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麓斋卮言


楼主 zhilishu9  发布于 2020-10-05 10:06:12 +0800 CST  

司马迁的《史记》为司马相如立传,单独为一卷; 还为公孙弘、主父偃等读书人合在一卷立传。司马迁、司马相如、公孙弘、主父偃、东方朔这些读书人共事武帝朝,而司马迁的《史记》没有为东方朔作传,似有其他考量。在《史记.滑稽列传》之末,我们在那位褚先生所补益的文字中可以读到东方朔。

班固为东方朔立传,独自一卷。班固从立意、谋篇布局到文字运用,很是用心用力,把一位既上进又脱俗的东方朔写得惟妙惟肖。《汉书》的《东方朔传》十分精彩,东方朔的形象堪为经典。

《汉书》收录东方朔的《答客难》、《非友先生论》,《昭明文选》亦收有这两篇文章。

“抗之则在青云之上,抑之则在深渊之下。用之则为虎,不用则为鼠”,东方朔在他的文章中这样发牢骚。这位无所不学的东方朔得到汉武帝青睐,然而也发出这样的牢骚和议论。

读书人倘若时运不济迍邅不前,则一门心思自怜身影,或怨天尤人一发不可收拾,于是颓唐颓废自来纠缠。东方朔喷发牢骚,庸人岂可拾之余唾?


一位网友批评《汉书》作者班固是“毫无廉耻”,“不知羞耻”地照抄《史记》,照抄司马迁。我对他说,拿出“毫无廉耻”“不知羞耻”这样的语言泼脏,很不好。和这位网友交流之后,想到了东方朔的故事来。

楼主 zhilishu9  发布于 2020-10-05 15:49:58 +0800 CST  
读过一篇写汉和帝皇后邓绥的文章,这篇文章礼赞邓绥,我很赞同,同时感到这篇文章还应该对邓绥的祖辈父辈写一写,我于是写写邓禹、邓训、邓骘,写写邓禹建树的传世家风。

邓禹是邓绥的祖父,邓训是邓绥的父亲,邓骘是邓绥的兄弟。
邓禹在王莽新朝末年杖策追随刘秀,两年后东汉始建,刘秀即位,是为光武帝。光武帝拜邓禹为大司徒,封酇侯(后改封梁侯),邓禹时年二十四岁。邓禹功勋卓著,内行淳备,自律极严,史称邓禹“有子十三人,各使守一艺,修正闺门,教养子孙, 皆可以为后世法,资用国邑,不修产利。”
到了明帝那一朝,明帝思念汉兴功臣,图画二十八功臣于南宫云台。东汉复兴伊始,光武帝论功行赏,以邓禹为元勋,所以明帝把邓禹图像放在首位。

明帝、章帝之后,到了汉和帝那一朝后期,邓绥为皇后。汉和帝崩,邓绥又先后为殇帝、安帝两朝太后,临政,共十五年。邓绥秉政,崇尚节俭,罢斥奢靡,她率先垂范,严于律己,大树正气,纲纪肃整。
邓绥的父亲邓训,是护羌校尉。邓训秉承父亲邓禹家训使家风传扬。邓训为官深得拥戴。他死后是这样景象:“吏、民、羌、胡旦夕临者数千人。羌、胡或以刀自割,又刺杀其犬马牛羊,曰:‘邓使君已死,我曹亦俱死耳!’”
邓绥身为皇后,再为皇太后,执政十五年,她对兄弟子侄要求极严。邓太后的兄长邓骘身为大将军,几次推脱而推脱不掉。历史记载道“邓骘在位, 颇能推进贤士,荐何熙、李郃等列于朝廷,又辟弘农杨震、巴郡陈禅等置之幕府,天下称之。”有这样的权臣在,有这样的太后在,举贤荐能,唯才是用,自是一种气象!
有一则杨震却贿的故事,其中这样写杨震与行贿者王密的对话:“‘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密曰‘暮夜无知者。’震曰‘天知,地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者?’”倘无邓骘荐杨震,我们哪会听到这样反腐倡廉的动人故事?

