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帝论》


@wgejdnnt10
很好,杨基友简单又不失诙谐的阐述了因知有我还是因我有知的问题,现在我们知道这个问题的存在,但还是没有说明,知的定义和基友的全知论是怎么回事。做为批判者,我们还不知道你的论据是什么,又怎样才会因知有我,以及什么是全知论。
基友可以慢条斯理的讲解全知论,因为会成为我们反驳的主要地方,毕竟,你的开篇文章还广泛,看了后面忘了前面的,看了前面联系不到后面的,而你的观点太分散,很难有个具体的概念,还请明示
==============================
兄弟客气!

我早年写有《全知论》:
http://bbs.tianya.cn/post-no01-500095-1.shtml

如果有哥们闲着没事,想要在‘全知论’的楼下继续聊天,我也愿意奉陪。
谈经论道、不亦乐乎啊,哈哈。
楼主 杨思基  发布于 2016-11-25 17:17:32 +0800 CST  
@zhengsw68 2016-11-24 20:17:41
如果大家都想楼主一样企图通过”概念世界的思辩方式“来获得”宇宙真理“或人类正确思维的原点,那么注定会是徒劳无功的。我们必须通过回顾中西传统文化的发展历史,才有找到最终答案的可能性。
西方由于历史文化很短,追根溯源相对简单(排除西方中世纪文化复兴时期所进行的大规模伪造历史的影响),基本都可以归结到”上帝“(单一神教)的宗教文化传统,这一宗教文化传统基本来源于中东(阿拉伯地区)和东亚(印度......
-----------------------------
嘿嘿,我们简单地梳理一下:
实事求是地观测世界、然后给出‘道’论。
如此,‘道’也就是‘观测’的某种结论而已。

另外一个小问题:
世界都在‘观测’之列,人是否也在其中?
楼主 杨思基  发布于 2016-11-25 17:42:14 +0800 CST  
@zhengsw68
你这里显然是将你自己摆在了一切”知“的前面了!”知“因此就以你为据了,而不是你以”知“为据,不是吗?
若你因此认为:你就是”知“,而”知“就是你,那么你的”知“显然无法涵盖天下的一切”知“。于是你的”知“就会丧失”普适性“,从而不能成为”宇宙自然“的凭据了!
除非你已经是一个全能全知如”上帝“之人,你对”知“的定义才可能具有普适的价值!
======================
要命的好问题!睿智、给力,绝逼点赞!

凡以‘我知’给出的关于世界的究竟的立论都受到了你这些个问题的严厉质问,这当然也包括道、佛、上帝、物质、意识等等范畴的给出,以及其‘普世性’的地位问题。

比如‘道’,是以老子爷们的‘我观测天地’进而给出‘道生万物、道即一切’的结语的,这就注定了‘道’隶属于‘我观测’、也就是‘我知’的范畴或套路。其普适性就因为‘道’这个貌似庞大的所在却出自于‘我知’这个很局限的所在而大打折扣。

我在前面也曾经讨论过‘二楼立论’的比喻说法,凡以‘我知’而给出的关于世界如何如何的说法,都是凭借着‘我知’而树立的二级命题。
如果‘我知’是一个居于一楼的较为基本的层面,那么在其底层是什么在支撑着‘我知’,或‘我’这个通常被认为是‘知的主体’的呢?

迄今为止的人类已经提出的几大说法都是再次把‘二楼立论’搬下来,塞下底层以构成其‘源本的普适性’地位,这就如同你跪拜在你自己树立起来的牌位面前一样有趣。
对此,我称之为‘终极悖论’。
物质论、意识论、道论、佛论、上帝论等等都是在这个类似于‘鸡、蛋论’的怪圈里打转的。
当然你也会说,你那‘一切乃知’也是在‘知’里打转的。是的,这是因为无法走出知、避开知而指称任何存在;且至少不会再在多元的头绪中无所适从,从而带来了‘确定性’。

下沉到知,也就到了‘穷途末路’的绝境,这就是指称包括我、世界等等一切在内的存在的根本依据和凭借。
这就是知的普适性。

相对于以往的说法的突破口,就是你先向自己证明:我是凭什么说是存在着的?如果不是凭感知,又会是什么呢?
那就继续寻找。
但凭什么能够实施寻找呢——还是感知。

总之,所有东西的有、是、在是凭什么给出的?
如果不是知,而是别的什么,这又是怎么知道的呢?



