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说春秋



说到春秋,我们或许认为是两个季节,不过它是一段历史,一个血与火的历史,一段纷争和发展的历史。由于周王室遇到前所未有的危机,岐周一带干旱地震和游牧民族齐上阵,不仅如此天子为了自己的尊严竞和岳父干了一架,不幸姜还是辣,天子挂了,周平王在战火纷争选择东迁,东迁之路,想必周平王的心情是复杂的,在诸侯国的军队护送下,才来到洛邑,到了洛邑又开始分封,也许这位天子没有明白分封制带来的危害,就是让周王室陷入万劫不复的深渊。不过周平王依旧如此,一件错误的事情只会让一个王朝不再苏醒。
东迁,周王室的不归路,也是天子为了安稳无奈地选择,这段历史在痛苦中展开,好在这个纷争的时代,诸侯们没有一个统一天下的魄力,所以周王室得以苟延残喘,天子不行了,自然就有人想行,好在的诸侯只想土地和更多的百姓,其实他们只想让自己更加光鲜一点。当然这时候的诸侯没有吞并天下的实力,但是借着天子的力量平衡各国的关系,使得自己成为霸主,霸主听起来很好听,但做起来却是很难做,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吴王夫差、越王勾践,至于那个道义上的小丑宋襄公,只不过给残酷的战争加以一丝搞笑的情节,好在搞笑没有持续,否则春秋史更加吸引观众。
第一个想牛的人,便是周宣王的后代,和周天子也算是自己人,在没有诸侯强大的时候,郑国成为小小的霸主,可惜这个时代不以灭掉别的诸侯为准绳,郑国又是大家都想要的地方,所以争霸的故事便在这个国家消失了。
当然这个时代对于郑庄公来说,还是周礼余温尚存的时代,所以和周王室不能直接翻脸,何况庄公还有一个“讨厌”的弟弟,万一周天子一激动,册封弟弟,庄公就尴尬了,好在庄公能装,他靠装成就了一切,霸主就这样来了,也许万事开头难,庄公也是如此,面对家庭和天下,他逐渐改变一切,这或许就是他的高明,这或许也是他的自私和冷漠,不过这就是政治。
齐国,姜子牙的后代,本来身为周军军事的姜子牙,地位显赫,把他封在齐地,周王室的目的很简单,对付东夷和不臣之人。齐地是个好地方,一有平原和山丘,平原较大,农业可以自由发展;二有鱼盐之利,盐是个好东西,大家都想要,而姜子牙和他的后裔占据了便利之地。齐国享受这等经济红利,在强国的道路不断地强大自己,在郑国风头已去的时候,他成为又一个牛人。
楚国从山林开发开始,算是一无所有,到春秋时期,成为南方一个重要的大国,其奋斗之艰难,恐惧只要楚人才明白,这样自强不息的国家,在春秋的前期,可谓好运连连,一个国家的强大在春秋注定了他光荣地历史之路。
周天子不会想到这一波接一波的争霸,而自己成为别人的工具,也实属无奈,中原诸侯打起了尊王的口号,周天子肯定会开心一段时间,而这个口号谁又想到只是口号,齐桓公不会因为自己的强大,让周天子也强大一次,同时齐桓公消失十几年后,晋国又开始它的梦想,在西边秦国也不甘示弱,总想参加这个争霸运动会,而楚国念念不忘,问鼎中原,这下中原好不热闹,三个诸侯齐上阵,打得不亦乐乎,再说齐国曾经的霸主也不想默默无闻,大国相争受伤的总是小国,在这时候小国的消失已成必然。
楼主 拿破仑十一号  发布于 2019-11-15 09:28:55 +0800 CST  
第一章 周王室的衰落
武王在位没几年就病死了,很快换成了儿子成王,可是成王年幼,只好周公摄政,辛苦干了七年,最后随武王而去,也许少年天子受到周公的教诲,所以谨记周公的治国之道,也算是兢兢业业,致使国家安定,农业年年丰收,百姓安居乐业,周朝也迎来近二百年的繁荣。不仅如此周朝的影响,甚至直接影响到了肃慎,也就是后来的满族,这里就是东北地区。东夷也算是俯首称臣,所以周朝过了舒心的日子。
成王去世之后,天子之位就由康王继任,他也是法先王的代表,谨守周公留下治国理念,不仅如此,也是兢兢业业,这一段时期百姓安居乐业,可以说国泰民安,《史记》有这样的说法,是:“故成康之际,天下安宁,刑错四十余年不用。”为什么会这样呢?笔者认为当时处于社会恢复阶段,周朝统治者比较注重农业,所以社会才出现了一片安宁的景象。
康王死后,王位传到昭王的手中,昭王时期就开始对外用兵,他对哪里动武?这人喜欢和楚国搞紧张关系,三次伐楚,最后终于在楚地壮烈牺牲了。为什么他对楚地情有独钟,自然是楚族迅速崛起和壮大,使得周王室不得不压一压楚族的势头,结果楚人玩起了游击战,周天子挂了,周王这一死在天子的形象上,可是致命一击。
