大军从潼关北渡黄河。先渡士兵,曹操与许褚和他的一百多虎士留在南岸断后,马超率领一万多步骑杀来,矢下如雨。许褚赶忙扶曹操上船。船工被流矢射中而死。许褚左手举马鞍遮蔽曹操,右手操船,渡过黄河。要是没有许褚,曹操可能就没命了。这是一种说法,还有一种说法是前队刚渡河,马超就带兵杀来,曹操还坐在马扎上没起来。张郃等将领赶忙保护曹操上船。黄河水急,渡河时船随水流下流,离渡口四五里远。马超士兵在岸上射箭,矢下如雨。诸将看见军队被马超打败,不知曹操所在,都惊惶害怕,等到见到曹操,悲喜交加,还有人痛哭流涕。曹操大笑说:“今日几为小贼所困乎!”这是光武帝刘秀曾经说过的话,曹操以此自解。这两种说法都不是所谓的正史的说法,《三国志》的说法是,校尉丁斐看见情况紧急,赶忙放出了许多牛马来引诱敌人,敌人果然都去追赶捉拿牛马,曹操才趁机渡过黄河。
其实不论哪种说法如何,共同点是一致的,就是曹操当时处于非常危急的关头,有性命之忧。后来诸葛亮曾经说过曹操差一点死在潼关,就是说的这件事。
楼主 ty_阿铭850  发布于 2017-10-30 17:25:01 +0800 CST  
曹操打算渡河时,马超对韩遂说:“最好在渭水北面坚守,不过二十天,曹操军粮吃完,只能退军。”韩遂不同意,认为:“可以让曹操渡河,然后把他压制在河中,不是更能快速地解决问题吗?”马超的办法是最有效的,可惜无法和韩遂达成共识,无法施行。曹操听说马超的计策后,感叹地说:“马儿不死,我死无葬身之地啊!”
曹操渡过黄河后,沿着黄河向南修筑了一条甬道。马超、韩遂率军撤退到渭口(渭水流入黄河之处,在今陕西省华阴县北)据守。曹操四处设下疑兵迷惑敌人,悄悄用船运送士兵在渭水上搭建浮桥。晚上在渭水南面安营扎寨,敌人乘夜来攻,被曹操预先埋伏的部队击败。
马超等人见形势不妙,派人前来求和,答应将河西之地割让给曹操。曹操要一劳永逸地解决关中问题,不会因为这点小恩小惠而收兵,留下今后出现反复的隐患,因此不同意。
九月,曹操率军渡渭水。此前曹操每次渡过渭水,就会被马超的骑兵冲击,建立不起营地。当地又是沙土,也搭建不起营垒。不带兵的奇葩大将娄圭给曹操出了个主意,说:“如今天寒,可以先把沙土修筑为城,然后用水浇灌,一会儿就可以让沙土冻成冰,坚硬如铁石,一夜之间,可以建起几百堵城墙,固若金汤。”曹操就让士兵用特制的袋子运水浇城,等到天亮时,真就修筑起一座坚城。于是曹操的军队得以全部渡过渭水安营扎寨。没有那时的天气情况资料,查当年是闰八月,此时天气真有那么冷吗?
