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初年其入其事——秦桧,岳飞,赵构,李纲……

南宋初年,这是中国历史上最动荡的一段历史,也是被曲解与污名化最严重的一段历史。说真的,我认为,对这段历史正本清源关系到中华民族的觉醒,所以我希望从一下几点谈:
第一,解读关键历史人物——李纲,岳飞,秦桧,赵构,完颜昌,完颜粘罕,……
第二,解读关键事件——岳案,秦桧南归,淮西兵变,……
第三,宋国与金国的国策定位与走向

要明白,国策是根本,而宋金签订的大量合约也是制定国策的基础,任何人都必须在国策下行为,否则很危险,文官被罢免,武官就有生命危险。
楼主 水煮权力0502  发布于 2020-05-13 15:21:46 +0800 CST  
0

如何认识宋金两国间的这段历史呢?我用“百年战争”来描述,期间有主战派和主和派,和平久了,就主战派出场,然后北伐;失败了,主和派出场,签订新的和约。直到1234年金国被宋蒙灭亡,其中和约有四个,大的战争有五次之多。
当然,战争是政治的延续,战争之前的政治博弈的结果,就是树立牌坊,号召人们向牌坊靠拢。这两大牌坊人物就是——秦桧与岳飞。可以说,他们两个就是主和派与主战派的精神领袖。自孝宗皇帝以来,岳飞是逐渐被提升的过程,因为要配合宋国北伐的需要。而秦桧呢?只是在可惜北伐前夕被激进的主战派丑化了两年之外,总体形象在南宋不差。
岳飞是抗拒侵略者的英雄,秦桧是贤良的宰相,这就是南宋总的政治环境。
楼主 水煮权力0502  发布于 2020-05-13 16:35:45 +0800 CST  
1
宋金和战的主轴——盟约(和约)

宋与金在一百多年和战中,签订了很多盟约(和约),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外交都是以盟约为轴运转的。

第一个盟约是“海上之盟”,是宋徽宗与金太祖签订的,结盟打击共同的敌人——辽国。当然宋与金结盟,也是有自己目的,那就是击败辽国后,燕云之地必须归宋,金太祖也爽快的答应了;但金也提出自己的条件,就是约期攻辽但不得接受辽国降将,宋徽宗也爽快的答应了。这个看似完美的盟约,却在后面的执行中屡屡出现分歧,导致摩擦,最后兵戎相见,直至宋金战争爆发,持续了15年之久,因第二次绍兴议和成功而结束。

我认为,导致宋金战争的主要原因是宋朝廷的傲慢与无知,表现为:本来宋朝廷想要燕云之地,可在盟约中写的是燕京之地,更要命的是,燕云之地都是金人打下的,被金人控制。 按照盟约,金只给燕京之地,可是宋徽宗想要燕云之地,这就开始了摩擦,……;其二是宋违背盟约接受辽降将郭药师,更离谱的是接受平州人张觉的投降,张觉是杀了金人后投降宋国的,而平州不属于燕云之地,这已经严重挑战了金人底线,何止是挑战,简直是突破,这让金贵族非常恼火,与其利益相关的太祖系代表人物完颜宗望首次提出对宋战争,但被否决了,因为金刚刚灭辽,需要做大量的安抚工作。这仅仅是燕京之地的摩擦,当宋朝廷在云中也与金军摩擦时,两大元帅都得罪了,宋金战争也就不会远了。

第三个盟约是靖康年间,宋钦宗与金太宗签订的盟约。是金攻破东京城后,宋向金投降后的盟约。主要有两点:两国以黄河为界;宋朝廷南迁江南。

这个盟约之所以没有带来和平,是因为赵宋朝廷非常得民心,当宋朝廷派割地使到河北割地于金国时,大家都拒绝了,有激进的还杀死割地使,在这样的形势下,金国调整了对宋战略,把存赵宋政权,改为灭赵宋政权,并扶持异姓政权,因为一个有民意基础的赵宋政权,对金国来说是一个巨大威胁。在此后十多年里,金国的唯一战略就是“斩首赵构”。

这个和约,终宋一代,宋臣民都认可这个和约,就连爱国诗人陆游的《示儿》——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也是把收复中原为目的,河北与河东之地不在陆游收复失地范围内。可是现在那些岳粉们总是认为,当时宋民都是意气风发,有直捣黄龙之气概,……这都是岳粉意淫的,事实上,到绍兴十年,金国上下,宋国上下,都希望息战以休养生息。只是一些军头为了自己的利益想继续战争而已。军头的利益与野心离不开战争,和平对他们来说,意味着结束。那些恋权的军头,比如金国的完颜粘罕,宋的岳飞韩世忠等等,无疑在战争结束后就意味风险,风险来自于军头们的旧思维。

第二次”绍兴和议”,是金熙宗与宋高宗签订的,这是一个以实际军事控制为基础签订的和议,对赵构来说,这是一个屈辱的条约,秦桧也多次把球踢于赵构,说:望陛下三思!