即位的就是穆王,这个天子更是对战争情有独钟,在笔者翻遍史料发现,他虽然四处出击,但是绝对不去打击楚国,看样子是在祖辈那里得到了教训,战果如何呢?对西边,重点打击犬戎,犬戎很郁闷,被跑了,不仅如此还损失了五个首领,同时穆王的战利品就是:得四白狼四白鹿以归。不过也产生一个后果就是:自是荒服者不至。这个很容易理解,你老打他,他自然会远离你。但是穆王觉得西边我是胜利了,南边不能惹,那么来东边吧!他找到两个打击对象,一个是淮夷,一个是徐戎,自然打击就干呗,不过东征胜利了,但是穆王得到一个“好名声”,就是穷兵黩武,而战争大量消耗了周王室的实力。甚至史家认为周朝的衰落和这位天子有关。(中间省去五百个字,暂不发表)而且穆王超长待机,五十五年的天子生涯,也难免不会犯错。
楼主 拿破仑十一号  发布于 2019-11-15 09:44:45 +0800 CST  
(省略八百字)接下来就是大名鼎鼎的厉王,不过在史料中他是暴君,可是史料说了西周从穆王开始,一直在下坡路,到了这时候已经有五六十年,基本上周王室由天下之主变成了穷鬼,在《礼记》有这样的记载,就是周天子不得不“下堂而见诸侯。”也就是说厉王接手是这样的烂摊子,厉王很郁闷,甚至楚国给了一个难题,就是楚国国君给自己三个儿子封王,可见周天子的威信已经大大地减弱了,结果周天子一发飙,楚君还是选择了放弃。这时候周朝遇到一个难题,就是严重的财政困难,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他就任命了荣夷公为卿士处理这件事情,荣夷公接手做了这样的决定,就是以后山林和河泽的资源,不准人们使用,致使民怨四起,也是诽谤的语言到处都是。所以厉王继续弹压,派出更多的人监视百姓,只要被举报立刻处死,害得那些人只好“眉目传情”,这时候厉王反而得意,《史记》写到:“大夫芮良夫谏厉王曰:王室其将卑乎?夫荣公好专利而不知大难。夫利,百物之所生也,天地之所载也,而有专之,其害多矣。天地百物皆将取焉,何可专也?所怒甚多,不备大难。以是教王,王其能久乎?夫王人者,将导利而布之上下者也。使神人百物无不得极,犹日怵惕惧怨之来也。故颂曰‘思文后稷,克配彼天,立我蒸民,莫匪尔极’'。大雅曰'陈锡载周'。是不布利而惧难乎,故能载周以至于今。今王学专利,其可乎?匹夫专利,犹谓之盗,王而行之,其归鲜矣。荣公若用,周必败也。”他对这些语言无动于衷,认为还是暴力好,叫百姓干什么就干什么?只是一阵见疗效,包治一切乱民,百姓自然是忍着,忍了三年忍无可忍,国人就暴动了,这下厉王无奈赶紧撤吧,他逃到外地,再也不敢回镐京,这下诸侯们一商议,大家共和,共同管理国政。
不过共和没有坚持多久,毕竟诸侯们,姬姓诸侯最多,等到了厉王死在外地,大家一合计就让太子即位,这就是大名鼎鼎的周宣王,他一即位就让周公和召公辅政,又恢复了厉王之前的田赋,废除周厉王的山林措施。随后他便为讨伐犬戎做准备,模仿戎狄的战车,修建了战车,可见中原王朝的战车不适合野战,宣王又在训练军队,就让太师(伊氏),司马休父(程伯休父)指挥,接着宣王就命令大夫秦仲讨伐西戎,随后又让尹吉甫率领军队讨伐犬戎,打到了太原,并且取得胜利,改变了共和时期的局面。随后周朝又把矛头指向了楚国,派出了方叔率领军队讨伐,打败了楚国,随后又震慑韩国,派出了蹶父到韩国,之后韩侯(这里的韩国不是当今的韩国,也不是战国七雄时候的韩国,是西周一个诸侯国。)来朝贡。随后召穆公率领军队讨伐淮夷,这件事在《诗经》中《江汉》说道:“《江汉》,尹吉甫美宣王也,能兴衰拨乱,命召公平淮夷。”这时淮夷遭受灭顶之灾,使得之后的周朝东方已经安宁,这时讨伐的淮夷中徐戎,宣王也是亲征徐戎,又让皇父和休父跟着周王一起讨伐,一直打到淮水。《诗·大雅》:“王奋厥武。”又:“王命卿士,南仲太祖,太师皇父。整我六师,以修我戎。”又:“王谓尹氏,命程伯休父。左右陈行,戒我师旅。率彼淮浦,省此徐土。”这时连徐戎的首领都逃走了,很久没有回来,不过宣王却回来了,这时他又安排了召穆公,管理东方,不断地警戒徐戎,在西方却发生了一件事情就是西戎再度与秦仲战争,秦仲战死。随后天下就安宁了为了给诸侯入朝做典范,所以周王褒赏申伯,随后宣王命令樊侯仲山甫筑齐城,《诗·大雅》:“王命仲山甫,城彼东方。”