《资治通鉴》对邓太后邓绥这样记载:“太后自临朝以来,水旱十载,四夷外侵,盗贼四起,每闻民饥,或达旦不寐,躬自减撤,以救灾厄,故天下复平,岁还丰穰。”

邓禹建树家风,邓训传承家风,邓太后和邓骘发扬家风,他们的家风应如春雷鼓荡,振聋发聩,我如是想。


楼主 zhilishu9  发布于 2020-10-07 19:30:57 +0800 CST  

桓温从重镇回到朝廷,按惯例去拜祭简文帝陵墓,他活生生地看到已经死去的简文帝来警告他,又见殷涓来为祟 。桓温要把东晋江山据为己有,直至把简文帝逼死,再幽废殷浩而死,再杀殷浩之子殷涓,这时他害怕了,简文帝和殷涓的鬼神来作祟了,把桓温吓得一病不起,桓温拖病回到重镇姑苏之后很快死去。桓温南征北战功劳很大,可是随其而来的野心也越来越大,最终闹个被鬼神吓死。

近读《晋书》之《谢安传》、《晋书》之《桓温传》、〈晋书〉之〈殷浩传〉,读到桓温与殷浩的关系,我想到了殷浩。想到殷浩的言行,有以下几点还不曾忘:

1、“官本臭腐,故将得官而梦尸。钱本粪土,故将得钱而梦贿。”

2、 浩少与温齐名,而每心競。温尝问浩:“君何如我?”浩曰:“我与君周旋久,宁
作我也?”

3、浩虽被放黜,口无怨言,夷神委命,咏谈不辍,虽家人不见其有流放之慼。但终日
作“咄咄怪事”四字而已。浩甥韩伯,浩素赏爱之,随至徙所。经岁还都,浩送至渚侧,咏曹彦远诗云“富贵他人和,贫贱亲戚离”,因而泣下。”

桓温与殷浩两相较量,俱不得善终。论其责,责在桓温心怀不轨。



楼主 zhilishu9  发布于 2020-10-08 19:06:15 +0800 CST  

安禄山晚年肥胖得无以复加,他腹缓至膝,行动极其困难,但是在唐玄宗杨贵妃面前跳起胡旋舞来,还是疾如风。唐玄宗见他如此形状,问他:“胡腹中何有而大?” 安禄山答道:”为赤心耳”。
安禄山把唐玄宗忽悠得晕头转向。
唐玄宗杨贵妃太宠惯安禄山了,宠惯得安禄山来夺他们的江山!

无独有偶,大唐帝国之后也有一个人叛卖了主子投靠了敌人的家伙。他投靠敌人后也表达一片“赤心”,而且是“赤心为主”,还把这“赤心为主”四个大字写到大旗上。

石敬瑭的后晋帝国称契丹主为“父皇帝”,契丹主就此下令,令后晋帝王每上表不再称臣,必称“儿皇帝”,而称契丹主为“父皇”。
两个国家往来,竟然是这样的外交礼节!

契丹不停地侵逼后晋,略地取城,就连“儿皇帝”“父皇帝”这样的外交也不复维持了。面对契丹气势逼人,后晋一些将领先后投降契丹,张彦泽是其中之一。

没几日,后晋灭亡了,可喜坏了张彦泽。契丹主无暇亲临后晋的都城,命张彦泽等人管理都城,张彦泽于是在他的大旗上都绣上“赤心为主”四个大字,来招摇撞骗。

张彦泽的兵士们打着写有“赤心为主”四个大字”的大旗,来洗劫都城。皇宫大内的财富被张彦泽辇入私邸,据为己有 ,随之而来,都城为之一空。

张彦泽自谓有功于契丹,“昼夜以酒乐自娱,出入骑从数百人,其旗帜皆题‘赤心为主’。”
张彦泽乘机杀害政敌,随后把政敌的财物也悉归己有。

《新五代史》的《冯玉传》载:“冯玉为相,四方贿赂,积赀钜万,契丹灭晋,张彦泽先以兵入京师,兵士争先入冯玉家,其赀一夕而尽。明日见彦泽,犹谄笑。”
冯玉“犹谄笑”,但不都如此。