秦桧难道不知道这个条约意味着什么?可是,如果站在宋高宗的位置,您就明白!真正想要急于议和的是宋高宗,他所有的亲人都是金国的人质,虽然父亲已经去世,可还有他最爱的母亲啊!一个人活着是复杂的,他不可能为了事业理想而抛弃至亲。赵构一再强调:第二次绍兴和议,议和的是他自己,秦桧只是执行者。秦桧力主议和的是“第一次绍兴和议”版本,这个版本就是宋钦宗与金太宗签订的盟约。也就是说,秦桧支持的是“第一次绍兴和议”,对“第二次绍兴和议”,秦桧不积极,当宋高宗接受二次绍兴和议后,秦桧才可是执行的。

战争,其实是在争蛋糕,而蛋糕的分配是在谈判桌上,最后形成条约。其实,在此后的关系中,宋一直认可:第一次绍兴和议;而金国认可:第二次绍兴和议。

这是金宋百年关系的主轴。
楼主 水煮权力0502  发布于 2020-05-13 16:49:38 +0800 CST  
2

宋金战争的爆发,我认为,宋金之间的战争,首先挑事的是宋。宋朝廷把金人当野蛮人,骨子里是看不起的。所以在处理对金关系时很轻佻,最后导致了战争。

说真的,金人很崇拜宋人文化。攻克宋首都东京城后,金人并没有烧杀抢掠,这在史书都有记载,可以说很文明的,对赵宋朝廷与官员也是非常客气的。对赵宋态度的改变是源于“条约”无法执行,理由是赵宋太得民心,所以要废掉赵宋,改立异姓,所以才有了后面的“伪楚”,“伪齐”政权。

那些说,宋徽宗宋钦宗昏庸无能的,其实是带有偏见,他们确实是亡国之君,但他们决不是昏庸之辈。看看他们被北迁时,整个东京城里的人夹路相送,嚎啕者比比皆是。给当时金国将领很大感触,十年后,金废除刘豫伪齐政权,完颜昌说:当年宋帝北迁时,哭泣者比比皆是,我废掉你,谁为你哭?意思是说刘豫不得人心,赵宋得人心。

昏庸的皇帝,能够如此得民心吗?

他们之所以亡国,是李纲等无知导致的,可是李纲这个弱智却被中国历史大书特书,还进入孔庙,这样的文化思维,导致中国社会积贫积弱就是必然了。

评论:
南宋为了北伐,一面在国内树立战神岳飞的形象,另一方面也在妖魔化金国。把金国说成多么残暴,从历史记载看:女真人对汉人非常友善,拿东京城破说吧,真正杀人抢劫的都是汉人,金人只是站在城楼上。这在《靖康纪闻》有明确记载。
一方面金人也在向汉人说明为什么发动战争——《大金吊伐录》,吊民伐罪的意思。虽然有自我洗白的成分,但女真人讨好汉人是真诚的。因为女真是一个小民族,北方民族已经得罪了,如果再得罪南方的汉民族,他们是无法接受这个现实的,因为他们也要考虑百年后的女真人生存问题。所以,从金太祖开始,他们的基本国策就是要与汉民族搞好关系。即使燕云之地是金人拿下的,太祖也承诺给宋人燕京。正因为这个金太祖时的基本国策,在发动对宋战争后,出现了分歧,一是继续执行太祖国策,继续结交赵宋,以右帅完颜宗望为代表;二是改变太祖国策,立异姓,以左帅完颜粘罕为代表。二帅的目的是相同的,就是尽量安抚汉人,但不同点在于存赵宋还是亡赵宋。这两种观点,就演变为对赵构的“和与战”。
楼主 水煮权力0502  发布于 2020-05-13 17:40:54 +0800 CST  
下面步入人物篇!准备写秦桧,李纲,赵构 ,岳飞。这四个人非常具有代表性,前三位在靖康年间就是风云人物,他们也对宋国的战略有深渊影响。
李纲,历史定位是抗金英雄,民族英雄,是历史名臣,进入孔庙。事实上,李纲是北宋灭亡的罪魁祸首,是亡国之臣。
秦桧,被抹黑的最严重,基本已经是恶人的代名词,其实,秦桧是伟大的战略家,富有远见的政治家。
赵构,是一个伟大的帝王,他坚强睿智,知人善用,可是中国人却刻意抹黑他,是需要为他正名了。
岳飞,很出色的人杰,但有致命的性格缺陷,被神话的太严重了,希望对其正本清源。


