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公会约拿单牧师论圣餐

本来我盼望只在一篇文章中,用不超过两千字的篇幅来简要介绍下公祷书圣餐礼礼文(第二式)的礼仪程序,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在撰写前言与介绍了进堂礼仪与圣道礼仪的时候就用了大量的篇幅,无奈只能再继续写一篇,介绍圣餐崇拜中的圣餐礼仪和差遣礼仪。

在动笔之前,我也曾仔细思量,是否应该继续撰写下去,因为我非常不情愿我的某些看法会引起麻烦,或是产生不必要的争议,毕竟有关圣餐礼的神学是教会,尤其是新教中常常争吵的面红耳赤的问题。在十六世纪宗教改革之前,圣教会对于圣餐的性质基本是确定的,就是普遍承认在圣餐礼中的饼与酒经过神父祝圣之后成了耶稣的圣体与宝血,这一点,主后1215年,由教宗依诺森三世(Pope Innocent III,1198-1216)在罗马召开的第四次拉特兰会议中宣布为正统信仰。并且当时的信徒也相信,圣餐礼不仅是基督教崇拜的中心,也是救恩的中心,领受圣体与基督徒灵魂得救是密切相关的。

到了十六世纪宗教改革时期,宗教改革家开始对圣餐的性质提出了不一样的看法。马丁·路德(Martin Luther,1483-1546)认为,圣餐是上帝恩赐给基督徒的礼物,就是耶稣基督自己,上帝深知我们信心的软弱,故此,用圣餐来坚固我们的信仰,因此我们在圣餐中就领受了基督,因为基督存在于饼、酒之中、之下,与饼、酒同在(in, with and under)。而胡尔德莱斯·慈运理(Huldreich Zwingli,1484-1531)则认为,所谓圣礼不过是一种纪念主的“仪式”,基督徒在圣餐礼中并没有领受基督,圣餐的仪式不过是一种提醒(reminder),叫我们不要忘记主耶稣的救恩。主后1259年为了协调宗教改革之中出现的分歧,而在德国召开的马尔堡会议(Marburg Colloquy)上,路德与慈运理为了圣餐礼的性质有着激烈的辩论。据说,路德拒绝与慈运理握手,并声称慈运理和他的助手布塞珥(Martin Bucer,149-1551)有一个不同的灵。而慈运理则认为路德迷信,甚至比罗马教廷更坏。他们的分歧也导致了宗教改革阵营的分裂。

以后,比他们晚出生二十五年左右的神学家约翰·加尔文(John Calvin,1509-1564)提出,基督是用一种属灵的方式存于圣餐中,当信徒用信心领受的时候,就从基督那里获得属灵的供应。加尔文一方面否定基督的肉与血存在于圣餐中,一方面又坚持领受圣餐是真实领受了基督,他说,“若否认在圣餐中我们真分领耶稣基督,便是使圣餐归于肤浅无效,且是一种不堪听闻的可恨恶的亵渎。”(基督教要义,附录:圣餐短论)加尔文承认圣餐是一个奥秘,远超过人的头脑所能理解,所以他说,他宁愿经历而不是理解这个奥秘。加尔文的观点甚至在改革宗阵营之内也是被拒绝的。例如,普林斯顿神学家贺治(Charles Hodge)认为加尔文的圣餐观“怪怪”的;南方长老会神学家达布尼(Dabney)称,加尔文的圣餐观是奇怪、令人无法理解和不可能的;苏格兰神学家甘宁汉(William Cunningham)说,加尔文的圣餐观是非理性的发明,这也许是推广加尔文神学思想最大的障碍。(晨辉,教会,2009年9月总第19期,“这是我的身体”——改教时期关于圣餐的争论)

以上就是目前为止在地上教会对圣餐观的四种看法。“圣餐变质说”是天主教官方信仰,而在中国大陆的新教教会中,普遍相信的是慈运理所提倡的“圣餐纪念说”。我虽然有着自己的圣餐观,也无意批评别人的观点(若是有人感觉我的文字冒犯了他,我只能表示歉意,恳求上帝宽恕),但是我实在无法接受圣餐是单纯的纪念的说法,因为这等于否认了上帝藉着圣礼施恩的渠道,也会使教会忽视圣餐礼的重要作用,把这敬虔的圣事看为平常,甚至忽略,这种副作用现在已经突显出来。路德宗传道人任不寐就尖锐的指出,“如今圣礼已经渐渐从基督徒聚会中衰落、淡出;布道会、灵修会、福音大会、特会、祷告会、培灵会、神学讨论会、神学院等等前所未有的异教形式,正在取代主藉着圣经设立的教会模式。这绝非危言耸听或小题大作,这是我们面对的基本事实:教会被掳于巴比伦之后,散居波斯。很多基督徒可能熟悉大卫鲍森布道会、唐崇荣布道会、远志明布道会、保罗华许特会、奥斯汀布道会、生命季刊福音大会……但你绝对看不见圣礼和对圣礼的尊重,反而常常有嘲笑的声音。在电子屏幕时代,这种状况愈演愈烈。而且我们今天还要正视另外一个事实:轻贱圣礼与教会在西方的败落和在东方的混乱是一体两面,互为因果的。魔鬼正是利用教会轻视圣礼这种自杀行径,派遣世俗化大军砸烂圣殿,蚕食教会,使教会成为巴比伦的掠物之后,散居波斯通国。与此同时,持守圣礼的传统教会形单影只,倍受嘲笑和攻击。”(路德教会主日程序系列课程,第五讲:圣礼部分)