公元947年春正月,耶律德光貂帽貂裘衷甲进入京城。被张彦泽掠夺一空而一家人被杀戮殆尽的高勋,带领众人告发张彦泽。耶律德光查证后大怒,问百官道:“张彦泽当诛否”,百官义愤填膺,齐声皆请不赦。《新五代史》载:
“(契丹耶律德光)乃命高勋监杀之。彦泽前所杀士大夫子孙,皆缞绖杖哭,随而诟詈,以杖朴之,彦泽俯首无一言。行至北市,断腕出锁,然后用刑。高勋剖其心祭死者,市人争破其脑,取其髓,脔其肉而食之。”

张彦泽“赤心为主”的旗帜被砍倒了。耶律德光是一位明察秋毫远见卓识的君主,岂容张彦泽来乘机打劫来混淆黑白。

安禄山高唱一片赤心,张彦泽还打起书写着赤心为主四个大字的军旗,然而这两个野心家随之自取灭亡!

并不是所有的恶人都如安禄山张彦泽那般活脱脱地作孽再活脱脱地死无葬身之地,这样的歹毒的恶人,他们的行迹不露而一任伪装,这难道就是天无私载地无私覆?







楼主 zhilishu9  发布于 2020-10-11 10:35:34 +0800 CST  

“骑驴客子清如鹤,恐是襄阳孟浩然”。文征明的这两句诗让我想到唐代诗人郑綮。

唐代诗人与驴的故事不胜枚举,唐代诗人骑驴觅诗,成为后来历代诗话的一道美丽风景。

李贺去采风,去观察生活体验生活,去找取诗思灵感,《新唐书.李贺传》有这样记载:“(李贺)每旦日出,骑弱马,从小奚奴,背古锦囊,遇所得,书投囊中。”
“骑弱马”,弱马,毕竟是马,不是驴,后人对这句话读起来会少了些兴味。李商隐为李贺作传,说李贺经常跨蹇驴背着破锦囊到处去采风,李商隐这样的文字读起来就舒服多了。]

不仅孟浩然、李贺有骑驴觅诗的故事,郑綮为我们也留下灞桥风雪中驴子上的故事。

郑綮严以律己,清清白白地为官,而且敢于针砭时弊。这样的官是好官。郑綮用诗句比兴托讽,用诗句批评时政,其语多俳谐讥斥,被世人称为“郑五歇后体”。创制了一种诗体,郑綮因此被柄政者不容,然而就是这样一位诗人,被唐昭宗任命为宰相。

《唐诗纪事》记载,郑綮在宰相任中,有人问他,做了宰相还能写出多少新诗,他回答道:“诗思在灞桥风雪中驴子上,此处何以得之?”

诗情画意在山川草木风雷霜雪中,在羁旅行役茶肆市井中,在朝暾夕阳行者跨驴形影中,通过观察生活,通过体验生活,才能觅得好诗。

郑綮的回答很高妙。他的回答还似有另一深层的苦衷。

郑綮生活的年代,唐朝气象已是草木为衰,夕阳惨淡。他阴差阳错地当上了的宰相,既不能与崔四入、朱三之流为伍,又无力回天,痛苦煎熬着他,他一而再再而三求隐退,最终如愿辞职。

两唐书说郑綮在宰相位三月,而《资治通鉴》说他在昭宗乾宁二月为宰相,秋七月致仕。

郑綮创建“郑五歇后体” 诗体,应当铭记诗坛。郑綮以诙谐调侃看似荒诞不经的诗句来写社会景象,名为郑五歇后体,然而一旦为宰相,他“侃然守道,无复诙谐”。立朝侃然,无复故态,虽然如此,大唐江山还是被人夺走了。

两唐书都有《郑綮传》,都写到“郑五歇后体”,都写到郑綮突然听到自己要成为宰相之后的神态,为此《资治通鉴》照录不遗;但两唐书和《资治通鉴》都没有“诗思在灞桥风雪中驴子上,此处何以得之”这句话。这句话在《北梦琐言》中也可读到。
楼主 zhilishu9  发布于 2020-10-13 16:57:00 +0800 CST  




九月十四日蒋丰先生在央视四套做节目,看到他侃侃而谈,我很是高兴;因为我关注他的《蒋谈二十四史》。当今能静下心来读史者寥寥无几,读后撰文表达自己观点者亦寥寥无几,我为他点赞。

然而同时也曾与他商榷。诸如他的“班固是在毫无廉耻、不知羞耻地抄袭司马迁“之类的观点,我不敢苟同。

蒋丰先生于15 日发表《看西汉“贤臣”与道教的几个故事》,我也为他高兴,可是再仔细一看题目,发现有不敢苟同的地方。西汉有道教吗?他把道家与道教混为一谈了吧?