首先从岳飞开始吧!
楼主 水煮权力0502  发布于 2020-05-13 20:18:24 +0800 CST  
0
岳飞

首先谈两个方面,一个是岳飞的身世,另一个就是淮西兵变。当然哪些推崇历史铁案的人呢?可以到隔壁讨论!
我探讨岳飞身世是从五条信史开始的,哪五条呢?如下:
第一,岳飞生于1103年(没有异议)。
第二,岳和生于1086年(来自岳飞家谱)。注意啦!岳和与岳飞的年龄相差17岁!
第三,岳母,我们可以间接得出她的年龄,在岳飞与赵构皇帝的书信往来,我们得出岳母在37岁生下岳飞!(《金佗粹编》卷13《乞侍亲疾札子》——岳飞32岁,岳母“年几七十””)
第四,岳飞小名叫五郎,宋史专家(王曾瑜)认为,岳飞排行第五,还有一个姐姐,岳飞是岳母生的第六个孩子,如果岳母没有改嫁,岳和在不到十岁的时候就当爹了,可能吗?
第五,岳飞还在给赵构的书信中说:年幼丧父(幼失所牯,#育训导,皆自母亲)
楼主 水煮权力0502  发布于 2020-05-13 21:31:45 +0800 CST  
咱先把这五条信史分析下!
岳和只比岳飞大17岁,岳飞是岳母生的第六个孩子,也就是说,岳和在不到十岁的时候就当爹了,这已经是非常小的概率了。可是岳飞在给皇帝的信说“自幼丧父”,岳飞可以欺骗皇帝吗?不可以!这两条史料,完全可以否定岳和是岳飞的父亲。可以得出如下结论:——岳飞的亲生父亲不是岳和,岳柯在撒谎!
确切的说,岳母嫁给岳和,是二婚,为什么岳柯要掩盖这个事实呢?因为岳柯与朱熹同时代,朱熹的理学昌导:饿死是小,失节事大。在这样的主旋律下,岳母怎么也不能够失节的,所以,岳柯要撒谎!把岳母的失节讳去!这也是践行孔子的春秋笔法吧!

岳母就成为了历史上伟大母亲,岳和就成为了岳母唯一的丈夫,岳和就成为了岳飞的亲生父亲!

岳迷们,你们怎么看待岳飞与岳和的关系呢?
楼主 水煮权力0502  发布于 2020-05-13 21:51:18 +0800 CST  
2

先写一段题外话:
我出生于70年代,80年代听刘兰芳的评书《说岳》,还有小画册共15本,还有书籍,……这么说吧!我都读过!我还很自豪。岳飞也是我儿时的偶像,比如小说中的人物,——关灵,因为年纪相仿,我很崇拜关灵!那时候觉得关灵很帅!还有杨再兴,陆文龙,……都是我儿时的偶像!厉害啊!当然,秦桧是可恶的!
我对这段历史重新认识是在大学毕业后,参加工作,让自己拿起了历史书籍,才真正意识到:自己过去看的不是历史,而是故事!有多少中国人,还停留在我儿时的认识呢?唤醒他们,只有他们真正醒了,民族才能够真正觉醒!

继续:岳飞的身世
比较可信的史料:
第一,在岳飞童年的记忆里,只有母亲与姚太公的,姚太公让岳飞习武。做为父亲的岳和却像空气一样。
第二,岳飞杀舅,是挖心,手段极其残忍。舅舅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是怎样一个地位呢?
第三,岳翻,岳飞的弟弟,被杨再兴杀死,岳飞却收编了杨再兴,没有杀杨。说真的,我想不明白,如果岳翻是岳飞亲弟弟,那么岳母改多么伤心啊!让白发人送黑发人,是很残忍的,是不孝的,岳飞却与杀弟仇人称兄道弟,真的糊涂了。