我认为新教的教会应该脱离宗教改革的藩篱,不要顽固持守某位神学大师的讲法,而是要回归圣经的真理,回归到初期教会以及圣教父的传统,重新审视目前的圣餐观。我在写这些文字的时候,还是非常胆战心惊、心怀恐惧,我不是神学家,也不是崇拜学和礼仪学的专家,并且,我所能收集的资料又非常有限,我只有祈祷全能的上帝,怜悯我,叫我不至于在写以下文字的时候犯下大错。

在公祷书圣餐礼礼文(第二式)中,圣餐礼是以会众认罪文开始的。按学者考证,忏悔礼仪用在崇拜中是中世纪的事,在早期大公教会崇拜礼仪的抄卷中并没有认罪文。不过,在主后九世纪时,德国教会的信徒在讲道之后,开始用当地语言公开认罪,这种做法可能会影响到大公教会的礼仪设置。公祷书的记载,“在圣餐礼前,若未举行忏悔礼仪,则可在此时读认罪文。”也就是说,若是在圣餐礼之前已经举行过忏悔礼仪,这时就可以直接举行饼、酒奉献的礼仪了。在天主教弥撒礼仪中,忏悔礼仪安排在进堂礼仪中。

牧师在举行忏悔礼仪时,可宣读圣经的话作为呼召。公祷书列出三段经文可供选择。

马太福音22:37-40“你要尽心、尽性、尽意,爱主你的上帝。这是诫命中的第一,且是最大的。其次也相仿,就是要爱人如己。这两条诫命是律法和先知一切道理的总纲。”
约壹1:8-9“我们若说自己无罪,便是自欺,真理不在我们心里了;我们若认自己的罪,上帝是信实的,是公义的,必要赦免我们的罪,洗净我们一切的不义。”
希伯来书4:14、16“我们既然有一位已经升入高天尊荣的大祭司,就是上帝的儿子耶稣,便当持定所承认的道。所以我们只管坦然无惧地来到施恩的宝座前,为要得怜恤,蒙恩惠,作随时的帮助。”

上帝的圣言呼召我们罪人悔改,同时也应许赐予我们赦罪的平安,他的话语是我们罪得赦免坚强的保证。在呼召之后,会众当静默片刻,安静默祷。然后一起颂读认罪文。认罪文的内容非常广泛,包括“思想、言语和行为上”的罪,包括做了不该做的事,也包括“该做而未做的事”。对于基督徒来说,“没有全心爱主”、“没有爱人如己”都是得罪了主。认罪文是公祷文,我们在念诵认罪文的时候,需要用虔诚忏悔之心,因为按圣经的真理,教会既然同为一体,故此一个人的罪皆可影响到整个团体。如,旧约约书亚记七章中记载,亚干一人的罪影响到整个以色列民,故此我们需要集体认罪。

当然,团体的悔罪并不替代私人的认罪,故此,我们在参与圣餐崇拜礼仪之前,当在家里、或是圣堂里用上帝的“十诫”(出20:1-17)来对照自己,认罪悔改。也有教友会在圣餐礼之前找牧师行悔罪复和礼,以便可以按理领受基督的圣体、宝血。天主教会在举行告解圣礼(悔罪复和礼)的时候,就要求信徒要“认真反省,依天主十诫、七罪宗、天主对人的要求与人对家庭、教会、团体、国家的责任加以反省。”(七件圣事系列讲座:如何办告解,天主教沧州教区网站)

对照上帝十诫来认罪的方式,是圣教会的传统。英国教会于主后1552年,在怜悯颂之前宣读的十诫。1997年版公祷书,把十诫安排在圣餐礼始礼启应之前,作为一个可以单独举行的忏悔礼仪。新加坡圣公会1984年版公祷书圣餐礼文中也保留着在恭读经课之前,宣读十诫的传统,在主礼宣读十诫之后,会众启应说,“求主怜悯我们,感动我们的心,使我们能守这诫命。”上海市基督教沐恩堂的圣餐礼中,也在保留了这个习惯。十诫之后再念认罪文。

认罪文之后,有主教或是牧师宣赦,在圣餐礼中用这种礼仪的方式来表明上帝对虔诚认罪之人的赦免。主教或是主礼牧师宣读赦罪文说,“愿全能的上帝怜悯你们,因我主耶稣基督,赦免你们的罪,增强你们行善的力量,并以圣灵的大能,保守你们,常在永恒的生命之中。阿们。”在路德会圣餐礼仪的赦罪文中,牧师宣告说,“全能的上帝出于慈悲,已赐下他的儿子为你们而死,并因他的缘故赦免你们一切的罪。因此我作为受召而立的圣道仆人,就奉父、子、圣灵的名赦免你们一切的罪。”有人可能认为,赦罪文是强调主教或牧师的赦罪权柄,是对信徒的束缚,违反圣经的教导,其实这种看法是没有必要的,众所周知只有基督能赦免罪人,宣读赦罪文只是代表基督宣告上帝对罪人赦罪的恩惠。在圣经中,主耶稣基督也吩咐圣使徒说,“你们赦免谁的罪,谁的罪就赦免了;你们留下谁的罪,谁的罪就留下了。”(约20:23)所以,在路德会圣餐礼仪中,特别提到牧师是“受召而立的圣道仆人”,这里所强调的牧师是圣道的仆人,用上帝的话语宣告一切真心认罪悔改的人,他们的罪已经被主赦免,而不是作为“牧师”这个神职的本身,具有任何赦罪的权柄。

宣赦之后接下来就是平安礼。主礼向会众祝福平安说,“愿主的平安常与你们同在。”会众回应说,“愿主的平安也常与你同在。”然后牧师、执事与会众彼此问安,会众之间也彼此互祝福平安。有些教会在举行平安礼的时候,大家一起唱短诗祝福平安,牧师与执事甚至会走到会众中间握手致意,这应该是圣餐礼中最欢乐的一个环节了。平安礼安排在认罪及赦罪之后,是进一步表明当作为救恩团体的教会愿意回转时,上帝的赦免就临在我们中间,叫我们再一次经历他所赐的平安。