不过晚年的宣王穷兵黩武,比如周朝就对条戎、奔戎发起了进攻,可惜周军败绩,这样也使得戎狄渐渐地强大起来,周军又对姜戎,两军战于千亩,周师还是失败了,这时已经打到宣王继位时他亲自耕作的地方,严重威胁到周朝的统治,戎人灭掉了姜侯的城邑,在晋国人打击下,这些人撤退了,当然戎人已经到了太原一带,周师又打败了申(申蓉)的军队,最后宣王干了一件不该干的事情就是杀掉杜伯,他的孩子隰叔逃向晋。总体上宣王维持了周朝现状,但是戎狄却开始向周朝发起进攻,又战胜了周军。也就是说宣王把周朝最后有生力量都浪费了,致使后来西戎可以长驱直入,他便是西周掘墓人之一。(一下一千字,暂不发表)
楼主 拿破仑十一号  发布于 2019-11-15 09:53:18 +0800 CST  
第二章 西周灭亡
一、美女褒姒
不知道为什么在古代亡国的时候,总会出现一位超级美女,她的功能就是让国王忘记了自己的本职工作,而且完成亡国的伟大历程,这位超级美女便承担所有的罪责,至于天子本人则是天子无罪,臣罪当诛兮,也许吧!天子无罪,美女有罪,便罪在不赦。可惜天子也是人,也是一位男子,歌词中唱到:爱江山更爱美人,无数英雄好汉宁愿孤独。这是一首歌词,也许也是亡国国君的特性,爱江山更爱美人,但是周朝到这一步,想必需要的是彻底的改变。而史料记载只是亡国之君如何昏庸?如何花天酒地?如何将一个伟大的王朝,整成末日之歌。那不是历史的真实,真实在哪里?
不知道为什么美女总能恰到好处地出现,好像就有一位上天安排好的,等着天子宠信,那么这上天也太不地道。
女人没有诱惑国君的能力,而是国君在女人身上找到了某一种寄托,安逸的生活使得他们忘记了艰苦奋斗的年代。这也只是我的推测,谁又能知道幽王的想法,如果真的知道想必这位国君没准就不是昏君,他的身上发生太多的故事,“烽火戏诸侯”为搏一个女子的微笑竞点燃烽火台,那是国家重要的军事设施。不过幽王有没有烽火台,如果没有,他是怎么点燃烽火台,再一个周朝的军队是靠什么传播军事情报?
再说了政治就是在斗争,而对于要灭亡的西周来说也是如此,复杂的政治形势也许在幽王显得更为诡谲多变,再说周朝从建国之后,积累了大量的社会矛盾和制造无数个不稳定因素,它们也会一起发力。
也许那时候拥有天子之位的幽王只想找到做天子的感觉,便拿王后和太子说话,从这个故事来说,似乎有另一个原因,而不是幽王单单宠信褒姒,那么这个原因是什么呢?就让我们来看褒姒的故事,从中得到一些答案。
时间还是回到了公元前七八二年,年轻的幽王刚刚继位,前几年他的老爸为他安排了一门亲事,嫁过来的夫人来自申国,这是一场政治婚姻,年轻的王子当然明白,他看过了王后之后,便失望了,心想:可不可以有一场自己做主的爱情。
申国的国君,便是宣王的舅舅,他们世代通婚,目的只是为了维护特定的权力。
这一年晋国世子回到自己的祖国,便杀死了国君,国人随即拥立这位公子。
这样看似普通的存在,其实其中含义却略有不同,原有的继位秩序被打破,似乎也拉开了周礼被颠覆的历史。
奇怪的是周王室并没有相关表示,要么已经默认这一事件的结果。
就在宣王时期,鲁国公子伯御弑其君懿公戏,就没那么幸运了,十一年之后周王室还是灭掉了这个弑君的存在,史料记载是因为天子喜欢这位公子,他在位期间,便对周天子爱答不理,因而导致灭国之祸。
不过幽王还是梦想自己的神仙妹妹,也许感动了上苍。
就在这个时候,一个美丽的女子出现了,说到了她的美丽,可以倾国倾城,足以让人忘记一切烦恼。
楼主 拿破仑十一号  发布于 2019-11-20 23:04:03 +0800 CST  
这个女孩单纯可爱,漂亮,闭上眼睛,一朵花儿绽放,绽放在春季,艳丽无比,也许是上天安排,这个女孩出现就赋予神话光环。
这个神话起源于夏朝末期,孔甲喜欢奇珍异兽,尤其是对龙的喜爱,结果就感动了两条神龙,他们慕名而来,就为一次自我介绍,来到夏朝的宫殿便留下了一句话,就是:“我们是褒国的君主。”夏天子吓得灵魂出窍,连忙跑到巫师那边寻找答案。
巫师折腾了半天,给出了这样的答案,就是:“杀掉它,还是赶走它以及留下它都是不吉利的。”夏天子一听就蒙圈了,怎么办,怎么办都不行,唯一的方式就是找一个盒子 把这东西藏起来,是什么东西,就是这两条龙走后,留下了奇怪地液体,看着像精液,可是司马迁却是涎沫,总之成分不明。