蒋丰先生在文章最后一段这样写道:“我之所以特意把张释之、汲黯、郑当时三个人与道教相关的故事排列出来,不仅仅是因为我对道教感兴趣,而是想通过他们窥见西汉王朝时代道教的走势。总有人喜欢指出道教在西汉的衰落,而忽视东汉末年引发社会激荡的“太平道”和“五斗米道”都是与西汉道教息息相关的。因为,道教在中国已经有了政治实践。(2020年8月27日写于东京“乐丰斋”)”

蒋先生推崇道教,所以才把张释之、汲黯、郑当时列入道教行列吧?殷世昌先生于16日对蒋丰先生说:“君是将战国秦汉时期的道家学派,与东汉末创立的具有宗教属性之“道教”,混为一者。”

蒋丰先生对端市场先生的追问未予回复。

虽然如此,瑕不掩瑜。

不过长此以往如此这般瑕不掩瑜下去,可真是迷茫混沌一片了。
楼主 zhilishu9  发布于 2020-10-19 10:08:51 +0800 CST  
















寒来暑往,习练大雁功四十年。早暾夕阳,松风鸟啼,都来伴我。大雁功属道家昆仑派,属于老庄正宗丹功体系。原北京体育学院杨梅君教授整理刊于1982年光明日报,1988年科学出版社出版。
楼主 zhilishu9  发布于 2020-10-20 07:54:30 +0800 CST  

一民昌厚是我的同班同学,毕业后从政,曾任教育局局长,后来还到、纪委、反贪局人一把手。思维灵动而缜密,口才极佳,是为官者必备条件,他兼而有之。退休后在老同学微信群他常有诗词佳作供欣赏,很喜欢他的两首诗。

秋语
暖光射进客堂间, 忽见苏诗映眼前。
多谢同窗传佳语, 春夏秋冬知暖寒。
—— 一一 一民昌厚
2020年10月17日


一民昌厚在读苏诗。或许苏轼的仕途给他太多的感触,官场的逢迎周旋给他难以忘记的烦扰,所以他更珍惜老同学之间的友情,写出“春夏秋冬知暖寒”心声来。


我还喜欢他那首《台风》。今年黑龙江遭受台风侵袭,加之连月阴雨不开,再加之疫情所带来的不安,老百姓是“人人苦断肠!”能为百姓发声,此一点足矣!


台风
台风肆虐狂,吹倒五谷粮。
刮断大楊树,毁掉民间房。
惨景堪入目,人人苦断肠。
本是丰收年,黄梁梦一空。
秋风萧萧凉,朝阳出东方。
防疫抗大灾,再建我家乡。
——一一 一民昌厚
2020年9月6日


梦,是黄粱梦;社会环境、自然环境,往往让最底层的老百姓悲鸣。这位老同学还记得这些,把它如实写出来,人性未泯也!


楼主 zhilishu9  发布于 2020-10-23 10:50:21 +0800 CST  

一民昌厚是我的同班同学,毕业后从政,曾任教育局局长,后来还到纪委、反贪局任一把手。思维灵动而缜密,口才极佳,是为官者必备条件,他兼而有之。退休后在老同学微信群他常有诗词佳作供欣赏,很喜欢他的两首诗。

秋语
暖光射进客堂间, 忽见苏诗映眼前。
多谢同窗传佳语, 春夏秋冬知暖寒。
—— 一一 一民昌厚
2020年10月17日


一民昌厚在读苏诗。或许苏轼的仕途给他太多的感触,官场的逢迎周旋给他难以忘记的烦扰,所以他更珍惜老同学之间的友情,写出“春夏秋冬知暖寒”心声来。


我还喜欢他那首《台风》。今年黑龙江遭受台风侵袭,加之连月阴雨不开,再加之疫情所带来的不安,老百姓是“人人苦断肠!”能为百姓发声,此一点足矣!