互祝平安之后就要举行奉献礼,按主耶稣的教导,“所以,你在祭坛上献礼物的时候,若想起弟兄向你怀怨,就把礼物留在坛前,先去同弟兄和好,然后来献礼物。”(太5:23-24)奉献礼安排在平安之后是很适当的,教会鼓励会众,先与弟兄姊妹和好,然后再来献上礼物,故此,若是在教会中,你若与某位肢体产生有嫌隙,在平安礼之时主动前去握手言和是最恰当的时机,盼望我们大家不要错失良机。

在奉献礼的时候,牧师可以先宣读有关奉献的经文,用上帝的圣言提醒弟兄姊妹当向上帝献上感谢的祭,然后唱诗,收取会众的捐项。这时,教友代表可以把圣餐的饼、酒与捐项献上,在某些地方举行感恩祭的时候,甚至会把农产品也献上,场面甚是壮观。奉献是基督徒对上帝的感恩,所奉献的物品是上帝的恩典,也是人们劳动的结果。按圣经的教导,我们不过是把主所赐的奉献给主(代上29:14),若不是上帝的恩典,人的劳苦就是徒然的。

奉献礼之后,就是大祝谢文。前面我已经介绍过,1979年版公祷书圣餐礼礼文(第二式)中,大祝谢文有四种祝圣礼文,本文只介绍第一种。按公祷书,大祝谢文包括:问安、心中仰望文、序文、三圣哉颂、祝圣饼酒文。

首先是问安。主礼问候会众说,“愿主与你们同在。”会众回应牧师说,“愿主也与你同在。”这个传统早在使徒时代就流传在圣教会中,圣希坡律陀(St. Hippolytus,170-236)在其著作的使徒遗传一书中就记载了这样主礼与会众的问安方式。这个传统来自犹太人,在圣经路得记二章的记载,波阿斯向收割的人请安,“愿耶和华与你们同在。”及收割的人之回应,“愿耶和华赐福与你。”

问安之后,就是用启应的方式恭读心中仰望文。主礼对会众说,“你们心里当仰望主。”会众就要起立回应,“我们心里仰望主。”然后牧师劝勉会众说,“我们应当感谢我们的主上帝。”会众则回应说,“感谢和赞美主上帝是理所当然的。”这启应本是犹太人在用餐之时常用的祷文,在犹太人在用餐时充满了对上帝的赞美和感恩,他们称扬上帝的圣名,称颂他为创造者、护理者和救赎者;他们也承认食物是上帝的赏赐,都是原本属于上帝的恩典,所以称颂上帝乃是理所当然的事。圣希坡律陀的使徒遗传中也载有此事。

心中仰望文之后,主礼面向祭台说,“无论何时何地,感谢主上帝,全能的圣父,创造天地万物的主,是理所当然的,也是美好喜乐的事。”之后,要宣读一段序文。根据罗马礼仪,序文的拉丁文Praefatio,意思是“宣告”(Proclamation),是圣餐崇拜礼仪中感恩祝谢开始时的祈祷,而西方格利根(Gallican)礼仪中,序文是指一种描述式的邀请祷告或提示式的祈祷。“当日序文的用意乃是要强调该圣日,或该节期的主题,和其与因上帝的救赎而感恩(eucharistia)的关系。”(基督教的崇拜,第六章)

序文之后,是三圣哉颂。“圣哉,圣哉,圣哉,天地万军的主,主的荣光充满天地。至上的主应受赞美。奉主名来的是应当称颂的。高高在上和散那。” 三圣哉颂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份,“圣哉、圣哉、圣哉,天地万军的主,主的荣光充满天地,至上的主应受赞美。”这是源自以赛亚书六章三节和启示录四章八节的经文,是天使在至圣三一上帝面前的颂歌。“圣哉、圣哉、圣哉”显示我们对三位一体的信仰,这部份仪式在主后四世纪就开始于安提阿、耶路撒冷与埃及的礼仪中使用,是最先出现的三圣哉颂的部份。第二部分,“奉主名来的是应当称颂的!高高在上和散那。”这是源自路加福音十九章三十八节的经文,就是主耶稣基督骑驴进入耶路撒冷时,群众的欢呼和众门徒的回应。三圣哉颂表达出天使、天军与地上的圣教会一同向上帝唱出庄严雄壮、响彻天宵的赞美。

三圣哉颂之后,牧师要祝圣饼与酒。在祝圣饼酒文中,首先是大量救恩史的描述,在圣餐礼第二式中已经有所简略。牧师祈祷说,“恩慈的圣父,在你无穷的大爱里,你创造了我们;当我们堕落在罪恶中,受到邪恶和死亡辖制的时候,你怜悯我们,差遣你独生永恒的圣子耶稣基督,道成肉身,经历生死,使我们与你,万有的圣父上帝重新和好。他为了遵行你的旨意,在十字架上将自己献上,作为普世完全的活祭。”在这里,上帝的创造与基督的道成肉身,成为圣礼神学的基础。

然后就是祝圣饼与酒,“主耶稣被卖的那夜,他拿起饼来,祝福,就擘开,递给门徒,说:‘你们拿着吃,这是我的身体。’又拿起杯来,祝谢了,递给他们,说:‘你们都喝这个,因为这是我立约的血,为多人流出来,使罪得赦。’”这祷文源自使徒圣保罗有关圣餐礼的教导(林前11:23-26),以后又结合了马可福音十四章及马太福音二十六章的记载,逐渐形成现在的仪文。