楼主 杨思基  发布于 2016-11-26 14:28:54 +0800 CST  
@wgejdnnt10
基友大作,真是丰富有内涵,肃然起敬。只是太广泛了,能不能摘下几处重点,以供小弟研习之用?
===============================
哥们客气。
而我是有屁就放:

《全知论简述》

几年中修改了无数次,还是觉得太啰嗦,再试试搞个简洁的总结,当然你也可以完全无视,仅知道本论正文‘一切乃知’四个字就行了。

1、知,故一切在、故我在。
知是绝对的、根本的主体或全集范畴。
一切个体之主体仅在相互知道中确立,主体在主体间性中确立,其主体地位平权。人有私密的、无内容的自我知觉,但这仅仅证明着:这里有知、这里在知。个体即知体、知者。一切生而有知,且仅仅有知。

2、一切能够相互知道的先期预设是一切都有知性,所有的性质、特征、属性等等都依赖知性而相互影响、联系、作用等。知或知性是形而上的道、太极、大自然、主体、本体、主词、绝对、空有、自在、自性等等;也是真理和天帝的凭借和依赖基础。知,不是真假问题,而是用以产生、创造、判断和区分真、假的平台。相互知道着的个体即各具知觉特征的形而下的器、差别、属性、范围等等。

3、知道等价于意思、信息、语言交流,或其他同等语境的词语。因而一切也都是意思体、信息体、语言体。人所称谓的任何事物都是其某些知觉形态特征,包括感觉的、直观的、思维的、意识的、幻觉的、想象的、记忆的、灵感的等等——总之都是因知而论。

4、宗教即无知。
5、哲学即知道的总结。
6、科学即求知。
7、一切都是活体。
8、一切都是知识体。
9、一切都是哲学体。
人与石头均是以各种自然语言被书写出的天然的哲学中的某个章节。人是目前所知道的能够领悟其中道理的最优秀的族群。但石头也是讲道理的。

10、一切乃知界。
一切能够用某些特定的语言形态表达的知识统称为知学。宗教、哲学、科学等等都是其分支。

11、一切能够相互感知到的都是统一体。你在多大程度上知道着什么,你就在多大程度上是什么、或什么就在多大程度上是你。反之亦然。
全知即全能、全是、全有,是囊括了每个部分的整体总称,可以冠以天主、天神、天帝、大自然、宇宙、世界、存在、道、佛、上帝等等名号。
天人合一,与全知的主同在、同是、同有——不是你追求到的,而是你摆脱不了的。

12、生命:保持并拓展知觉形态。
13、一切知者、包括人的存在意义:知觉的无限多样化。
意义、价值、道德、审美等等诉求都在其中产生。

14、根本的真理不是探索获知来的,而是用以去探索、去求知、去创新的先天先决的条件和预设。

15、本体论、认识论、方法论的统一就是:知道在知道着知道。

16、知是自疑、自证、自明的。一切对于知的追问和解答都依赖于知的拓展。
人们当然想要对何谓‘知’进行界定、或定义,那就尽其所知地进行吧。或者也可以给个随心所欲的定义,反正任何定义都不外乎是定义者感知到的那点东西。