台风
台风肆虐狂,吹倒五谷粮。
刮断大楊树,毁掉民间房。
惨景堪入目,人人苦断肠。
本是丰收年,黄梁梦一空。
秋风萧萧凉,朝阳出东方。
防疫抗大灾,再建我家乡。
——一一 一民昌厚
2020年9月6日


梦,是黄粱梦;社会环境、自然环境,往往让最底层的老百姓悲鸣。这位老同学还记得这些,把它如实写出来,人性未泯也!


楼主 zhilishu9  发布于 2020-10-23 10:54:45 +0800 CST  

在十月金风羽林郎的博客读到《忠贞多才之士颜真卿——此文首发中央党校学习时报》,这篇文章描述了颜真卿光辉壮丽的一生,是一篇好文章。书法爱好者对颜真卿顶礼膜拜,推崇备至,然而很多人忽略他为官为人的光辉形象,文章作者为此作文补益,很有现时意义。

颜真卿是开元年间进士,在监察御史任上拨乱反正,昭雪冤假错案,获得“御史雨”的称谓。安禄山反,河朔尽陷,玄宗叹曰:“河北二十四郡,无一忠臣邪?”时为平原太守的颜真卿知道安禄山必反,抓住安禄山未反之机全力备战,因此独有平原城具备。颜真卿一边与安禄山周旋一边驰报朝廷。当得知颜真卿独撑危境之时,玄宗大喜,再为颜真卿一叹,此是嘉奖之叹!

颜真卿的兄长颜杲卿,是常山太守。安禄山反,常山失陷,颜杲卿颜季明父子壮烈战死,取义成仁。颜真卿祭奠季明,写下《祭侄季明文稿》。“念尔遘残,百身何赎”,这篇祭侄稿悲愤交加,肆意纵横,顿挫郁勃,用笔流畅、遒劲有力,深得历来书法大家推崇。

颜真卿忠心赤胆,立朝正色,被李林甫、杨国忠、李辅国、元载、杨炎、卢杞诸权臣所不容。卢杞加害颜真卿,假李希烈之手杀害颜真卿。

读《忠贞多才之士颜真卿——此文首发中央党校学习时报》,发现作者谈到颜鲁公书法,但没有谈及《祭侄稿》,感到一点遗憾。觉得应该谈一谈,为此发几幅图片来补益。


楼主 zhilishu9  发布于 2020-10-28 11:09:50 +0800 CST  
文品即人品,有人评价文学评作品这样说。用少许文字评价书法家的作品,评价《祭侄稿》,该如何是评?





楼主 zhilishu9  发布于 2020-10-28 11:20:41 +0800 CST  

《中国诗人眼中的植物世界》是闲闲书话开的第六十期帖子。这个帖子以《诗人眼中的梅兰竹菊》开篇,此文来自黄永武的《中国诗学》读书笔记。《诗人眼中的梅兰竹菊》旁征博引,可作资料性文章来收藏。

黄永武援引梅兰竹菊诗文,对其中的一些诗文不惜笔墨渲染之,对屈原的介绍却是文字寥寥。他说:“屈原在离骚里说‘纫秋兰以为佩’,在天地之间,兰有自己花开华谢的时位,诗人写兰,几乎都是将兰比作君子出处行藏的暗喻。”他还说:“春秋战国时代的《诗经》和屈原的《离骚》中都有菊花的记载。《离骚》有‘朝饮木兰之堕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说明菊花与中华民族的文化,早就结下不解之缘。” 黄永武的这篇读书笔记对屈原只提及这两句诗,较之他提及的其他人,少之又少。

《离骚》除了“纫秋兰以为佩”“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三句外,还有关于兰的诗句,如“朝搴阰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余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时暧暧其将罢兮,结幽兰而延伫”等诗句。黄永武大幅度介绍一些诗人,对屈原的诗只提及三句,很是不应该。要通过梅兰竹菊谈君子,论君子风骨,诗坛上不谈屈原不应该。

屈原的其他篇章关于兰之类的诗句,黄永武更是只字未提。“白玉兮为镇,疏石兰以为芳”、“秋兰兮蘼蕪,罗生兮堂下”都是描写人格精神的好诗句,应该提及一二!