祝圣之后,主礼与会众一同宣扬信仰的奥秘,牧师首先对会众宣告,“因此,我们宣扬信仰的奥秘。”“信仰的奥秘”这句话参考自提摩太前书三章九节,“固守真道的奥秘。”基督是上帝的奥秘(希腊文),是圣礼(拉丁文),透过基督,我们与上帝相遇,圣餐礼正是把基督信仰的意义完整的表达出来。这时会众一起欢呼说,“基督曾经受死。基督已经复活。基督将要再来。” 这三句欢呼的话,显示救恩包括过去、现在及将来的整个历程,基督过去拯救我们,基督现在拯救我们,基督将来还要拯救我们。圣餐礼不仅叫我们回顾过去,也指向将来,在圣餐礼中我们有一个美好的盼望,就是盼望基督荣耀的再来,正如他自己所说的,“我告诉你们:从今以后,我不再喝这葡萄汁,直等上帝的国来到。”(路22:18)

欢呼之后就是追念与呈献,追念是,“圣父啊!我们举行赞美和感谢的献祭,纪念我们蒙恩得救的事。并在这奥秘的圣事中重现基督的受死、复活和升天。”追念是犹太祝谢词的基本要素,在祈祷中提出上帝已经成就救恩的事实,并期待上帝最后的审判和终极的拯救。有学者指出,犹太人的追念不仅仅是静态的记念而已,而是自己也是身处现场,借着重述和记念的行动,让被叙述和记念的人和事,重现在他们当中。呈献是,“现在我们将这些礼物奉献给你。”提出圣餐礼是感恩的祭献,按圣教父里昂的圣爱任纽(St. irenaeus of lyons,137-202)主教的教导,圣餐就是“献祭”。

呈献之后是恳求圣灵降临文,“求主藉圣灵,将这饼和这酒分别为圣,成为你圣子的身体、宝血,和主的子民在基督里,所享受永恒新生命的圣洁饮食。”经过长期争辩及修订,圣公会与罗马教会,于主后1971就“恳求圣灵降临”部份终于达成协议,“藉着这段凭信向圣父献呈的祝谢祈祷,并藉圣灵的工作,饼和酒成为基督的身体和宝血,以致我们在团契中同吃基督的身体,同喝他的宝血。”东正教会相信,神父在念诵求圣灵降临文时,圣灵圣化祭品,使之成为主耶稣的圣体、圣血。

主礼继续祈祷,“更求主将我们分别为圣,使我们诚心领受这圣礼,可以同心合意,恒久安然地事奉主。”这里显然指出在圣餐礼是上帝的主动的恩典与恩赐,藉着圣礼我们可以从维持属灵的生命,并在世上服事主。正如主耶稣自己所说的话,“我实实在在地告诉你们:你们若不吃人子的肉,不喝人子的血,就没有生命在你们里面。吃我肉喝我血的人就有永生,在末日我要叫他复活。我的肉真是可吃的,我的血真是可喝的。吃我肉喝我血的人常在我里面,我也常在他里面。”(约6:53-56)

主礼再继续祈祷,“到了末日,就可与主的众圣徒,进入你永远的国度,同享喜乐。”这句话提醒会众,在地上旅途的教会,与在天上安息的教会在基督里是一个教会,是彼此相同、彼此合一的。这个观念也体现在使徒信经中,“我信圣徒相通。”普世圣教会都在圣餐礼中等候基督的再来。

主后四世纪,耶路撒冷的主教圣区利罗(St. Cyril of Jerusalem,315-386)在有关圣餐礼的教导中就指出,在恳求圣灵降临后当为教会代求,然后为一切需要帮助的人和已睡了的人代求。故此,在罗马弥撒礼仪感恩经第二式中,在此处为普世教会、神职并已经去世的教友祈祷,“上主,求你垂念普世的教会,使你的子民偕同我们的教宗、我们的主教与所有的主教,以及全体圣职人员、都在爱德中日趋完善。求你也垂念怀着复活的希望而安息的兄弟姊妹;并求你垂念我们的祖先和所有去世的人,使他们享见你光辉的圣容。求你垂念我们众人,使我们得与天主之母童贞荣福玛利亚、诸圣宗徒,以及你所喜爱的历代圣人圣女,共享永生。”而在公祷书此处是为领受圣餐的人祈祷,“更求主将我们分别为圣,使我们诚心领受这圣礼,可以同心合意,恒久安然地事奉主。到了末日,就可与主的众圣徒,进入你永远的国度,同享喜乐。”在大祝谢文祝圣礼文(四)中,则与罗马弥撒礼仪类似的祷文,不过删去为教宗祈祷的词句。

此后,主礼继续祈祷,“我们所愿所求,都是靠着主的圣子耶稣基督。藉着基督,协同基督,在基督里,因圣灵的联合,将一切尊贵、荣耀都归于你,全能的上帝圣父,从现在直到永远。阿们。”在早期圣教会的圣餐礼中,圣体和圣血会分别由主礼与辅礼举起显示给会众瞻仰,现在,主礼在恭读,“藉着基督,协同基督,在基督里,因圣灵的联合,将一切尊贵、荣耀都归于你”时也会举起饼和杯,象征我们向上帝的呈献。

大祝谢文之后就是领圣餐前的准备、领受圣餐、领圣餐之后的感恩祈祷和祝福。

祝圣圣餐后,我们要同颂主祷文,这是主耶稣基督亲自教导我们的祷告(太6:9-13),主祷文放在此处的目的是,作为领受圣餐前的整个人心灵上的准备。这是在主后六世纪末的时候,圣教会确立的传统,并且在前面加上了,“现在遵照我们救主基督的教训,我们同心祈祷说”这句话。