马超等人数次前来挑战,曹操都不出战。马超等又坚持要割土地,送人质给曹操求和。太中大夫贾诩认为可以假装答应他们的请求,然后用离间计挑拨他们的关系,使他们发生内讧。曹操采纳此计。
楼主 ty_阿铭850  发布于 2017-10-30 17:25:58 +0800 CST  
既然言和,双方将领中的一些老相识就可以互相交往叙旧了。曹操和韩遂的父亲是同一年举的孝廉,有点明清时代的“同年”、“同科”的意思。曹操与韩遂的年龄又相差无几,于是两人在马上互相交谈了一阵。交谈中不说军事,只说以前在洛阳时的一些旧事,说到高兴处,两人还拍手欢笑。谈完后,马超去问韩遂曹操说了什么,韩遂回答没说什么。马超等人就起了疑心。
曹操不光和韩遂谈天,也和马超谈天。但马超就没有韩遂那样老实了,总想在交谈时捉拿曹操,马超力气大,专门制作了一个可以装六斛米的口袋,提在马上来比较曹操的体重。在下不大知道他这样怎么能测量出曹操的体重,只是明白他这样做的目的是看能不能将曹操从马上活捉过来然后带走。再说汉代一斛米约为27市斤,六斛米也就162斤,好像马超的力气也不是特别大啊。曹操知道后,还有些后怕,说:“差点被这家伙欺骗了。”这个事情有点玄乎,不过马超确实有临阵捉拿或者刺杀曹操的打算。
曹操和马超、韩遂等交谈时,都是单独面对,左右亲兵护卫退后,只有许褚一人紧随。马超想凭借自己的武力突然袭击曹操,但他一直听说许褚非常勇猛,只是不认识,怀疑跟着曹操的这个人就是许褚,就问曹操:“听说您有一个虎侯,他在哪里啊?”曹操回头指了下许褚,马超这才没有轻举妄动。
鉴于马超的危险性,曹操加强了安保措施,在阵前放置了一排“木行马”,(古代用于阻止敌人骑兵冲锋的防御工具,宽两丈,约4.5米,模仿螳螂臂削木为刃而成,类似于电视剧里经常看到的放在城门或衙门口的十字木栅栏。汉朝时光禄勋的衙门外专设此物,以区别于其他衙门)曹操就隔着木行马与敌将交谈。许多士兵,特别是匈奴士兵只听说过曹操的威名,但从来没见过曹操,纷纷前来围观,人山人海,很是热闹。曹操既觉得好笑,也有些兴奋,大声对这些人说:“你们想看曹操长什么样吗?也就是个普通人啊。没有四只眼睛两张嘴巴,只是多一些智慧罢了!”按照现代考古专家复原的曹操像来看,曹操真不好看,还有些猥琐。在下非常愿意相信考古学家弄错了。曹操肯定不是个帅哥,身高也就一米六左右,但其气质应该很好。有件事情颇能说明这个问题。曹操当魏王后,匈奴曾派使者来晋见曹操,曹操认为自己的长相不够威严,不足以雄远国,就让高大英俊的崔琰代替他接见匈奴使者,自己假扮成侍卫站立一旁。拜谒结束后,曹操私下派人问匈奴使者对魏王的长相有何评价。使者说“魏王”虽然容貌非凡,但缺少英雄之气,旁边那个侍卫反而有成就大事的霸气。另外曹操的儿子比如曹昂、曹丕、曹植都英俊潇洒,说明曹操也不会有多丑。
楼主 ty_阿铭850  发布于 2017-10-30 17:27:08 +0800 CST  
@老顽童1290 2017-10-31 12:30:26
楼主辛苦
-----------------------------
谢谢捧场
楼主 ty_阿铭850  发布于 2017-10-31 12:41:03 +0800 CST  
@西楼看花v 2017-10-30 17:46:34

-----------------------------
谢谢捧场
楼主 ty_阿铭850  发布于 2017-10-31 13:48:45 +0800 CST  
@年昔逸尘 2017-10-31 13:51:35
继续支持!
-----------------------------
谢谢捧场
楼主 ty_阿铭850  发布于 2017-10-31 15:02:48 +0800 CST  
@西楼看花v 2017-10-31 13:54:32
楼主辛苦了
纸牌先生和张飞没来,感觉少了点什么。哎。。。。
-----------------------------
哈哈,你把他们叫来凑热闹吧。两位朋友估计是太忙,闲了自然会来。特别是知道有人想他们,更会来了。
楼主 ty_阿铭850  发布于 2017-10-31 15:04:59 +0800 CST  
@年昔逸尘 2017-10-31 13:51:35
继续支持!
-----------------------------
谢谢兄台
楼主 ty_阿铭850  发布于 2017-10-31 15:05:29 +0800 CST  
@西楼看花v 2017-10-31 13:54:32
楼主辛苦了
纸牌先生和张飞没来,感觉少了点什么。哎。。。。
-----------------------------
@ty_阿铭850 2017-10-31 15:04:59
哈哈,你把他们叫来凑热闹吧。两位朋友估计是太忙,闲了自然会来。特别是知道有人想他们,更会来了。
-----------------------------
我老乡不是来了的吗?