《中国诗人眼中的世界》与《诗人眼中的梅兰竹菊》不同,二者不同体现在“植物”二字上。闲闲书话的很多网友都来跟帖,谈兴很浓,一扫闲闲书话的沉闷。但是,那么多网友跟帖,至今只发现一位网友谈及屈原,这位网友是深圳一石,他跟帖,说:
“神”会说很妙。 古人与植物,最初是自然的概念,就像陶渊明的人菊、苏东坡的竹、屈原的佩兰、林逋的梅,形神相会,天人一体,由生活进入到了生命价值的体验了。

深圳一石虽然只用“屈原的佩兰”五个字来谈屈原,但总归是有了屈原信息,虽然仅用五个字。

黄永武意在以梅兰竹菊论人,最好的一份材料他没采用;闲闲书话的网友竟无一人援引这份材料来补说。这份材料是郑板桥的诗、郑板桥的画以及郑板桥为之所作的题跋。论及梅兰竹菊四君子而不提郑板桥,那是没有说服力的。《诗人眼中的梅兰竹菊》与《中国诗人眼中的植物世界》 无一人无一字提及郑板桥,很遗憾。




楼主 zhilishu9  发布于 2020-10-31 17:54:11 +0800 CST  

读书人要读出个宽广情怀,要严以律己宽以待人,或独善其身或兼济天下,无论如何这种情怀不可无。

张璁,字秉用。张璁这个读书人也逃不脱做官为宦的俗念,所以字秉用。孰料他步入仕途的路很坎坷,因为一连七次参加会试都惨落而归,都未考中。他一定是失去了信心,垂头丧气,失魂落魄;然而终究是挣扎着站了起来。

这一挣扎,是因为有人给他打了气,给他注射了兴奋剂。有个善星术占卜的官员告诉他:“从此三载成进士,又三载当骤贵”。

张璁于是捋起袖子,精神抖擞地静候那一天到来。

张璁果然应验发迹。四十七岁那一年,他考中进士,而且恰逢嘉靖皇帝议大礼遭众大臣反对之际,于是这个投机者乘时乘势坚定地拥护嘉靖,嘉靖面对群臣反对时而狺狺时而狂吠,他于是果真骤贵!

这个考七次进士都考不中的张璁是一个极端投机分子,一旦骤贵,就忘乎所以。功勋卓著的杨一清是首辅大臣,他都不放在眼里,其它阁臣更不必说。他几乎成为嘉靖帝的独宠儿,他又干了些什么?一饭必赏睚眦必报,终于有一天,张璁把杨一清迫害下台,他成为首辅。

时人谓楚有三才,杨一清是其一。杨一清出将入相,大有建树,反为曾经落魄而骤贵的张璁所害,这就是历史!

史书上说张璁曾持身廉洁,痛恶赃吏,因此在执政期间“一时笣苴路绝”。这是好现象。然而史书又载“而性狠戾,报复相寻,不护善类。欲力破人臣私党,而己先为党魁”。

凶残狠戾,结党营私,张璁最终成为一个极端独裁的人!

读书人要读出个宽广胸怀。即使嘴巴不饶人,心中那份悲悯不可无。张璁持身严,然而睚眦必报,且迫害贤良,他不是君子!
楼主 zhilishu9  发布于 2020-11-06 10:44:46 +0800 CST  

王国维先生字静安,王仲聞先生笔名幼安。静安先生1927年投昆明湖殉死,死后被清废帝溥仪赐谥为忠悫。幼安先生1969年服敌敌畏自尽。

王仲聞先生是王国维先生次子,曾任中华书局临时编辑。王仲闻先生曾参与《全唐诗》、《全宋词》及《蕙风词话.人间词话》校订注释工作。他的撰述还有《李清照集校注》、《唐五代词校订》、《南唐二主词校订》、《诗人玉屑校订》等。他的《读词识小》被钱钟书先生誉为奇书。钱钟书先生看过《读词识小》全稿,称"这是一部奇书,一定要快出版",然而没能得到出版,后来不知书稿散失何处,至今不明下落。

呜呼!王国维先生王仲闻先生父子对中华文化有杰出贡献,却都不得善终。

发几幅照片纪念他们!