17、‘全知论’提供了这样一个框架,我在以上‘注解’这里所说的任何内容,谁都可以随意地批判、修改和补充。
目测一下,本文估计应该有许多错话、废话、胡话、P话一大堆,但就这样吧,我很无奈,我也改不了啦。就像这个‘一切乃知’及其附带的一系列说法,也不是我努力去‘想’出来的一样,它们实际上是在我做任何事情的时候都可以随时随地地冒出来,甚至在半夜里把我整起来去找笔记本记下来脑子里翻腾的各种念头。三十多年来有许多次我觉得我完全可以安心、放肆地打牌、打游戏了,不再理会这些说个没完的老一套了。但信息还是气势汹汹地不断涌现,根本停不下来。
如果你有兴趣、或愿意,你就把你对这个文稿的修正稿以《‘全知论’某某某修正稿》的样式再发表,署名当然是杨思基、某某某合著。
当然,你也完全可能压根就不同意(同意、不同意都是一种知觉,呵呵)‘全知论’的基本论述,而想要叙述你自己的‘据我所知,世界是这样的’之类的学说,而且这也是大家早就在做的了。

18、这应该是人类的最后一次启蒙了,因为以后不管再发生了什么,都只是人类又知道了什么新情况了而已。
19、这就是‘全知论’——一切乃知。
楼主 杨思基  发布于 2016-11-26 14:55:15 +0800 CST  
@耶稣哥哥说123 2016-11-25 18:54:13
一切乃知肯定是错误的,知不是起点,知的起点是我(物质)。
相反的例子是石头没有意识,没有自我意识,也就无知的需要而存在。
知(意识到的)对于知者而言是联系一切的工具还是可以成立的。
-----------------------------
‘物质’是怎么回事?
楼主 杨思基  发布于 2016-11-26 15:05:30 +0800 CST  
@聋子李耳 2016-11-26 16:53:44
我们可以知道上帝基本逻辑演化规律 ,但并非真正完全知道了上帝全的真面目,只是人需要理解上帝,不得不用各类概念来表达它,后果往往是巅倒了思维,说上帝就是人类表达的东西或局部就是上帝
-----------------------------
聋子李耳兄弟还一直在把他认为不好的东西,与据称是‘无所不在的上帝’割裂开来。
如果‘上帝’就是代表着一切的全称、全是、全有,那就没有什么不是‘上帝之身’。
楼主 杨思基  发布于 2016-11-27 10:20:17 +0800 CST  
@聋子李耳 2016-11-26 17:24:56
或者可以这样说:任何独立的意志都是上帝的意志在他那里的体现和表达。或者反过来说:所有人、东西的一切表现就构成了上帝的表现。
------上帝用万事万物的演化来表达自己,荣耀自己,理解自己,体验自己,娱乐自己等等……但任何相对化的万事万物不能反过来等于上帝自己。
-----------------------------
【上帝用万事万物的演化来表达自己,……】
因此,也就可以说:万事万物皆上帝。
至少都代表着上帝的意志。
楼主 杨思基  发布于 2016-11-27 10:26:09 +0800 CST  
@杨思基 2016-11-26 14:28:54
如果你拿着一支手电筒照在墙上,你发现有一个巴掌大的明亮区域,这个区域你可以叫做‘知’,而这个明亮区域之外的黑乎乎的所在或许可以称之为‘未知’、或‘无知’。
问题是:
1、那个广大的黑暗的未知、或无知域问题是如何被提出来的?这个情况、现象、存在是靠什么指称其有这么回事的?
你只能说,是你发现了、看到了,或想到了、或意识到了等等,而且这个范围甚至还可能扩大到了宇宙之外,呵呵。
但问题还是又回到了‘知’上。
2、关于‘未知’、或‘无知’如何去解决?
那就去知道好了,除此之外谁还知道有什么别的路子吗!
而且得到的结果也只能是‘知道了’而已。
-----------------------------
@zhengsw68 2016-11-26 17:41:31
仁兄的比喻存在这难以弥补的漏洞,难以自圆其说!
在你不存在之前,世界对于你而言会有两种可能性(当然这是基于你存在后的“知”类比出来的结果),一是:你已经如上帝一样无所不知,二是:你就是如白痴一般一无所知。这点不知你是否认可?
于是,你打开手电后由一束光照亮的“那一轮你所谓的‘知’”,要么就是你先天的“无所不知”的再现,要么就是你先天“一无所知”的创生。故无论你是源于“知或无知”,都......
-----------------------------
嗨,兄弟高论!
我自诩也是个‘极简主义者’,你的回帖我看了七遍,还是一头雾水,正如我曾经尝试着去读黑格尔的‘逻辑学’一样,结果我崩溃了,黑格尔几乎都要把我蒙哭了。