为什么,在岳飞的童年记忆里,没有岳和呢?为什么只有母亲与姥爷姚太公呢?;为什么岳飞对舅舅如此恨呢?舅舅有错,也不至于如此对待吧!毕竟是舅舅,母亲的弟弟;为什么弟弟岳翻被杀,岳飞没有替弟弟报仇呢?如果是亲弟弟,岳母该多么伤心啊!
再加上前面五条信史,我们可以得出,岳飞的家庭特别复杂。所以,我推定:童年的岳飞是在姥爷家度过的!姚太公虽然是姥爷,其实是父亲的角色!为什么姚氏会常年住在姚太公家呢?是姚氏家破人亡,丈夫与四个孩子被突然的天灾夺取了生命,只留下了姚氏和岳飞。这个天灾很可能就是洪水!姚氏母子何以躲过一劫呢?有可能是姚氏带着岳飞回娘家!
而姚氏在父家住了几年,这也是岳飞的童年记忆,他姥爷姚太公很疼他!可能岳飞的舅舅对他很不好,没有少白眼他们母子,这就有了后来的岳飞杀舅仇恨!
当太公百年后,舅舅家呆不下了,所以嫁给佃农岳和!岳和家哪个穷啊!书上也有记载,岳柯的!但岳柯说:他先人穷出了高贵的品质!(有其父必有其子,岳和品质好,那么岳飞就理成章更好啊) 岳珂把岳飞打造成一个根正庙红的牌坊人物。
楼主 水煮权力0502  发布于 2020-05-14 10:35:59 +0800 CST  
3

1122年这一年!对岳家来说是艰难的一年。1122年,是宋帝国刚刚平息了方腊,北伐收复燕云之年。而对于岳家来说,这一年,岳和死了,岳飞当兵了!
有人会说:这有什么问题吗?有没有,咱们看一些历史事实片段!当时社会的反映——《水浒传》,里面有宋江,方腊,高球,童贯,张叔夜,……这都是当时真实存在的历史人物。而《水浒传》所展现的历史生活片段就是1122年前后的。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北宋末年的社会战况。水浒传,里面可以分三部分,第一部分,杀人犯法的好汉,只要不是谋反罪,基本都是从军;第二部分,伐辽,牛逼,108将完好无损,言外之意,我大汉族战斗力厉害啊;第三部分,平方腊,死了大部分梁山好汉,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言外之意,汉人就是他妈的能打,就是汉人强盗的战斗力也是这么牛逼。(前面伐辽,外战没有死人,内战死了那么多人)。
水浒传的故事与1122年的北宋,时间地点人物事件,都是吻合的!只是记述事件的顺序有颠倒,比如《水浒传》里面是先伐辽后平方腊,这与历史不吻合,施耐庵为什么要颠倒顺序呢?那是另一个话题。
《水浒传》虽然是故事,但他是确立在真人真事基础上的。间接反映了1122年的社会现实!

1122年的现实是:
第一,罪犯的惩罚是从军,刺配。可以看出,宋朝军队的来源之一就是罪犯与强盗!比如杨志,林冲,武松等等。这是当时的事实!第二,拿南宋初的四大将——岳飞,韩世忠,张俊,刘光世来说,韩世忠与张俊都是社会渣子,走投无路后当兵;刘光世是出生于军阀豪门,家族成员世代为伍,但人家家族始终处在军队的顶层,在当时这样的军阀豪门很多,比如种家,折家等。所以,在宋当兵是下贱的事,不到万不得已是没有人选择的!岳飞当兵,他母亲也不会同意的,谁的母亲愿意让自己的孩子选择一个下贱的职业呢!第三,岳飞当兵前,曾经有一个命案!在韩家护院时,杀了一个人!这个人被说是强盗!我认为不可信!这个人很可能就是佃农,是所有韩家佃农的组织者或领头人。因为反抗韩家的压迫被韩家的打手杀死!而韩家在相州就是皇帝,摆平杀一个卑微的佃农是小菜一碟。岳飞从军,很可能与这个命案有关!根据《水浒传》记述,是不是很吻合呢?第四,岳和在岳飞从军后不久就死了,岳和的死与岳飞杀人从军,难道没有关系?从合理的逻辑与人性考虑,岳飞的一系列行为,加速了岳和的死亡。或者进一步说:是岳飞气死或逼死了岳和。第五,宋在凶年招兵,把那些走投无路的流民招为兵,即解决了兵源问题,又解决了治安问题。第六,当兵,是卑微的,脸上或身上是要刺字的!当兵,不论是道义还是世俗,没有哪个父母愿意让孩子参军的,所以,岳母支持孩子从军,基本是胡说八道。
楼主 水煮权力0502  发布于 2020-05-14 11:47:18 +0800 CST  
4
儿子岳云才三岁,母亲已经年迈,父亲不久也死去,……
从作为丈夫的角度,后来妻子离开这个家庭,嫁给韩世忠军中人,……
从儿子的角度,母亲年事已高,父亲不久也死去无论从人性还是道义!无论是从妻子的角度,母亲与父亲的角读看,是绝对没有任何理由让岳飞去千里之外从军的!