楼主 zhilishu9  发布于 2020-11-10 10:03:57 +0800 CST  



楼主 zhilishu9  发布于 2020-11-10 10:08:39 +0800 CST  








楼主 zhilishu9  发布于 2020-11-10 10:18:24 +0800 CST  

首都师范大学侯会教授在三联书店出版了三部“写给孩子”的书——《讲给孩子的中国文学经典》、《讲给孩子的世界文学经典》和《讲给孩子的国学经典》。《武则天因啥不养猫》节选自《讲给孩子的国学经典》。侯会教授将这篇文章发在新浪博客上。

读这篇《武则天因啥不养猫》,重温历史,感觉很好;但也有一点建议,觉得文题不妥。武则天只是一阵子不养猫, 而后来又养了,尤其是当了帝王之后还把猫与鹦鹉当作宠物随身携带,让猫与鹦鹉嬉戏杂耍,以示万物和谐,于是乎在众大臣面前有了猫吞吃鹦鹉的一场惨剧发生。猫吃鹦鹉的血淋林惨剧让武则天好没面子!

侯教授大概忙于出书所以没有把武则天的历史读全面,所以他的《武则天因啥不养猫》这篇文章讲得也不全面:武则天不是终生不养猫,只是一度不养猫。

央视百家讲坛曾出现很多这样的问题。一位先生在百家讲坛讲述纪晓岚时,把“子云”说成“孔子说”,“子云”说的明明是“谷子云笔札”,大概因为那个“谷”字没出现,就望文生义,面对那么多观众闹出个大笑话。我看到这位先生如此这般性兴致勃勃地讲,于是给他一封信,好在他出书时改正了。

我也与侯会教授进行了交流,我说:“武则天后来养猫了,还把猫与鹦鹉共养。武则天随时带在身边,想臣子们展示天人合一的气象。一日,武则天把猫和鹦鹉又带在身边,孰料猫竟然在众大臣的面把鹦鹉吞吃了,让武则天下不了台。这个故事同样在《资治通鉴》:《资治通鉴》卷二百零五记载,‘太后(武则天)习猫,使与鹦鹉共处。出示百官,传观未遍,猫饥,搏鹦鹉食之,太后甚惭。’”

很高兴得到候教授当即回复,他回复道:“谢谢提示!《资治通鉴》卷二百于淑妃诅咒后书”由是宫中不畜猫“,想是后来好了伤疤忘了疼。”

候教授大概没有把《资治通鉴》读全,没有把关于唐代和武则天的那些文字读全,否则不会这样来写。

讲述纪晓岚的那位先生没有给我回信,因为它太红太火的缘故吧。






楼主 zhilishu9  发布于 2020-11-16 08:11:22 +0800 CST  

刘麟的神楼

刘麟,字元端,明朝弘治九年进士。明武宗时,因不肯夤缘大宦官刘瑾,被罢为民。刘瑾灭亡,复官。嘉靖年间曾任太仆卿、右副都御史、大理卿、工部尚书。

刘麟砥砺风节,无私奉公,他杜塞倖门,裨益国是,为国家劾奏不职之臣。他也曾建议并力行开源节流,得到皇帝称善,所以被赐名为“节慎库”。

“无心与物竞,鹰隼莫相猜”,刘麟恪尽职守,清修直节,不过如此而已,可是还是被奸邪险佞所忌恨,最后还是被罢官。没官一身轻,刘麟栖居郊外,友人为其筑高台堂屋,方有赋诗憩息处。