于是陈设布帛,书于简策,向神龙祷告,龙走后留下涎沫,被盛在匣中收藏起来。不知道这些人是怎么做到的,想必是神话,当然有特殊的法力,总之神龙留下的东西都被藏起来了。这个东西后来就传到了周朝,没有人敢打开。后来因为周厉王好奇,很想知道里面是什么东西,便打开了这个东西。一滩黏液,怎么清洗也无法清除?最后周厉王想到了奇怪地方法,就是让宫女脱光衣服,在这里的庭院中大声呼叫,这摊粘液就化成了黑色的蜥蜴跑到了王的后宫,奇怪了,不是在王宫吗?再说这是神龙留下的东西,结果变成了黑色的蜥蜴,话又说回来,夏朝就是龙的化身,神龙自然来自于此。
这当然是神话,司马迁把记到较为严谨的《史记》去,接下发生的事情更为离奇,后宫有一个宫女年龄刚满七岁,不幸的是从中经过,这个蜥蜴便像中了小姑娘,等到她过完笄礼之后就怀孕了,因为不知道孩子的父亲是谁,所以宫女十分害怕,一生下来就把这个孩子扔掉了。
到了宣王时期,就有一首童谣是这么唱的“檿弧箕服,实亡周国。”结果天子立刻下令巡查,正巧有一对夫妇卖这两样东西,他们听到巡查之后,便开溜了,在逃跑过程中居然发现了宫女丢弃的女婴,神了,孩子居然没有饿死,这对夫妇就收养了这个女婴,最终他们跑到了褒国。褒姒是这么个由来,当然这里有一个问题就是宣王在四十五年,褒姒的年龄多大?在周厉王统治末期的故事,周厉王死后,还共和了十四年,五十多岁的老姑娘,幽王会喜欢?这就是一个神话,神话不可信,但是神话背后的力量却是人为操纵的。
上三代时期,夏商周的灭亡几乎都要和美女有关,导致王朝的美女故事是越来越离奇,明眼人一眼就知道,故事是人编的,可是却出现正史之中,而且较为眼睛的司马迁所记录。
当然这个故事笔者不是好奇,而是对编故事的人感到失望,他们把亡国的罪责让给美女,可惜那柔弱的身躯怎能背负这么大的罪名。
褒姒来自褒国,这一点或许不假,那时候想必她还是一位天真善良的姑娘,对国家大事是一窍不通,没准她是哪个贵族的千金,周天子想必不会降低身份和平民甚至贱民结婚,何况还是来历不明的来做天子的妃子,从这里来说这个故事自然是说不通的。
美女甚是可爱,在褒国无忧无虑地生活,褒国在今天陕西省汉中市北面,这里位于汉中盆地,也算是较为丰饶的宝地,在这里就有褒城镇,也发现了那个时代的遗址。在夏商周时期,这里的人民过着平静的生活,想必褒姒也在其中。
楼主 拿破仑十一号  发布于 2019-11-21 06:44:27 +0800 CST  
三、祸不单行
就在周王室遇到严重财政时,在幽王二年,关中一带就发生了大地震,震源就在岐山附近,《国语·周语》记载"西周三川皆震。是岁也,三川竭,岐山崩",想必这是幽王不敢想象,也是当时的执政者始料未及,这场地震的爆发等于在周民的心上撒了一把盐,本来就贫瘠的他们真是祸不单行。再说岐山是西周王室的龙兴之地,其影响远远超过了它的危害,有的书籍直接写到:“烨烨震电,不令不宁。百川沸腾,山冢萃崩。高岸为谷,深谷为陵。哀今之人,胡潜莫惩。”就连现在地质学者也推测,至少在七级以上。地震导致三川干涸,岐山崩裂,周王室也对此无可奈何,因为救灾需要大量的物质投入,可是周王室没有,所以周王室只好紧急征税。当然这样做的原因是因为宣王留下的烂摊子,没钱、没兵和土地人口急速减少,这场地震正好来源于岐山,也就是周王朝镐京周围,可以说对周王朝的影响胜过戎狄。对这时雪上加霜的经济来说,无疑是灭顶之灾,幽王估计没有清闲的份,至于寻欢作乐,显然不是不可能的,在这种情况下吗,他唯一想到的就是增加税收。
在历朝历代,加征税赋是挺危险的一件事情,而周朝只好这么做。这样做的后果实际上和周厉王的禁山差不多,但地震发生了,救灾刻不容缓,所以周王室也本着一切为了救灾,便开展救灾活动,毕竟这是自己龙兴之地,救灾不及时无法向天下交代。不过不幸的事还是发生了,就是泾河、渭河和洛河出现了干涸的现象,对于救灾来说,这个局面便是雪上加霜,幽王也只有伤心的份,心中肯定一万个“天呀,救救我吧!”可是老天继续发威,尤其是干旱肆虐,我们要知道当时长三角、京津冀的经济圈都还没有出现,周王朝的赋税也是有直接管理的民众和诸侯们进贡,其实诸侯进贡占比不是很大,周王朝直接管理的地区,有镐京附近和洛邑附近,由于代代分封诸侯,比起周王朝刚建立的时候,天子管理的京畿地区已经缩小了很多。