有岳迷说:人家岳母爱国啊!事实上,1122年的岳飞从军是去侵略别人——辽国!是一场不道义的战争。

无论是道义,人性,亲情,……都没有理由支持岳飞从军千里之外。所以我认为只有一个原因:就是岳飞被动从军。被动的原因就是在韩家杀了人有关。韩家是当地豪强,人力物力权力,应有尽有,最后死者张超被强盗,岳飞背了黑锅,韩家安然无恙。岳飞家破人亡。父亲去世。岳和的死应该与岳飞的杀人事件有关!

我推出三个结论:
第一,岳母再嫁,这个基本肯定!
第二,岳和不是岳飞父亲,这个也可以肯定。
第三,岳飞从军是被动的,这个也是可以肯定的。

————
到这里,岳飞身世篇,就应该告一个段落。事实上,还有很多困扰着我!比如:
第一,岳翻是谁,我倾向于是岳和的亲子或养子,与岳飞没有血缘关系。
第二,1122年岳和死后,岳飞回来奔丧没有?王曾瑜说:岳飞回来了,还守丧三年。我认为王先生的说法缺乏证据!在战争之年,还有当时的通讯与交通工具,很难做到千里奔丧的!
第三,宋的兵是终身制,何来岳飞二次从军?如果岳飞二次从军,唯一的可能就是岳飞开了小差,或成为溃军而没有及时归队。这两种情况,不管哪个发生,都触犯了宋法。是岳飞军事生涯的污点。

总之,岳柯的“爷爷回忆录”,基本是以涂脂抹粉为目的!可信度不高!而岳飞的大量资料都来自于“爷爷回忆录”,鉴于史料缺失,这个话题到此为止!

进入下一个话题——淮西兵变
楼主 水煮权力0502  发布于 2020-05-14 19:31:28 +0800 CST  
总结——关于岳飞身世

我的信条是做一个真诚的人,做一个追求真相的人。当然,在这条道路上,我会遇到“畜生”,有朋友说:有“畜生”咬你了!我说:“畜生”这东西,你越理他,他越咬,把他当黄泥弃在一边就是最好的处理,人与“畜生”能够有共同语言吗?

评书岳飞,是一个儒雅之人,气质类似周瑜,但历史展现给我们的岳飞,却不是,其实岳飞和韩世忠很像的,他们俩都——狠,大胆,看重利益,……他们的这些性格,确实非常适合在乱世生存,但在和平时代,很难生存的。
赵构不止一次对岳飞的性格进行批评,比如岳飞怒打赵秉渊,比如淮西兵变,……赵构都把责任推给岳飞性格。显然也是为岳飞开脱,也是对岳飞的安抚。这种飞扬跋扈的性格不改变,岳飞的死是迟早的事。而岳飞的性格何来?当然是从小接受的教育,从赵构一再强调岳飞的性格缺陷,可以看出,岳飞没有受到过良好的教育,岳珂说他爷爷是一个高级知识分子,基本是胡扯!岳飞这种性格的养成与他的家庭有关,应该生活在一个缺少严格管束的家庭里,这就与岳飞说“自幼丧父,教育来自母亲”吻合,对于中国“严父慈母“文化氛围来说,一个女人对儿子的管束是有限的。
也就是说,我持的“岳飞身世”观点,是来源于部分史料的解读,但与历史记载的岳飞性格吻合。我上面说了,岳飞与同时代的韩世忠很像,韩世忠外号叫“韩泼皮”。可是,就在绍兴十年收兵权时,岳飞与韩世忠都遇到了麻烦,要不是韩世忠救过赵构,而且韩世忠与张俊是亲家,韩世忠在朝廷根很深的,他能够安全着陆吗?即使这样,韩世忠交权后,从来拒绝见自己的部下,可岳飞做得到吗?
在皇权社会,任何人的命都在皇帝手里,只要他怀疑你不听话,文官可以驱逐,武将呢?如果武将有足够影响,只有死!
岳飞的成功源于其性格,在乱世获得了成功;岳飞的死也是源于其性格,在和平来临时候被杀。相反,具有同样性格的韩世忠,却寿终正寝,成为四大将里谥号最尊贵的“忠武”,看看他在朝廷收兵权前后,他俨然就是两个人了,他一定得到高人指点了——杯酒释兵权的故事。历史,我不希望用忠奸来评判,我只是陈述历史事实,然后得出我认可的结论。我不喜欢一言堂,喜欢交流,这也是我一贯倡导的。
楼主 水煮权力0502  发布于 2020-05-15 10:12:09 +0800 CST  
淮西兵变(1)