你再搞简单些,我会试着追寻你的思路讨论的。
现在只讨论一下我大概能够看明白的部分:
按照你的说法,中国古人根据后天的知来深究世界,于是就有了中华传统的道文化。
精辟!
我喜欢,我也喜欢这个‘道文化’,我尤其喜欢‘大道至简’这一句。

如果无论谁、哪怕是外星人,都是‘以知探究世界’的,那么任何提到、指称的‘有’、‘无’、‘无知’、‘存在’、‘道’等等以及探究者自己都在‘以知探究’的范畴里。
或简单地说:有什么是因‘不知’、或‘无知’而提出的呢!

楼主 杨思基  发布于 2016-11-27 10:50:18 +0800 CST  
@zhengsw68 2016-11-26 23:46:06
应该说楼主是在天涯难得一遇的思辩高手!
交流愉快,获益匪浅!
-----------------------------
兄弟你也不差哪里!
‘交流愉快’此句也基本上涵盖了人之存在的最高追求。
比如‘吃东西’、比如‘看风景’、比如‘两性交往’、比如‘上了天堂’等等等等,都是某种感知感觉的交流。

当然根子就在‘交流’上。
佛经典里有个‘拈花一笑’的故事:佛拈花了,有个傻逼看到了,相视一笑,顿悟成佛了。
佛拈花这一举动没有任何意思或信息要传达,而是‘交流’这个过程的发生就意味着一切、就囊括了一切,所有能够分辨出来的一切、包括大千世界、包括‘我’都是在其中呈现的,都是‘交流’的情景。
所谓‘空’、‘色’‘有’、‘无’等等也都在其中体现。
楼主 杨思基  发布于 2016-11-27 11:14:17 +0800 CST  
@凉热春秋1 2016-11-27 10:57:48
@杨思基 2016-10-31 17:09:16
@凉热春秋 、 @Coooolsen
约请几位兄弟来这里继续讨论上帝。
888888888888888888888
今天才看到你的帖子,很有意思:满纸荒唐言。
显然,你作为一个无神论者,能够思考,敢于挑战,确实难能可贵,因此,很乐意讨论。
你的荒唐很多,从一个问题切入:
你很看重“知道”,由此得出“结论:
1、有没有上帝,目前仍然还是未知。
2、如果有上帝,那么一......
-----------------------------
嗨,跪迎兄弟的大驾。
(喜欢开玩笑,请别介意)

我没有‘怀疑一切’啊,我在肯定一切啊。
‘一切乃知’,什么都是知,也把‘上帝’冒失地纳入了‘知’的范畴里了。

有没有上帝?
凭知说话;或,谁知道、谁说话。
楼主 杨思基  发布于 2016-11-27 11:39:02 +0800 CST  
@zhengsw68
实事求是地说,人不可能离开“知”来讨论任何问题,因为对于人而言“知”就是思维确定性的起点。
============================
兄弟提到的问题涉及面很广,很深刻。
喜欢听。
我们还是从基本、简单的情景入手来展开问题:

一个人来到世上,对他本身而言,初始的、首先发生的事件就是有所感觉、有所觉察,包括看到了、听到了、闻到了、摸到了什么什么,一些情况、一些信息等等。
在一系列的感知、觉察中,自身、外界等等逐步被识别和界定,由此‘我与世界’等等逐渐树立、确认。
这里插进一个具体的小问题:这个过程意味着‘先有看,后有眼’。自己有没有眼、眼是什么样的等等是在‘看’后确认的,也就是‘先有感知,后有感官’(对此你是否吃惊?)。
在这里,知就是‘本初’,就是‘确定性’,而在此基本盘上所感知到的种种一切,或确定、或不确定都是在已经具备了确定性的感知上分辨的。
生命系统、以及宇宙系统等等更加复杂、丰富的情况、以及广大的未知域的不确定的存在,都是在最初的感知层面、或由此建立的更高级的感知或意识状态上识别、分辨、界定、审视、概括,以及概念化的。
在有感、有知的视野内,关于世界的诸多理论和说法也都陆续地提出了,而且还要依赖于感知以求验证。

另外的话题:
仅仅以‘古老的中华文化’或其中的‘道文化’试图统摄一切,或至少将其他东、西方的说法囊括殆尽,应该是毫无希望的,根本原因就是其还不够基础、不够低级;缺失确定性和普适性。
比如‘道’,在意境上貌似无所不包,但在阐述上几乎是‘一盆浆糊’,距离‘大道至简’甚远。
尤其是‘道’还是‘据知而立’的。
‘物质论’、‘佛论’、‘上帝论’等等都是如此,都是‘据知而立’的某种说法,都缺失确定性和普适性,只具备知性的某些趣味。
‘一切乃知’就是要把‘上帝们’一网打尽。

另外你提到的怀疑论者和不可知论者的种种说法问题,很好办,也就是简单的老问题:此论是凭什么给出的?
追问到问不动为止。
楼主 杨思基  发布于 2016-11-27 17:29:32 +0800 CST  
@zhengsw68
实事求是地说,人不可能离开“知”来讨论任何问题,因为对于人而言“知”就是思维确定性的起点。
============================
兄弟提到的问题涉及面很广,很深刻。
喜欢听。
我们还是从基本、简单的情景入手来展开问题:

一个人来到世上,对他本身而言,初始的、首先发生的事件就是有所感觉、有所觉察,包括看到了、听到了、闻到了、摸到了什么什么,一些情况、一些信息等等。
在一系列的感知、觉察中,自身、外界等等逐步被识别和界定,由此‘我与世界’等等逐渐树立、确认。
这里插进一个具体的小问题:这个过程意味着‘先有看,后有眼’。自己有没有眼、眼是什么样的等等是在‘看’后确认的,也就是‘先有感知,后有感官’(对此你是否吃惊?)。
在这里,知就是‘本初’,就是‘确定性’,而在此基本盘上所感知到的种种一切,或确定、或不确定都是在已经具备了确定性的感知上分辨的。
生命系统、以及宇宙系统等等更加复杂、丰富的情况、以及广大的未知、无知域的不确定的存在,都是在最初的感知层面、或由此建立的更高级的感知或意识状态上识别、分辨、界定、审视、概括,以及概念化的。
在有感、有知的视野内,关于世界的诸多理论和说法也都陆续地提出了,而且还要依赖于感知以求验证。

另外的话题:
仅仅以‘古老的中华文化’或其中的‘道文化’试图统摄一切,或至少将其他东、西方的说法囊括殆尽,应该是毫无希望的,根本原因就是其还不够基础、不够低级;缺失确定性和普适性。
比如‘道’,在意境上貌似无所不包,但在阐述上几乎是‘一盆浆糊’,距离‘大道至简’甚远。
尤其是‘道’还是‘据知而立’的。
‘物质论’、‘佛论’、‘上帝论’等等都是如此,都是‘据知而立’的某种说法,都缺失确定性和普适性,只具备知性的某些趣味。
‘一切乃知’就是要把‘上帝们’一网打尽。

另外你提到的怀疑论者和不可知论者的种种说法问题,很好办,也就是简单的老问题:此论是凭什么给出的?
追问到问不动为止。
楼主 杨思基  发布于 2016-11-27 17:31:01 +0800 CST  

楼主:杨思基

字数:41054

发表时间:2016-10-28 23:49: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6-11-28 08:59:29 +0800 CST

评论数:1002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