本来想着地震发生了,只要及时救灾就可以了,现在水源出现了枯竭,再说周王室财政已经被宣王花的干干净净。岐山也被周王室看着龙脉,现在龙脉断了,这么大地震吓坏了太史,他看到了这么大的灾害,便这样说:“周将亡矣。夫天地之气,不失其序;若过其序,民乱之也。阳伏而不能出,阴迫而不能蒸,於是有地震。今三川实震,是阳失其所而填阴也。阳失而在阴,原必塞;原塞,国必亡。夫水土演而民用也。土无所演,民乏财用,不亡何待!昔伊、洛竭而夏亡,河竭而商亡。今周德若二代之季矣,其川原又塞,塞必竭。夫国必依山川,山崩川竭,亡国之徵也。川竭必山崩。若国亡不过十年,数之纪也。天之所弃,不过其纪。”想必幽王听到了十分地郁闷,心想:你不想着去救灾,反而在这里唉声叹气。不过这一些灾难的到来,足以让周王朝措手不及,地震、山崩和干旱,足以毁灭王朝的灾难,人民还是哀鸿遍野,农业区受到了灭顶之灾,这一点才是主要的,可是幽王拿什么救灾,拿什么维持当时的秩序,我们没有细想,司马迁也没有细想,或许他没有看过那么大的地震,或许汉王朝的经济实力足以让周王朝震撼一番,总之一切好像停止了,一切又好像在无声中慢慢地发展。百姓是怨声载道,可见周王朝的救灾是不力的,这一点不能怪幽王的无能,而是他的无可奈何,周王朝真是祸不单行,何况幽王本身对自己的婚姻也是一肚子意见,但是时间不允许。
不过话又说回来,当幽王看到这个局面,肯定也认为这是上天的惩罚,令我们感到奇怪的是,周王室在地震发生之后,只是征税,并没有具体的活动。而太史直接说十年之后,西周必亡,当然这是祸不单行,一连串问题集中发生,给人的感觉就是天要亡西周。
楼主 拿破仑十一号  发布于 2019-12-02 13:06:03 +0800 CST  
各种问题的出现,似乎在说这时候的气候地质较为恶劣,同时它们也会发作用于农业,游牧业和人们其他活动,可以说对周朝的经济是一个致命的打击,起初人们就不看好太师和皇父的执政,如今更是如此,但是地震并没有直接灭亡周朝,周天子依旧还是周天子,想必西周也逐渐在地震的影响缓过来。倒是三川都干了,笔者认为是冬季,而在当时的环境下,较为干旱的气候使得河水干涸,或许河流上游出现堰塞湖,而古代对付干燥的气候,唯一就是祭拜山神,想必幽王没少忙活,祭祀天地,祭祀祖先,这种活动一个也没有少,但是同样带来财政的问题。
西周是一个以农业为基础的国家,西周王朝实行分封制,诸侯只负责部分赋税和战争义务,但对这个灭顶之灾也是睁一眼闭一只眼,周天子也很郁闷,只好继续救灾,维持百姓的生命,但是但是影响范围很大,怎么能够维持。
这里笔者有一个疑问就是,我们经常去讲历史故事,但是它的真实性是不是可靠呢?三川皆震和三川干涸有没有因果关系,而岐山崩裂的原因很有可能和堰塞湖有关,这样带来的危害很大,百姓也是苦不堪言,周王室则因为地震一无所有,所以才会初增税,但是这些事情的发生,使得人们更是苦不堪言。我们没有发生周民的举动,也没有出现国人暴动的迹象,想必周天子还是较为及时处理地震的危害,但是地震的阴影岂是说除就能除掉的。
楼主 拿破仑十一号  发布于 2019-12-02 13:07:00 +0800 CST  
四、褒国和申国
虽说西周因为地震元气大伤,但是也就在同时,周军发动了对郐国的进攻。
周人派出王子多父和晋侯,可谓一路凯歌,郐国消失了。
再次提到褒国,这个国家和夏后氏有比较密切的关系,曾经参与过武王伐纣,它和周王室的关系十分密切,而且世代是姻亲关系,所以褒姒成为幽王的妃子,自然是顺理成章,至于褒姒有没有在幽王之前有浪漫故事,想必是不可能的。那时候虽然相对于后来来说,男女没有那么多约束,其实还是有一定的约束。在《史记》中幽王的王后是申后,在古代女子嫁给天子,必然和政治有关,女子在出嫁之后获得地位也是和父家的政治地位有直接关系。
那么有一个问题摆在我们的前面,就是褒国和申国的政治地位,谁高谁低,申国前面说过,是宣王的舅舅所封的国家,论理和周朝的关系很近,周朝除了会考虑政治地位,还有一点,周朝是一个在家族的基础上建立的王朝,宗法制在这个时期十分盛行。而褒国只是和夏后氏关系较近,是否较近也是一个历史说法,周天子和其联姻完全是政治上的考量,所以在周朝时期,很明显申国要高于褒国,再说褒国在今天汉中一带,在周朝统治中处于相对边缘的地位,所以褒姒在幽王的宫廷中,地位可想而知。
而史料给了我们一个答案,就是在幽王三年,周天子便宠信褒姒,在那个礼法等级森严的国度,幽王这么做绝对是离经叛道,所以在《史记》中用这样的记载:“三年,幽王嬖爱褒姒。”可见当时的官员们对此是不满意的。