主祷文之后是擘饼,古时举行圣餐礼的时候是使用面包(东正教会依然保持这个传统),此时执事会协助主礼擘开面包,现在一般教会都使用小圆饼替代,故此主礼会擘开祝圣时所用的大饼(礼仪饼)作为象征。擘饼的意义一方面象征主耶稣在十字架上为我们擘开了身体,成就了救恩,如他自己在设立圣餐的时候,“拿起饼来,祝谢了,就擘开,递给他们,说:‘这是我的身体,为你们舍的,你们也应当如此行,为的是记念我。’”(路22:19)另一方面擘饼也表示,教会是一个身体,正如圣保罗所说,“我们所祝福的杯,岂不是同领基督的血吗?我们所擘开的饼,岂不是同领基督的身体吗?我们虽多,仍是一个饼、一个身体,因为我们都是分受这一个饼。”(林前10:16-17)

主礼擘饼之后是启应,牧师说,“基督,我们逾越节的羔羊,已经为我们被献为祭。”会众回应,“所以我们同守这节,共享圣筵。”这句话显示圣餐礼不仅是过去逾越节筵席的追念,也是将来天上羔羊婚宴的预演。

若是不用启应,主礼与会众也可以用颂羔羊颂,这颂是三句格式,“上帝的羔羊,除掉世上罪的主:怜悯我们。上帝的羔羊,除掉世上罪的主:怜悯我们。上帝的羔羊,除掉世上罪的主:赐我们平安。”此颂源自下列几处圣经。

以赛亚书53:7“他被欺压,在受苦的时候却不开口,他像羊羔被牵到宰杀之地,又像羊在剪毛的人手下无声,他也是这样不开口。”
约翰福音1:29“次日,约翰看见耶稣来到他那里,就说:看哪,上帝的羔羊,除去世人罪孽的!”
启示录5:6“我又看见宝座与四活物,并长老之中有羔羊站立;像是被杀过的,有七角七眼,就是上帝的七灵,奉差遣往普天下去的。”

羔羊颂以“上帝的羔羊”为祈祷与默想的中心,耶稣基督是上帝的羔羊,他舍弃自己的身体,为我们的罪献上赎罪的祭礼。在主后五世纪时的礼仪中,此颂被引入,放在擘饼之后,有主礼领颂;到了十世纪时,此颂被定为三句的格式,并开始配上音乐,供全会众一起颂唱,以此作为默念准备领受救主圣体、宝血之用。

在英文版公祷书的圣餐礼第一式中,羔羊颂之后有谦恭近主文。在圣餐礼第二式中,则删去了这段祷文,之所以我提出此事,是因为我本人非常喜欢这段祷文。祷文如下,“最慈悲的主,我们到主的圣桌前,不敢靠自己的功劳,只靠主的大慈悲。我们就是拣主圣桌下的零碎,也是不配的。只有主永不更改,常施怜悯。求主赐恩典,叫我们能够吃爱子耶稣基督的圣体,喝他的宝血,使我们有罪的身体,因他的圣体得洁净,我们的灵魂,因他的宝血得洗净。这样,我们就在基督里面,基督也常在我们里面。阿们。”这段祷文出自宗教改革时期,坎特伯雷大主教克兰麦(Thomas Cranmer,1489-1556)的手笔,是圣公会非常优美的祷文之一。此祷文源自下列几处圣经以及一些其他的礼仪传统。

但以理书9:18“我的上帝啊,求你侧耳而听,睁眼而看,眷顾我们荒凉之地和称为你名下的城。我们在你面前恳求,原不是因自己的义,乃因你的大怜悯。”
马可福音7:28“妇人回答说:‘主啊,不错!但是狗在桌子底下也吃孩子们的碎渣儿。’”
约翰福音6:56“吃我肉,喝我血的人,常在我里面,我也常在他里面。”
利未记17:11“因为活物的生命是在血中,我把这血赐给你们,可以在坛上为你们的生命赎罪。因血里有生命,所以能赎罪。”

这篇祷文很清楚的告诉我们,我们本是不配领受圣餐的,一切都是仰赖上帝的恩典、怜悯和慈悲,故此我们当心存谦卑来到主前。这篇祷文放置的位置常有不同。如,在圣公会新加坡教区1984年出版的圣餐礼文中,谦恭近主文放置在三圣哉颂之后,祝圣饼酒文之前。又如,在上海基督教沐恩堂使用的仪文式圣餐礼中,此文放置在擘饼之后,羔羊颂之前。

羔羊颂之后是邀请词,主礼呼召会众来领受圣餐。公祷书选用了两句话可供主礼选择。“上帝赐给他子民的圣物。你们应当用信心前来领受,纪念基督为你们舍身流血,当心存感谢。”或是“看!上帝的羔羊,除去世人罪孽的。被邀请而赴圣筵的人是有福的。”这句话也源自施洗圣约翰的宣告,“看哪,上帝的羔羊,除去(或作‘背负’)世人罪孽的。”(约1:29)以及天使对使徒圣约翰说的话,“你要写上,凡被请赴羔羊之婚筵的有福了!”(启19:9)

在天主教弥撒礼仪中,是选用第二句话,并有会众的回应,说,“主,我当不起你到我的心里来,只要你说一句话,我的灵魂就会痊愈。”这句话是取自福音书中,百夫长对耶稣说的一句话(太8:8 路7:7)。我本人也非常喜欢这段回应,因为主的圣体、圣血真是医治我们心灵的良药。诚如安提阿的圣伊格那丢(St. Ignatius of Antioch,35/50-98/117)主教在论及圣餐的时候所说的,“你们应顺从主教和众长老,心无杂念,同擘一饼,它是不死的药,是消毒剂,使我们不致亡朽,却在耶稣基督里永远生存。”(伊格那丢达以弗所人书20:2)