淮西兵变,发生在绍兴七年(公元1137年),刘光世的统制官丽琼带领四万军队投奔伪齐刘豫的事件,投奔者共10多万人!具体事情经过,可以百度,我这里就不讲了。我在这里只谈淮西兵变前的朝廷,岳飞,张浚,秦桧,赵构……他们是怎么想的!
淮西并军问题,过去有很多文章解读,都只是解读:谁对谁错啦;谁失信啦;还有阴谋论啦——秦桧以此来上位;……这些认识很肤浅。我将从另一个角度解读之——宋国战略与个人战略的较量,岳飞之所以并军失败,是岳飞的战略构想与统帅部分歧导致的,个人恩怨在其中的影响可以忽略的。是战略定位不同,导致了岳飞与朝廷的分歧,结果是岳飞并军泡汤,最后结果导致淮西兵变。

楼主 水煮权力0502  发布于 2020-05-15 11:27:52 +0800 CST  

淮西兵变(2)

要精中解读历史,首先要有大历史观,这离不开对当时形势及朝廷战略的理解,只有站在战略的高度来审视某个特定历史事件。才能够做到“精中”解读。在历史中,当个人行为与南宋朝廷的战略相悖时,个人改变,向朝廷的战略方向靠拢。否则,被朝廷淘汰,甚至付出生命的代价!
尤其在战争年代,朝廷意志必然凌驾于一切之上!所以,在谈“淮西兵变”是,首先了解赵构朝廷的“战略”。

下面简要回顾下南宋战略之路——
南宋立国之初,决策层就为战略问题唇枪舌战!代表人物是李纲与汪伯彦。


李纲的战略构想:
上策,回东京;中策,退守荆襄陕西;下策,是入川。李纲的主张,就是固守东京,守不住就入陕,陕西还站不住脚就入川。李纲的观点在正史中是高大上的,被吹捧为伟大战略,可在野史中被质疑。现在越来越多的学者也开始质疑,这是民智在开启的表现!
对于李纲的战略,皇帝与李纲有一次畅谈,赵构皇帝问:如果李纲您指挥第二次东京保卫战,能够守住东京吗?李纲想了一下说:我也不能!赵构愕然!不久,李纲被贬,永远离开权力中心。一个既然无法守住的东京,却让皇帝及朝廷入驻,这已经犯了兵家大忌。更何况,金人是骑兵,皇帝即使从东京突围,也会被歼灭在路上。强大的西军被歼灭,不都是这样?

李纲,是一个空谈误国的代表!可是,李纲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很显赫,是封建官僚的杰出代表,而且进入孔庙!可悲啊!这样的文化下的民族不哭泣可能吗?
楼主 水煮权力0502  发布于 2020-05-15 13:03:09 +0800 CST  
淮西兵变(3)

汪伯彦的观点:
退守扬州,扬州守不住,就渡江南下江浙!
汪伯彦的核心理念就是:确保皇帝的绝对安全!
汪伯彦认为,东京不能去,因为东京守不住,在太祖时代,就有迁都想法,因为东京被认为是四战之地,后来种种原因没有实现。所以坚决反对朝廷回东京。汪伯彦的战略构想最后演变为:经营江南,争夺两淮。

说真的,汪伯彦的战略构想完全正确,确保皇帝的绝对安全是当时宋帝国的最高战略,放到民族层面的对抗,还有谁比赵构更能够凝聚汉民族呢?

可以断言:如果赵构采纳了李纲的观点,第一个统一中国的外族不是蒙古人,而是女真人!
没有了赵构,中国大地将一盘散沙,必被各个击破!
楼主 水煮权力0502  发布于 2020-05-15 20:15:00 +0800 CST  
淮西兵变(4)

人之所以是人,是因为有思想!明得失!懂得取舍!而李纲之流不懂这些道理,只有匹夫之勇,第二次东京保卫战的失利,却唤不醒李纲们!依然要赵构回四战之地的东京!幸亏赵构英明,否则必与父兄团聚,华夏陷入混战状态。所以,我对朋友说:李纲只是一个酷吏,可以治理一方,但庙堂之事,他低能。

从建炎到绍兴初年,大概8年左右时间,有很多人提出了影响深渊的战略。
有张浚的川陕战略,这个战略构想如蒋介石的49年前经营台湾一样。如果江南站不住,就入川陕。
还有范宗尹的“稍复藩镇”战略;
还有秦桧提出的“南自南,北自北”,这个被曲解太多,其实这个最初来源是在钦宗与粘罕东京城下签订条约,哪个时候有“南国与北国描述”,这是最早的“南自南,北自北”。
……
赵构最终在江南站住了脚,登基之初的所有战略构想基本都实现了。所以说赵构很了不起!