我们知道幽王可能是一个“被宠坏的孩子”,但是面对王室的财政危机,他肯定十分头疼,再说申后也是大家闺秀,自然一言一行合乎礼法,这对身处困境的幽王来说,绝对又是一个苦恼,比如现在的男子上班之后,回到家中遇到全职太太,结果对他一言一行合乎礼法,一切都按照礼法的方式安排生活,幽王很想轻松一下,结果又回到了工作中去,所以时间长了幽王必然会讨厌申后。
还有一点可以肯定他们结婚时间很长,这样反推幽王的年龄应该不是十几岁。不过史料没有确切记载,所以这一点也是推理而已。
综上所述,幽王和新进宫的褒姒很有机会走到一起,因为褒姒的地位很高,再说她绝不会是一个弃婴,不然很难嫁入立法森严的西周王宫,她的地位很有可能是褒国的君主或者大臣的女儿。
楼主 拿破仑十一号  发布于 2019-12-02 13:07:49 +0800 CST  
五、灾难继续
也许上天真要灭亡周朝,就在幽王三年的冬天突然出现大震电,也就是冬天出现雷雨交加的现象,而雷声很大,也有人说这是苍天示警,关于苍天示警的故事古而有之,但是形成理论,要在西汉武帝以后,而在周朝当然也有这种可能。因为周朝敬天,一些自然现象必然是上苍的处罚。
幽王肯定是坐卧不宁,苍天示警,在《诗经·小雅》中这样记载:“晔晔震电,不宁不令。”这首诗歌据说写在幽王六年的十月,大有一种怀才不遇的感觉,总之就在幽王时期产生的诗歌,便有说服力。总之气候不是很好,糟糕的气候使得西周的官员痛苦不堪。
再说最早的记载并不是说雷电产生于炎热的季节,也没有具体的发生时间,所以说雷电的出现也是正常,并不是苍天示警,因为雷电发生于幽王六年的十月,按照周朝的历法就是八月,出现雷电自然是正常的。
就在次年,作为西周的屏障秦人讨伐西戎,这个史料就是秦庄公长子世父讨伐西戎的故事,这个故事来源于《史记·秦本纪》,其故事是:“庄公居其故西犬丘,生子三人,其长男世父。世父曰:‘戎杀我大父仲,我非杀戎王则不敢入邑。’遂将击戎,让其弟襄公。襄公为太子。"襄公二年,戎围犬丘,世父击之,为戎人所虏。岁馀,复归世父。”按照记载来看,这时候和西戎基本上是对峙,世父之所以要讨伐西戎,原因在于祖父被西戎所杀,而她所做的就是守西犬丘,唯一让秦人感动就是,他把国君的位子让给自己的弟弟,而自己却身先士卒,率领军队与西戎作战,开始想必有些成果,但是后来却逐步退守犬丘,世父还是一马当先,出城作战,结果被被俘虏,西戎也想敲一下秦人的竹杠,秦人也是积极奔走,所以用了很长一段的时间,西戎放回了世父。这场战争从根本上来说秦人败了,也使得秦人遇到戎狄也会避而不见,或许他们知道应该发展自己,所以首先选择避开戎狄,这对西周来说也是一个打击,它的西部屏障被动摇了。
想必这一点幽王应该知道,不过幽王依旧是我行我素,也就在这一年出现了“夏六月,陨霜。”不知道这个现象是如何发生的,还是后来的史家为了说明西周王朝灭亡是必然的证据之一,也是幽王不理政事的结果。在周朝就有天子不推行善政,必然遭受天谴,不过在《诗经·小雅》中有这样的记载:“正月繁霜。”就有一种说法,正月就是夏天的四月,而周朝又是以十一月为岁首,所以这里的正月变成了周朝时期的六月,原来六月飞雪是这样来的,并非冤情所致。这样幽王自然会习以为常,而后人的看法则是周朝果然要灭亡,所以天降白霜用来示警。对上的说法,笔者存疑,周朝的正月应该是十一月,而六月则是四月份,四月或许可能出现白霜,这也只是可能而已。
楼主 拿破仑十一号  发布于 2019-12-02 13:31:28 +0800 CST  
六、宠信褒姒
《史记》把周朝的灭亡归结于幽王宠信褒姒,上文笔者说了为什么申后和褒姒在一起,褒姒更容易得到幽王的信赖,因为褒国出现在周朝的边缘,对西周礼法的认知没有申国那么全面,所以褒姒没有得到完整的礼法学习,所以女孩子的天性得到了绽放。
想必在褒姒进宫后,第一时间就让幽王眼睛一亮,至于褒姒多么漂亮,史料并没有具体描写,只不过是幽王眼中的西施。《史记》只是提及幽王宠信褒姒,他们生一个孩子就是伯服,看这名字就是幽王眼中的第一个,其他的孩子都被秒杀了。也许幽王是一个爱憎分明的人,宠信褒姒,必然爱她的孩子,这就成了史家说幽王的罪责之一,别忘了幽王是伯服的父亲,而幽王和褒姒也许是真心相爱,下面按照史家的观点就是幽王犯下的大错,什么大错呢?幽王很想废黜原来的太子,原太子叫做宜臼,是申后的孩子,自然也是幽王的孩子,由于他讨厌自己的王后,因而幽王连王后和儿子一起嫌弃,这里就是幽王的不满,为什么会这样?