楼主 ty_阿铭850  发布于 2017-10-31 15:10:12 +0800 CST  
关于曹操三下求贤令问题的统一回复
首先感谢眼睛羊先生赐教。
其次,介绍一下曹操三下求贤令的过程和在下对此的理解认识。曹操三下求贤令,要求群僚不拘一格举荐人才。请注意,是举荐人才,不是破格提拔人才。
第一次,建安十五年(公元210年)春,“下令曰:‘自古受命及中兴之君,曷尝不得贤人君子与之共治天下者乎!及其得贤也,曾不出闾巷,岂幸相遇哉?上之人不求之耳。今天下尚未定,此特求贤之急时也。‘孟公绰为赵、魏老则优,不可以为滕、薛大夫’。若必廉士而后可用,则齐桓其何以霸世!今天下得无有被褐怀玉而钓于渭滨者乎?又得无盗嫂受金而未遇无知者乎?二三子其佐我明扬仄陋,唯才是举,吾得而用之。’”
此时,距曹操身为汉丞相已两年,距曹操兵败赤壁也已两年。北方基本平定,南方孙权借荆州与刘备共同抗曹。汉中张鲁、关中马超、韩遂、益州刘璋等割据势力尚存,但对曹操已经不能构成大的威胁,曹操逐渐将注意力转移到辖区内的稳定和建设上来。所谓“自古受命及中兴之君,曷尝不得贤人君子与之共治天下者乎”,就表明了曹操此时以受命及中兴之君自居,希望得到“贤人君子共治天下。”
这个求贤令不长,但却具有惊世骇俗振聋发聩的力量。令文中首次明确提出“唯才是举”的方针,不必是“廉士”,也不论是否“盗嫂受金”,只要有才就行。东汉择士历来是重德轻才,曹操的“唯才是举”彻底颠覆了传统的人才选拔观念和道德是非观念。陈寅恪先生认为这是出生寒门的曹操对由世习儒学形成的豪门世族的反对。曹操要借此来打破和摧毁汉末豪门世族对国家政治的垄断和操纵,确立寒门政治的合理性,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豪门世族讲究礼制孝行道德廉耻,曹操偏要反其道而行之,以颠覆旧观念的手段来建立新思想。(参见陈寅恪先生《魏晋南北朝史讲演录》)现实的需求是辖区内战乱初平百废待兴,辖区外对手尚存侵扰不宁,都需要大量的人才来治理和征伐。“治平尚德行,有事赏功能”,非常时期对能够给自身利益集团带来功利效果的“才”的需求也远远超过对个人品行带来修养功效的“德”的需求。
第二次,建安十九年(公元214年)十二月,“令曰:‘夫有行之士未必能进取,进取之士未必能有行也。陈平岂笃行,苏秦岂守信邪?而陈平定汉业,苏秦济弱燕。由此言之,士有偏短,庸可废乎!有司明思此义,则士无遗滞,官无废业矣。’”
此时曹操已为魏公一年,并位在诸侯王之上。马超先降张鲁后降刘备。刘璋降刘备,刘备得益州。曹、孙、刘之外,仅张鲁尚存。此次求贤令与第一次几乎一样,再次重申了以“才”为重的观点,强调一定要选拔和任用“进取之士”,无论其有行无行。此令在后面特别加了一条:“又曰:‘夫刑,百姓之命也,而军中典狱者或非其人,而任以三军死生之事,吾甚惧之。其选明达法理者,使持典刑。’”(均见《三国志·武帝纪》)陈寅恪先生认为这仍然表现了曹操与豪门世族的对立,以法家思想和行为来对抗儒学世家。
第三次,在建安二十二年(公元217年)八月,“令曰:‘昔伊挚、傅说出于贱人,管仲,桓公贼也,皆用之以兴。萧何、曹参,县吏也,韩、陈平负污辱之名,有见笑之耻,卒能成就王业,声着千载。吴起贪将,杀妻自信,散金求官,母死不归。然在魏,秦人不敢东向,在楚则三晋不敢南谋。今天下得无有至德之人放在民间,及果勇不顾,临敌力战;若文俗之吏,高才异质,或堪为将守;负污辱之名,见笑之行,或不仁不孝而有治国用兵之术:其各举所知,勿有所遗。’”(《三国志·武帝纪》注引《魏书》)
此时曹操已为魏王,距天子仅一步之遥。这次求贤令内容和前二次相差无几,唯一不同是直接说明有“不仁不孝而有治国用兵之术”的人也可以举荐,不得遗漏。仁孝为儒家之本,曹操直言不讳要选用不仁不孝的人,其用意就十分明显了。