绍兴五年,公元1135年,此时主要战争已经演变为:宋与伪齐的战争,赵构决定向前宰执征询国策!秦桧上了自己的战略构想,秦桧的这个战略构想也成为处理伪齐与金国的基本国策
楼主 水煮权力0502  发布于 2020-05-16 09:53:47 +0800 CST  
淮西兵变(5)



1135年,赵构向前宰执咨询国策,当时健在的宰执有十多人,每人写了一份策论。秦桧在策论中说:第一,不要虚张声势,用现在话表达是——不要自嚎,虚张声势不仅仅不能够让自己强大,反而误导决策,这是秦桧对内政的建议,核心内容就是——实事求是;第二,是外政,总战略:对金求和,对伪齐发动讨逆战争,向世人传递一个信号——赵宋是金国可以信任的唯一朋友,赵宋是唯一合法的汉人政权。是不是很有范雎的远交近攻思想呢?
秦桧立足于道统与政统,认为伪齐刘豫是逆贼,于情于理都要讨伐!事实也证明,伪齐政权的存在很尴尬!金对他不放心,宋对他讨伐!也就是说,在1135年,秦桧提出自己的国策时,秦桧找到伪齐的软肋,同时也摸透了金人的心理。

赵构对秦桧的这个国策,非常认同。不久,秦桧重回朝廷。

而1137年,淮西兵变时,秦桧已经是枢密使。

和与战,实力说话,战略正确,就会越打越强。而不是纸上谈兵,每天意淫。小时候读说岳,感觉咱们汉民族牛逼,真的能打!就是秦桧捣乱。小时候看武打片,西洋拳被中国武术秒杀。现在一个徐晓东就让中国武术走下了神坛。但,中国历史上,被意淫成神的人,依然麻痹着这个民族,所以必须推倒,还一个求真务实民族风气!这个风气的形成,中华民族才会成为真正的战神。
楼主 水煮权力0502  发布于 2020-05-16 19:54:16 +0800 CST  

淮西兵变(6)

1135年,秦桧给高宗上国策后,不久启用,一年多后成为枢密使,主管军务。从一个侧面看出,秦桧的国策得到了高宗的支持!也得到了张浚的支持。
当1136年,淮西战争结束后,惯例:总结——检讨——表扬。其他环节不重要,检讨环节很要命!你还不知道宋朝文人的厉害?各个军事统帅做的都有问题!做的最差的就是刘光世,表现不错的是岳飞(岳飞听话,战场没有什么)。这下,刘光世就被推上了焦点访谈,再加上谏官与察官的弹劾。刘光世走人已是定局。
问题是谁来接管刘光世的军队?这个问题非常棘手,这也是刘光世走人的传闻流传了很久,也不见立即执行的原因。还有一种可能,就是刘光世以退为进,等舆论平息后,胜利度过难关。张俊与韩世忠,对吞并刘的军队很淡漠!岳飞却表现出异常的积极,不仅仅表达了自己的意愿,还表达自己积极进去精神。并且给高宗讲了自己的战略!就是岳飞的这个战略方案,并且一再坚持,关闭了他并军的大门!岳飞并军失败后撒起性子,为他后来的死埋下伏笔。

楼主 水煮权力0502  发布于 2020-05-17 09:52:17 +0800 CST  

淮西兵变(7)

岳飞的战略:
以荆襄为大本营,攻取关、陕,再夺取两河。
岳飞的意思是:狗是刘豫,主人是金,把主人打败了,狗就废了!岳飞直接挑战的是金,这与赵构和秦桧的战略相抵触。为此,岳飞赴朝述职时,高宗专门与岳飞交流过他的战略。
赵构说:你把刘光世的兵带走,进攻关陕,需要多久?
岳飞说:三年吧!
高宗说:这三年中,如果刘豫进攻淮西怎么办?
岳飞:韩世忠与张俊顶着!
高宗:三个集团军都吃力,两个行吗?失守怎么办?
岳飞无言以对!