可以想象一下,王后因为关系很近,才嫁入王宫,而褒姒关系较远,二者本身地位就已经分明了。《史记》用大篇幅说了褒姒的传说,但是只是一个传说而已,褒姒也是出身贵族,只不过这个贵族和周王室关系较远,因而只是妃子。
在幽王五年,幽王做了一件轰动全国,就是将王后和太子的位子一并废黜,这下惹下大祸,触动王后背后的政治利益,《史记》记载:三年,幽王嬖爱襃姒。襃姒生子伯服,幽王欲废太子。太子母申侯女,而为后。後幽王得襃姒,爱之,欲废申后,并去太子宜臼,以襃姒为后,以伯服为太子。周太史伯阳读史记曰:“周亡矣。”幽王也算是一个有个性的人,但是这同时废黜,把事情搞大了。《史记》还说:当幽王三年,王之後宫见而爱之,生子伯服,竟废申后及太子,以襃姒为后,伯服为太子。太史伯阳曰:“祸成矣,无可奈何!”也就是说太史对此持反对意见,认为幽王这件事做了,就等于捅了天大的篓子,太子宜臼一看,并和老娘商议,结果是连夜离开了镐京,回到了自己的姥爷家,历史总是那么奇怪,申侯在接到这个结果之后,想必也没有表示,或许他在做下一步应对。
为什么幽王要这样做,在《竹书纪年》中,新太子的拥立要在三年之后,可以这么说当时拥立新太子的阻力很大,原太子姥爷虽然有意见,但是不好说,政治婚姻本身就是一个赌注,不过幽王继续宠信自己的爱妃,也很想让她变成王后,但是这些事情要慢慢来。就在幽王五年,他还干了一件事情,就是让皇父修建新的都城于向,很显然幽王也在做准备,他希望有更多的军事据点,但是周王室已经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就算建造都城,也会变成一座空城,对周王室的拱卫毫无作用。
楼主 拿破仑十一号  发布于 2019-12-02 17:58:28 +0800 CST  
七、八两小节略
楼主 拿破仑十一号  发布于 2019-12-02 19:05:04 +0800 CST  
九、幽王点火
宣王晚年应该很郁闷,老是失败,这一失败自己便在郁闷中死去,这下天子换成换成他的儿子幽王。幽王是在周王室危机四伏的时候继承天子,按照道理他应该立即图强,不过戎狄是虎视眈眈,一直梦想镐京豪华游,再加上宣王老是和戎狄干架,所以诸侯不愿意为其卖命。《诗经》就有这段记载:“邦君诸侯,莫肯朝夕。”另外上文也说了周的分封依旧继续,如果周王室有足够的人口和土地,相信周王室的衰落会改观,同样也是在《诗经》中也有这样的一段文字:“日辟国百里,今也日蹙国百里。”可见周王室的统治范围是越来越小,这也意味着它的经济状况也是越来越差。可能是祸不单行福无双至,这时候周王室又遇到了另一个麻烦,就是“是岁也,三川竭。”这说明当时旱灾流行,不仅如此,地震也来了,“幽王二年,西周三川皆震。”应该是一场大地震,据后来地质学家推测,这场地震大约是七点九级,而其他的资料确定为六到七级,总之是一场破坏较为严重的地震,在《诗经·小雅》记载:“百川沸腾,山冢崒崩。高岸为谷,深谷为陵。哀今之人,胡憯莫惩?”这里我们看到了西周幽王初年的情形,地震不断,灾祸连连,如果幽王明智的话,现在是积极赈灾,这是他成为明君最好的机会。可是我们翻遍史料,没有一句话关于幽王赈灾的记载,何况当时是流民遍野,周王室的经济已经到了崩溃的边缘。不过还有一点幽王多大呢?这一点史学界都没有说明,如果幽王是二十岁即位呢?即位之时十分稚嫩,又当如何解释?也许是地震、干旱一起来,使得周王室措手不及。