领受圣餐的时候,我们一般有两种形式,站或跪。在初期教会,会众是站着领受圣餐的,理由有三。一、领受圣餐的信众是天父的儿女,不再是奴隶要跪着领受;二、站立表达了耶稣基督复活了我们;三、这是旧约逾越节赶忙吃饭与随时准备起行作工的传统。而跪在坛前领受圣餐,是主后十一至十六世纪慢慢演变出来,最后成为西方教会的普遍习惯。至于领受圣血,有的教会是每人先领受圣体之后,又从圣爵中饮一口圣血,有的教会则是牧师用圣体蘸圣血后给会众领受。至于在中国基督教中普遍的分杯的形式则不在传统教会礼仪之中,也就不详细叙述了,在海外甚至有一种单独包装的圣餐饼与葡萄汁,祷告后分给会众,各人打开包装食用,据说这样做比较卫生,但我认为这是离经叛道的新奇做法,使圣礼丧失神圣性。对我而言,圣餐礼是圣事(圣礼),不是普通的吃喝。

牧师在分派圣餐的时候说,“我主耶稣基督的圣体(宝血),保守你直到永生。”在天主教弥撒礼仪中,神父也对领圣餐的会众说,“基督圣体(圣血)。”在路德宗圣餐礼文中,牧师说,“拿着吃,这是我们救主耶稣的真身体,是为你的罪而舍的。拿着喝,这是我们救主耶稣的真实血,是为赦免你的罪而流的。”会众则回应说,“阿们。”如此特别的宣告,乃是大公教会相信圣餐是耶稣基督真实的身体与宝血。殉道者圣游斯丁(St. Justin Martyr,100-165)就说过,“我们领受这些并不是领受普通的饼酒,正如救主耶稣基督藉上帝的圣言,成为肉身,为了拯救我们,成为血肉之躯。同样,藉着祷告的话语,我们用感恩把这食物分别为圣,滋我们的血肉;这食物乃是成为肉身的耶稣的圣体和宝血。”(第一护教辞,第六十六章)

正如在本文开头所说的,基督以什么方式领到圣餐中,各教会有不同的看法,因为这实在是基督信仰的奥秘,非我们有限的理性所能解释。只是我认为,若是有教会宣称,圣餐只是纪念,非领受主的圣体、圣血,那他们举行的圣餐也就失去了圣礼的性质,只不过是一个纪念仪式而已,基督徒也失去从圣礼中获得恩典的助益。(求主怜悯,这句话可能会引起一些人的不满,但却是我固有的看法。我也曾去过美国三藩市一间路德会参加崇拜,在圣餐礼中,路德会牧师在分圣餐之前宣告,若是你不信圣餐是基督的真身体与真宝血,请不要领受。)

在领圣餐时候,亦有一定的秩序,先是主礼,然后是辅礼、执事,最后才是会众。

领圣餐之后,全体会众要念感谢文。这是四世纪开始的传统。感谢文包括,感谢上帝对我们的接纳,感谢上帝赐下圣礼作为生命的食粮,在感谢文中也祈祷上帝恩赐力量,可以负起主要我们做的工作。

感谢文之后,就是祝福。在圣餐礼第二式中,所用的祝福文是,“愿上帝所赐出人意外的平安,保守你们的心怀意念,叫你们晓得如何敬爱上帝和上帝的圣子我们的主耶稣基督。又愿全能的上帝圣父、圣子、圣灵赐福于你们。阿们。”这句话前半部分取自新约腓立比书四章七节的经文;后半句类似中古时代的祝福用语。在公祷书中还记载别的祝福文,供主礼在不同的节期参考使用。

在主后四世纪之前,没有资料显示在圣餐礼中有祝福仪式。到了主后350年左右,才出现了主礼“按手”或“伸手”向会众为他们祝福祈祷的仪式。按主后十一世纪罗马礼仪的传统,主教在祭坛处为会众祝福,并开始使用特定的祝福文。有些学者认为,这类祝福文是为会众在领圣餐前用的,但亦有学者认为是为“非领圣餐者”在离开圣堂前用的。因为自古以来的教会传统,没有受洗的慕道友是不能参加圣餐礼的,他们在圣道礼之后就要离开圣堂,这时主教要为他们祝福。在某些教会中依然保持这样的习惯,不过近代教会一般会邀请慕道友观礼,只是不能领受圣餐。这个规定自古有之,主后一世纪末或二世纪初期圣教会重要文献十二使徒遗训第九章内记载,“除了奉主的名受过洗的之外,无论什么人不许领受圣经。因为关于这事,主曾说过:‘不要把圣物给狗。’(太7:6)主后二世纪的使徒遗传第三章也记载“慕道友不可领主的晚餐。”但是现在也有某些教会仅仅把圣餐礼视为一种纪念主的仪式,所以也就把交给了没有受洗的,甚至是第一次参加聚会的人了。

圣餐礼最后就是差遣礼仪。

在古代,圣餐礼结束之后,执事会宣告说,“lte, missa est; Go, it is the dismissal.”这句话原来法庭里结案的公式语,或是一位重要人物在演讲完毕之时的结束语。Missa(弥撒)的意思就是“遣散”,后来弥撒一词也就成为圣餐礼的称谓之一。

不过,自宗教改革之后,大多数新教教派拒绝称呼圣餐礼是弥撒,也在圣餐礼中取消了差遣礼仪。现在,圣餐礼第二式中按古代传统予以恢复,并提供了四种样式作为选择。在香港圣公会1998年版公祷书的圣餐礼文,与路德会圣餐崇拜仪式中都没有这项内容。但是,有学者认为,用弥撒来代表圣餐神学的含义,是注重它召集了上帝的子民,在他们领受圣礼的恩典之后,又打发他们出去工作,且对世界做见证。