史书的记载很少,但肯定都想说服对方,史书还记载岳飞与张浚翻脸,很有剑拔弩张的意思,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岳飞与统帅部战略分歧严重,谁也没有说服谁。赵构也不可能把刘军交给岳飞指挥了,史书记载执政张守提醒高宗——对岳飞要安抚——一个刘光世就让朝廷焦头烂额,如果岳飞再出乱子,就不得了!但岳飞还是出了乱子,幸亏朝廷清醒,对岳飞既往不咎并安抚之。让淮西兵变的危机没有造成大的伤害。
楼主 水煮权力0502  发布于 2020-05-17 10:08:29 +0800 CST  
淮西兵变(8)

战略问题,是最核心的问题!也是最容易出乱子的问题!想当年,毛泽东与张国涛在长征期间,不是因为战略分歧差点火拼;在靖康年间,东京城下,金国的两位元帅宗翰与宗望,为争夺战略主导权而争吵不休,就在这一年,失败的宗望病世,有怎么巧的事?…… 战略问题,对于一个国,一个集团来说,那是天大的事。

秦桧的战略无疑是站在金字塔顶端的!因为他了解全局,对金与宋的国情了如指掌。可在当时——1137初。南宋朝廷急需要解决两件事:
第一,刘光世军队归谁节制;
第二,统一军事战略,就是要求各个将领能够贯彻执行秦桧的战略构想。

对于这个战略构想,刘光世不支持,坚持对伪齐采取守势;韩世忠坚决支持这个战略;张俊是服从朝廷指挥;而岳飞表态不支持朝廷的军事战略,依然坚持自己的战略方案。在这样的情况下,让岳飞并军的可能性基本为零。
尽管高宗极力安抚岳飞,岳飞还是做出了出格的事!这是在战争年代,朝廷急需能够打仗的人,如果在和平时期,估计岳飞就挂了!
岳飞擅离职守这件事闹的大小官僚无人不知,赵构总的给百官一个满意的答复吧!聪明的赵构把这件事归为岳飞的性格缺陷,明眼人都知道:这是赵构给自己找了台阶,给岳飞架了把梯子,都安全着陆了!也让百官闭嘴,大家又觉得君臣和谐!
说真的,赵构真他妈的聪明!赵构处理棘手问题的能力真不是盖的!
楼主 水煮权力0502  发布于 2020-05-17 17:54:45 +0800 CST  
淮西兵变(9)

为什么岳飞要制定一个与朝廷意见相左的战略呢?目的只有一个:就是希望岳家军常驻荆襄,而不被调动到其他战区。而岳飞一再强调荆襄战略的重要性,曾上书赵构,希望增加荆襄战区兵力,高宗一直没有容许。刘光世去职,岳飞认为机会来了。他确实有机会,那就是,岳飞的战略思想必须向朝廷靠拢。可是岳飞能够靠拢吗? 高宗与岳飞的想法根本就没有共同点!高宗想让岳飞并军后,让荆襄集团军的战略重心东移,增强两淮的军事力量,希望岳飞并刘光世军后,统一指挥两大集团军,增强在两淮对伪齐打击力,毕竟是两大集团军合并。高宗想通过整合淮西军队,对伪齐进行致命打击!

重点强调:是两淮打击伪齐。

为什么是两淮呢?因为这里作战,不容易激化与金人矛盾。给金人的信号是——发动战争是针对伪齐,是讨逆。

可岳飞并不想战略东移,不想离开荆襄大本营。而是要把刘光世集团军带到荆襄。这与南宋统帅部的预期相差太远了。张浚与岳飞大吵也就正常了。张浚,右相,主管军务,是仅次于赵构的二号人物。岳飞,荆襄集团军司令。明面上是这两个人吵架,其实是赵构与岳飞的吵架。最后并军泡汤。但赵构还得安抚岳飞,卿忠,卿所言极是,卿精神可嘉……。这都是帝王驾驭臣子的套路。但岳粉总说这是岳飞忠于赵构的证据,看看赵构与其他将帅的书信都是这个味。
为什么张浚与岳飞吵架啊?归根结底,还是战略分歧。统帅部既然制定:和金,讨逆(伪齐)。那么就必须制定可行的实际操作方案,这个方案就是——从淮西进攻伪齐。
可岳飞坚持出兵京洛,威逼两河与关陕,这很容易激化与金人的矛盾。因为这是战略敏感区,是金国不会丢失的战略要地,所以,岳飞的战略被统帅部否决了。大家也知道:为此岳飞耍起性子,……
楼主 水煮权力0502  发布于 2020-05-18 11:20:30 +0800 CST  

楼主:水煮权力0502

字数:64162

发表时间:2020-05-13 23:21:46 +0800 CST

更新时间:2020-08-04 16:10:10 +0800 CST

评论数:8738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