曹操三下求贤令,不拘一格降人才,确实起到了集聚人才的作用。曹操所占据的中原地区,是拥有当时最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地区,典章制度、礼仪教化、文化程度和文明程度都远远高于其他地区,人才的数量和质量也远远多于和高于其他地区。这些主客观原因相加,使得曹操阵营的人才远远多于孙权和刘备,也无怪乎诸葛亮要叹息“魏殊多人”。其实,曹操主要的文臣武将早在建安十九年第一次求贤令前就基本聚集在曹操身边,没有太大的变化。其中也没见有不仁不孝的无行之人,除了郭嘉有“不治行检”的行为遭到陈群投诉,陈矫因娶同族女子遭到徐宣攻击外,还有王粲、杜畿、裴潜等“不修细行”的人,其他的基本上是循规守礼的正人君子。
曹操颁布求贤令广求贤才和其早期和袁绍探讨治国理念时提出的“任智御道”,以及中期坚持的“治平尚德行,有事赏功能”的思想是一脉相承的。
虽然求贤令为曹操集聚了大量的人才,但其更多的还是政治意义。从其一而再再而三的反复强调可以推荐“不仁不孝”者的思想主旨来看,也更像是种政治宣言,其目的就是要打破和摧毁儒学世家对政治的垄断和操纵,树立新的政治思想,建立新的政治结构,保障其寒门政治统治的合理性,以巩固和延续曹氏家族的统治。
最后,与眼睛羊先生商榷。
一、结论基本相同,都认为曹操的求贤令的政治意义大于实际意义。但推论的过程不同,眼睛羊先生认为是“曹操这是站稳了脚跟后,逼世家在汉魏之间表态”。在下认为“是要打破和摧毁儒学世家对政治的垄断和操纵,树立新的政治思想,建立新的政治结构,保障其寒门政治统治的合理性,以巩固和延续曹氏家族的统治。”顺便说一句,曹操第一次发布求贤令时还没有“魏”。
二、眼睛羊先生认为求贤令“明显站队的意味大于求贤”,站队的标准是什么在下不是很明白,如果以汉臣为标准,那么魏臣就都站错队了。如果以魏臣为标准,那么怎么解释夏侯惇“耻为汉臣”,要求改任魏臣时,曹操却认为夏侯惇与他同为汉官,属于汉朝同僚,如果任夏侯惇为魏臣就委屈了夏侯惇呢?如果不是夏侯惇强烈请求,曹操还是不会答应他为魏前将军。也就是说,曹操并不以是否为魏臣为标准来衡量。也许有人会说荀彧是因为为汉臣站错了队被曹操暗害,那么华歆为汉御史大夫为什么又没被害呢?也许有人又会说华歆是曹操的帮凶身在汉心在魏才没被害,那么又怎么解释杨彪呢?杨彪是汉太常,是四世三公的世家,坚决不事曹操,曹操为什么就不以他站错队而加以迫害呢?一直到曹丕都还想笼络他,也没能成功。
三、眼睛羊先生提出了两个问题,“求贤令发布前政府有什么空缺位置?发布后提拔了什么人才?”说明一下,求贤和提拔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曹操的求贤令里都没说要提拔,都是要群臣举荐。当时既无科举,也无九品中正制,是察举制,主要由朝廷官员和州郡举荐,然后由朝廷或者三公征辟。政府有无空缺位置和求贤没有因果链接,每朝每代每时每刻都需要人才,人才需要阶梯式建设,不能因为政府位置满了,就不需要人才了,等位置腾出来了再来培养人才。再就是当时政府的位置真的就满了吗?当时有政府、丞相府、军府三套班子,在下不知道眼睛羊先生说的哪个政府的位置满了,汉政府九卿位置没满,丞相府曹掾曹操可以任意加,军府的杂号将军曹操也可以任意封,不存在满的问题。