我在这里摘录差遣礼仪(一式),作为本文的结束。

“我们要奉基督的名,勇往直前。”
“感谢上帝。”


参考资料:
公祷书(1979年版中译本),圣公会美国教省
公祷书(1998年版),圣公会香港教省
公祷书(2011年中国大陆地区试用版)
圣餐礼文(1984年版),圣公会新加坡教区
圣餐礼文(之一),上海市基督教沐恩堂
基督教圣事礼仪(2010年版),香港路德会文字部
基督教崇拜导论,詹姆斯·怀特,香港:基督教文艺出版社
基督教的崇拜,郭立特,香港:道声出版社
崇拜礼仪简介,圣公会台湾教区降临堂
基督教早期文献选集(2003年版),中国基督教协会
安立甘宗思想家文选(2005年版),中国基督教协会
基督教要义(2006年版),约翰·加尔文,中国基督教协会
基督教要义(2007年版),约翰·加尔文,台北:加尔文出版社
路德教会主日程序系列课程,任不寐
天主教教义函授课程,天主教上海教区

楼主 亚历山大  发布于 2016-12-11 15:50:13 +0800 CST  

我曾在书中看到过一句非常优美的话,“假如耶稣没有复活,圣餐不过是一个悲伤的回忆,但是现在耶稣已经复活了,圣餐就指向了将来,因为将来我们与基督要一同享受天上的欢筵。”

诚哉斯言,无论是我自己主礼圣餐,还是领受圣餐的时候,我都有这样的情怀,心中充满了喜乐,也充满了感恩,因为我如此卑微之人居然也可以有份于天上的筵席,还有什么值得比这个更叫人庆贺的事呢?若是你收到世上君王的请帖,邀请你参加国宴,你是何等的荣幸呢?何况那万神之神、万王之王、万主之主的邀请,岂不比地上君王的请柬更荣耀千万倍呢?

回想二十多年前初信主的那时,有某个主日晚上,我去上海沐恩堂做礼拜,那天恰巧是举行仪文式圣餐崇拜,这也是我第一次参加仪文式圣餐礼,对很多礼仪都毫无所知,只能按部就班照着仪文书读,但在仪文中那敬虔的词句和庄严的气氛深深的吸引着我,叫我感叹大公教会的崇拜礼仪原来竟是如此神圣、庄严、美丽。其实,在旧约时代的祭礼何尝不是如此,圣殿的宏伟,诗歌的庄严,祭袍的华美,祭礼的隆重无不透露出至高上帝的神圣,因为地上的崇拜乃是天上崇拜的反映。以色列人的崇拜并非是摩西的创作,乃是上帝的要求,是圣摩西从上帝那里领受的。上帝不厌其烦、事无巨细地告诉摩西,如何建造那与他相会之处的会幕,以及在会幕内祭礼所用的一切物品,上帝严严的嘱咐他,“要谨慎作这些物件,都要照着在山上指示你的样式。”(出25:40)“要照着在山上指示你的样式立起帐幕。”(出26:30)为何上帝要如此切切叮嘱呢?因为这一切皆指向那荣耀永恒的主基督(来8:1-5)。

初期教会的圣使徒,与圣教父们,虽然在残酷险恶的环境中,他们依然小心翼翼保存着自古而来的传统,因为他们在主耶稣基督里看到了旧约祭礼所表明的真正意义,就是“基督,我们的逾越节的羔羊,经为我们被献为祭。所以我们同守这节,共享圣筵。”(公祷书)在十字架上,“我们逾越节的羔羊基督,已经被杀献祭了。”(林前5:7)当我们来到十字架面前的时候,圣灵就提醒我们,“看哪!上帝的羔羊,除去(或作‘背负’)世人罪孽的。”(约1:29)圣经,就是上帝的圣言,把耶稣基督救赎的恩典告诉了我们;而圣礼,就是上帝的圣餐,则叫我们真实领受了这个恩典,叫我们在基督永恒的救赎中有份。

我不敢相信,一个轻视圣餐、亵慢圣礼的人,如何可以长久在基督的恩典中。主耶稣邀请我们来领受他的圣餐,他说,“我是从天上降下来生命的粮;人若吃这粮,就必永远活着。我所要赐的粮,就是我的肉,为世人之生命所赐的。”(约6:51)“我的肉真是可吃的,我的血真是可喝的。吃我肉喝我血的人常在我里面,我也常在他里面。永活的父怎样差我来,我又因父活着;照样,吃我肉的人也要因我活着。这就是从天上降下来的粮。吃这粮的人,就永远活着……”(约6:55-58)一个真正坚信,并且愿意确实遵守救主话语的人,实在离不开圣餐对于他的滋养。

曾有很多人用各种方式来解释主说的这句话,因为他们实在无法相信圣餐礼中的饼与酒就是耶稣的肉、耶稣的血,但是令人诧异的是,那些不信主的犹太人却信了耶稣的话,他们厌恶这话,彼此争论说:“这个人怎能把他的肉给我们吃呢?”(约6:52)若是犹太人也按着现在一些学者所认为的,耶稣说的不过是一种比喻而已,那他们的反应应该不会如此强烈了。犹太人为何不议论耶稣话,我是真葡萄树呢?(约15:1)很显然他们听出这是一个比喻,没人相信耶稣是葡萄树变的,但是当他们听到耶稣说,他的肉可以吃,他的血可以喝的时候,他们从主的话语中听出这并非是比喻,而是真的,故此他们那种厌恶之情无法比拟,甚至连耶稣的门徒也厌恶他的话,而离开了他(约6:60、66),因为从小对于饮食有严格要求的犹太人来说,实在无法接受这样的事情。门徒也没有听出耶稣的话是比喻,若是比喻的话,他们必然会询问主,他的话到底是什么意思?正如圣彼得听到主说的比喻之后,就求主解释他的比喻(太15:15)。