当然史料中有一个故事流传很广,就是烽火戏诸侯,褒姒不爱笑,为什么不爱笑,上文的故事或许就说明原因,褒姒是如何进入西周王室的宫廷,想必和战争无关,他们应该是正常的联姻!至于不爱笑,这一点不足为奇,很有可能是褒姒也是一个周礼教育下的贵族女子。可是周天子是真的喜欢,不仅让褒姒荣华富贵,而且要快乐每一天,美女不笑,太不美了,怎么回事?所以周天子百般逗她,她就是不笑,天子很郁闷了,据说幽王点燃烽火台,烽火台只有紧急军情才会点燃,而且一旦点燃烽火台,所有的诸侯得到消息都会赶到,不过等诸侯来到,一个个十分慌张,大家一看敌人在哪了?褒姒看到了却哈哈大笑。幽王觉得这个办法,只要美女爱笑值得,随后多次点燃烽火台,诸侯一看,天子这么闹,以后来的人就会越来越少,当然点燃烽火台效果只是为了一个美女,这也太不值得了,但是史料考证这个故事也是编的,首先在楚国保存的史料中发现幽王是主动对申侯发动进攻,致使申侯自保,所以联合戎狄大败周军,至于烽火戏诸侯不见其它春秋战国时期史料记载,而烽火台真正形成于西汉时期,主要用来抵御匈奴,之前没有充足的证据,烽火戏诸侯可能性不是很大。那么为什么幽王会亡国呢?第一幽王任命虢石父为卿士,这个人善于溜须拍马,趋炎附势,史料记载“石父为人佞巧善谀好利。”加上上文所说的问题周王室没有一一解决,这时候又来了这么个执政者,可以算是火上浇油。
随着褒姒的儿子出生,使得幽王更加疼爱,仅仅过了四年幽王做出了一件事情,要废黜王后申后,不仅如此还要改立太子,也就是幽王要离婚,这下事情闹大了,再加上上文周天子主动进攻申国,所以申侯彻底怒了,只好联合鄫国(今河南方城)、西夷犬戎大举进攻西周都城镐京(今陕西省西安市),击败西周精锐宗周六师,在骊山下杀死周幽王,西周灭亡,史料记载:“王师伐申。(《郑语》:‘王欲杀太子以成伯服,必求之申,申人弗畀,必伐之。’)”这里可见幽王做的有些过分,但是足见他的狠心,不过周军太弱了,所以才被对方一举击溃。关于诸侯国为什么没有前来救援,笔者认为很有可能没有赶上,战事突然,使得幽王来不及通知,倒是犬戎实现了镐京豪华游,不仅军费周朝买单,而且抢掠大量国库里的文物和财宝,最后褒姒被犬戎俘虏,想必褒姒很郁闷。关于这一段历史,史料记载:“十一年春正月,日晕。(《通鉴外纪》:‘幽王之末,日晕再重。’)申人、鄫人及犬戎入宗周,弑王及郑桓公。(《史记·周本纪》‘申侯与缯、西夷、犬戎攻幽王,遂杀幽王骊山下。’《郑世家》:‘犬戎杀幽王于骊山下,并杀桓公。’)”这个气候现象很明显,就是日晕,给人的感觉就是变天,这时候诸侯国,只有郑桓公力战,不过势单力薄,最后被杀,幽王的下场,也就是被申侯组成的联军所杀。史料还记载:“犬戎杀王子伯服。《左传·昭二十六年》疏引《纪年》:‘伯盘与幽王俱死于戏。’)”也就是说新太子也被杀死了,可以说申侯达到了自己出兵的目的。这里关于幽王的故事和《史记》不一样,幽王不是一个昏君,但是他接手的周朝已经是一个烂摊子,或许他曾经做过一些改变,但是都是为了自己权力的巩固,至于对西周有效的改革,想必幽王做不到,天下有很多诸侯,他无力废除分封制,没有这个政治头脑。但是从有关史料来看,幽王不仅废除太子,而且要斩草除根,当然申侯明白太子存在的意义。两方政治势力便开始较量,幽王选择立刻出击,他似乎忘了上一次的战败,而这次申侯得到了两股势力的帮助,已经不容小觑,总之摆在幽王的面前,是一座高山,幽王选择主动出击,或许有蚍蜉撼大树的感觉,对于当时的西周来说,应该是养精蓄锐,而不是主动出击,如果幽王再明智一点,想必会拉拢和安抚申侯,等到周军恢复势力,再去进攻,或许会有胜利的把握。
楼主 拿破仑十一号  发布于 2019-12-02 19:06:44 +0800 CST  

楼主:拿破仑十一号

字数:10581

发表时间:2019-11-15 17:28:55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9-12-03 04:30:20 +0800 CST

评论数:18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