四、眼睛羊先生提出“破格提拔了那些人才?不要只看言论,要看实际发展”的问题,同时认为“曹操这是想当周文王了”。上面说了求贤和提拔不是同一概念。至于破格提拔了哪些人才,因为没想过这个问题,在下一时还真的回答不出来。如果在下请问眼睛羊先生,当时总共有多少世家,其中有多少世家站对了队,有多少世家站错了队,估计眼睛羊先生也回答不出来。曹操是以“令”的公文格式下达的求贤通告,都是有案可查的,实际情况也是曹操的人才最多,人才队伍最为齐整。这个难道是事实?曹操说出“‘施于有政,是亦为政’。若天命在吾,吾为周文王矣”的话,是在汉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孙权给曹操写信让曹操称帝,陈群、桓阶等人顺势劝进时说的。曹操第一次发布求贤令时,身份是汉丞相,汉中、关中都还没平定,想什么周文王啊?朝廷令文不可信,曹操与下属之间的谈话就值得信了?令文是查得到档案的,谈话怎么查?哪个可信度更高?体系一致,要可信,就都可信,要不可信,就都不可信,除非有新的确凿的文物或者史料证明哪一种不可信。
再次感谢眼睛羊先生。也欢迎各位看官拍砖。
楼主 ty_阿铭850  发布于 2017-10-31 15:17:56 +0800 CST  
曹操见这是个炫耀武力震慑敌人的好机会,就将五千名精锐虎豹骑组成十个阵式排列在身后。虎豹骑军容整齐,装备精良,战马彪悍,骑士威严,特别是一身重甲在阳关照耀下精光四射,令人目眩,望之让人胆寒,确实起到了震慑敌人的作用。
过了几天,曹操又给韩遂写信,故意在信中留下涂改的痕迹,好像是韩遂涂改的样子,马超等人看见后更加怀疑。曹操见有机可乘,就和马超、韩遂等约定时间交战。先派轻装精锐部队出战,引诱更多的敌人来攻击。随后派虎豹骑重装冲击,大败敌人,阵斩成宜、李堪等。马超、韩遂等逃往凉州,杨秋逃往安定,(安定郡,辖21县,治所在临泾,今甘肃省镇原县南五十里)关中平定。
在战后总结会上,有人问曹操“当初敌人在潼关,渭北的道路上没有防守,我们不从河东进攻冯翊,反而去守潼关,过了一段时间才北上渡河,为什么这样做呢?”曹操解释说:“敌人守潼关,如果我直接进入河东,敌人一定会防守各个黄河渡口,我们就不容易渡河。我故意重兵压往潼关,逼迫敌人全部在南面防守,黄河西边的守卫就空虚了,所以徐晃、朱灵才得以顺利渡河,扎下营垒。然后我才引军北渡。敌人不能和我争夺西河,因为有二将之军。连接战车和用树木做栅栏,向南形成甬道,是故意向敌人示弱。渡过渭水后坚守不战,是为了让敌人骄傲。敌人不修筑营垒,割地求和。我假装答应,是要让敌人放松警惕。在此期间,我养精蓄锐,一旦出击,就以疾雷不及掩耳之势击败敌人。战争变幻莫测,本来就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和办法。”曹操真的成熟了,已经不是当初兴兵时那个屡战屡败的愣头青了。与三年前南征荆州后莽撞地随性而征江东的曹操比,也成熟了许多。
会上将领们还问了另一个问题,战事之初,关中诸将一共有十部,每到一部敌人,曹操就很高兴,将领们对此感到困惑,曹操为诸将解惑说:“关中地广路远,如果敌人各自占据险要地形,,要分别征讨他们,不用一二年的时间是不行的。现在他们全都汇集在这里,人数虽然多,但彼此不服,没有统一的规制和指挥,可以一举全歼,所以我很高兴。”曹操说的是实情,关中联军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各自为阵,没有事权统一。假设以马超为统帅,遵从马超屯军渭水之北据守的战略计划,曹操很可能就会无功而返。
楼主 ty_阿铭850  发布于 2017-10-31 17:42:57 +0800 CST  
曹操于建安十一年(公元206年)任命的河东太守杜畿在曹操征关中的行动中立下了汗马功劳。曹操驻军蒲坂时,和马超、韩遂相持期间,军粮全由河东一郡供应。等曹操平定叛乱班师回朝时,河东郡还有存粮二十多万斛。曹操大为感动,除下令表彰杜畿外,还将杜畿的官秩增加至中二千石。汉制郡守为二千石,再往上一级是真二千石,还往上一级才是中二千石,是九卿等中央机构主管官员的官秩。(约相当于现在一个正厅级干部享受正部级干部待遇)