刘麟家居三十余年,晚年喜好楼居,因为财力不足,只能“悬篮舆于梁,曲卧其中,名曰神楼”。

篮舆,类似乡村中婴幼儿睡觉用的“悠车子”。刘麟把这种悠车子命名曰神楼,颇得庄子精神旨趣。刘麟曲卧于篮舆神楼中悠荡,真乃逍遥复逍遥。

如此神楼,非达官权贵纸醉金迷之楼台,非达官权贵徇私舞弊之居所,刘麟乐之好之独造情趣,好不旷达风趣!刘麟八十七岁无疾而终。

史载文徵明为此情此景曾作《神楼图》以赠之。读《清诗话》之《渔洋诗话》,会读到此则神楼典故。其记载道:“(神楼)用竹篾编成,悬于屋梁,仅可弓卧。其上下收放之机,皆自握之,不烦他人。如陶靖节篮舆之类。文徵仲为写神楼图,诸词人多咏之,皆不得其旨”。

呜呼!刘麟之神楼,文徵明之《神楼图》,骚人雅士作诗文歌咏之,然“皆不得其旨”,何得如此?奔竞躁动之故也。
楼主 zhilishu9  发布于 2020-11-21 08:10:45 +0800 CST  

司空图的休休亭

说过刘麟的神楼之后,再来说一说司空图的休休亭。一神楼一休休亭,足以说明刘麟和司空图是高蹈之士.

司空图,字表圣,唐咸通末年进士。司空图品行操守卓异,深被推崇,尤得礼部侍郎王凝奖待。朝廷召司空图入朝为侍御史,司空图不肯远离李凝府邸,不去赴任,遭贬。卢携以故宰相身份居住在洛阳,嘉赏司空图之气节。卢携再度执政,以之为礼部郎中。

时值黄巢起兵,天下危难重重。诸如崔胤柳璨奸邪权臣相替而来,乘乱祸国殃民,大唐帝国气息奄奄,已然走向灭亡。柳璨执柄朝政,竟然“希贼臣意,诛天下才望,助丧王室”。司空图痛天下之危亡,不肯与之同流合污,遂佯病,被放还归乡。

司空图无力回天,隐归于中条山王官谷,修建一亭,名之曰休休亭。他作文解释把亭命名为休休的原因,说道:“休,美也,既休而美具。故量才,一宜休;揣分,二宜休;耄而聩,三宜休;又少也堕,长也率,老也迂,三者非济时用,则又宜休。”

司空图总算把自己一生谬论个够,在几分无奈的诙谐中漫延着无边无迹的沉痛,漫延着国之将亡家之何在的沉痛!

朱全忠急需人才辅佐,为己所用,于是任命司空图为礼部尚书,司空图未予理睬,他坚辞不就。唐哀帝被弑,司空图为之不食而卒,以身殉国,年七十二。

为大唐殉国殉情,司空图之气节,氤氲于休休亭中!

司空图被《新唐书》列入《卓行传》。史家评论他:“其志凛凛与秋霜争严,真丈夫哉!”

司空图有《诗品》传于今(为别于钟嵘《诗品》,又称《二十四诗品》)。《诗品》重在讨论诗歌之体貌风格意境,在中国文学批评史上有重要影响,古往今来很多大家学者研究它。今人郭绍虞先生曾为之集解。郭绍虞先生对他评价道:“司空图的《二十四诗品》是一种创见。同时也可为一种创作,至如此后顾翰所补与曾纪泽所演述(均见本书),那末真是四言诗及七言诗而已。”

说起司空图的《诗品》,想到一件往事。前几年在博客上见到然石的一篇《二十四诗品》文章,然石的这篇文章没加上“转载”字样。一读,竟是司空图的原文,一字不差。我婉转告诉他:喜欢司空图的语言文字是好的,让一些博友读者误以为是你的文字,那就十分尴尬了。然石看到建议后,发个纸条给我,要求成为好友,我同意了。

南北朝的钟嵘撰有《诗品》(又名《诗评》),钟嵘的《诗品》是关于五言诗的理论批评专著。司空图显然受到钟嵘的启发,但他的《二十四诗品》与钟嵘的《诗品》是有区别的。

唐朝诗人之气节可圈可点者,司空图尤动人心魄!休休亭,本取逍遥之意旨,却最终成为“不食而卒”以身殉国的标志之亭,是以为记。(附图)









楼主 zhilishu9  发布于 2020-11-25 08:55:18 +0800 CST  

楼主:zhilishu9

字数:37983

发表时间:2020-10-05 18:06:12 +0800 CST

更新时间:2021-02-24 11:04:57 +0800 CST

评论数:121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