关中基本平定后,十月,曹操让夏侯渊率徐晃、朱灵平隃麋、(今陕西省千阳县城关镇东南千川村)汧县(今陕西省陇县城关镇东南)反叛的氐人,自己亲率大军从长安出发北征杨秋,与夏侯渊等约好在安定会师。
简单介绍下氐人。氐人是从先秦起生活在今甘肃、陕西、四川等省的交界处,大部分集中于陇南地区的一个以定居农业为主的族群。由于与羌相邻,先秦人称其为氐地之羌,又因与羌有别,称之为氐羌,或单称氐。其部落众多,因地而异,有白马氐、清水氐、略阳氐、临渭氐、沮水氐、氐、隃麋氐等。又以服色而名之为青氐、白氐、蚺氐(一说即赤氐)等。汉代在氐人聚居区设有武都郡、陇西郡、阴平郡等,并置十三氐道,均在陇以南,汉中以西,洮岷以东及冉駹以东北。
大军包围安定。杨秋势单力薄无法抵抗,选择投降。曹操恢复他的爵位,让他留在当地安抚百姓。
曹操还没来得及部署下一步追剿行动时,河间人田银、苏伯造反,波及幽州、冀州。曹操不敢久留,升夏侯渊为护军将军,带领大将朱灵、路招等屯住长安,清剿附近残余势力,自己率大军回邺。当时凉州刺史韦康的使者杨阜正在曹操这里,告诫曹操说:“马超神勇,深得羌人、匈奴人心,整个西北都畏惧。如果大军回朝,不做好防备,陇上诸郡就会落入马超之手。”(陇上诸郡指陇西、南安、汉阳、永阳等郡,泛指今陕北、甘肃及其以西一带地方)曹操赞同他的说法,但因仓猝撤兵,来不及做更多的部署。
田银、苏伯造反之初,留守邺城的曹丕准备亲征,功曹常林劝阻曹丕说:“我曾在博陵、(郡,治所在今河北省保定市博野县)幽州出任过地方官,对那边比较熟悉。当地人都讨厌战乱喜欢安乐,大多循规蹈矩。田银、苏伯智小谋大,不会有太大的危害。目前大军在关中,不能及时赶回来。将军的任务是镇守此地,稳定天下,面对强敌,不能轻举妄动,就算赢了也不光彩。”曹丕就派将军贾信带兵去平叛。
楼主 ty_阿铭850  发布于 2017-10-31 17:43:37 +0800 CST  
曹操班师途中,以擅长指挥骑兵作战的曹仁为骁骑将军,统率七军征讨田银、苏伯,迅速平定叛乱。叛乱者中有一千多人被包围后向贾信请降。贾信请示曹丕如何处理,按当时律法,被包围后才请降的一律处斩。参军事程昱坚决反对,认为不能杀。即使要杀,也必须请示曹操同意。其他人则认为军事行为特殊,可以专命,不需要请示。程昱不再反驳。曹丕心里不踏实了,不知道该咋办,就单独召见程昱,追问不杀和需要请示的理由。程昱说:“所谓专命,是指出现突发事件,迫在眉睫,呼吸之间就必须解决的事情才能独断专行的使命。现在这批人已经被贾信控制,不会发生突发事件,所以我不希望将军像他们说的那样去做。”曹丕夸赞程昱想得周到,立即派人请示曹操。曹操果然下令不杀。曹操知道这事后,也称赞程昱不光明于军计,又善于让人父子和睦相处。
田银、苏伯的余党本应被杀,居府长史统留事国渊以为这些人都不是首恶,请求曹操赦免,曹操同意,一千多人得救。以前征讨外敌和平定内乱后上报的捷书中都以一为十,杀一个报十个,只有国渊参与平定田银、苏伯之乱后照实相报。曹操问国渊为啥不按惯例多报,国渊回答说:“征讨外敌后多报,是想以此显示武功,扩大在百姓中的影响。河间在我方辖区之内,出现这种叛逆事件,即使平定有功,我也认为是种羞耻。”言下之意是当地官员管理不善导致民变,是官员之责。曹操非常高兴,升国渊为魏郡太守。
楼主 ty_阿铭850  发布于 2017-10-31 17:45:20 +0800 CST  

楼主:ty_阿铭850

字数:690748

发表时间:2017-07-12 01:27:22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8-05-23 20:09:29 +0800 CST

评论数:3004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