有人认为,吃与喝乃是表明人的信心,我赞同这样的看法,但是信仰是透过行动来表达的(雅2:17),当我们说,我们信靠主耶稣基督获得永生的时候,我们的行为就领受主的圣体与宝血。初期教会时代的基督徒,他们坚信圣餐就是领受主真实的身体和血,所以他们绝对不允许未受洗的外邦人参与圣礼,固然,基督的福音是向所有人开放的,无论是谁都可以被邀请来聆听基督的道理,好叫他们的灵魂因信得到救赎,唯独圣礼是只赐给基督的门徒。于是那些敌视福音真理的人,就诬蔑基督教是吃人肉、喝人血的宗教,圣教父、圣殉道者为此写下很多辩护词,证实基督教的真理,但是他们无一人否定圣餐就是“那曾成肉身的耶稣之肉和血。”(圣游斯丁,第一护教辞,第六十六章)

曾几何时,圣餐被人否定、被人轻视、被人忽略。圣餐礼,这原本是圣教会崇拜的中心的圣礼,被贬低成一种可有可无的仪式。以往圣教会在主日与重大节期举行圣礼的传统,在很多新教中竟然荡然无存,在圣诞节时,圣餐礼的祭台(当然,有些“教堂”根本没有祭台,只有架子鼓)被挪去了,讲台也被移走了,取而代之的是劲舞表演、摇滚音乐,加上一些“廉价”福音的呼召,大家看似在一种欢天喜地的氛围中庆祝圣诞,但是他们却忘记了,圣诞节的真正意义是“基督的弥撒”,若是没有弥撒圣祭,如何算是过了圣诞节?!上帝的儿子亲自来到这个有罪的世界,成了一台赎罪的圣祭(挽回祭,约壹4:10),好叫我们信他的人,从他那里获得永恒的生命,如此圣诞节真正所表达的意思居然在教会生活中看不到了,这样的圣诞节聚会有什么意义呢?

我不知道,慈运理(Huldreich Zwingli,1484-1531)若是看到现代中国教会这样崇拜的光景,不知道作何感想,因为当初在宗教改革家中只有他极力要求从崇拜礼仪中废除圣餐礼,把单独的圣道礼作为崇拜礼仪。但是,他万万没有想到,他的徒子徒孙竟然连他最看重的讲台也搬走了,因为这也“吸引”不了人了。当然,慈运理可能也有他的看法,因为在中世纪,圣餐礼确实曾被误用,变成人靠自己功德赚取救恩的工具,但是,矫枉过正也是错了,否认了圣餐礼的真实功效,无疑是圣道礼的宣讲成为空洞乏味的说教,既然教堂可以蜕化成学堂,那学堂为什么不能蜕变成舞厅呢?这实在是魔鬼的工作,因为魔鬼一直不喜欢人离开埃及。

在以色列人出埃及之后,因为他们行走于旷野,并没有固定在某处居住,为了养活他们上百万人(民1:45-46),上帝行了一个伟大的神迹,这个神迹持续四十年之久,就是每天都从天上降下吗哪给供应他们(出16:)。因为以色列人不知道这是什么东西,故此以“吗哪”称之,意思就是“这是什么?”圣摩西告诉他们,“这就是上主给你们吃的食物。”(出16:15)主耶稣也曾以吗哪自比(约6:30-35),当圣教会按照主的教导,日复一日举行圣餐礼,并叫信徒领受的时候,我们就如同以色列人那样,领受了主的身体,就是那天上的真粮。固然,我们的理性实在无法清楚知晓,饼与酒如何“变”成了基督的圣体、宝血,但是,当我们心存信心,又心怀感恩的领受,我们就是真实地吃了这圣体与宝血,并成为我们的生命。

但是,以色列人不喜欢吃吗哪,上帝恩赐给他们的天粮,在他们的口中成为亵渎,他们居然轻视这食物,并且说,“谁给我们肉吃呢?我们记得在埃及的时候,不花钱就吃鱼,也记得有黄瓜、西瓜、韭菜、葱、蒜。现在我们的心血枯竭了,除这吗哪以外,在我们眼前并没有别的东西。”(民11:4-6)他们每天吃着上帝所赐最滋养生命的天粮,却居然控告说自己心血枯竭了,他们拒绝上帝恩赐的食物,却思念为奴之地的肉锅。

今天的一些“基督徒”岂不也是如此吗?他们拒绝上帝的圣餐,把庄严、神圣、隆重的圣餐礼仪视为禁锢、死板、迂腐的仪式,却妄图用埃及地的世界之神的邪恶仪式取而代之,他们藐视圣灵引导的圣教会的传统,却渴慕埃及的虚荣、轻浮、邪淫,只要是埃及人喜欢的,他们就必然带入教会中,用以讨好那些身在旷野,心却依然留恋埃及的人,这些人挂着羊头却贩卖狗肉,他们败坏圣教会的信仰,把敬虔、真实的敬拜变成可憎、邪恶的偶像崇拜。这个偶像就是他们自己!他们把自己的感觉代替圣言的教导,这是现代人的特征,就是在任何事上往往以自己的喜好为价值取向,他们根本没有上帝的荣耀,只要自己的满足。所以,他们的轰轰烈烈、热热闹闹、吵吵杂杂所崇拜的不是天上的真上帝,乃是埃及的金牛犊!

圣经记载,当以色列人出埃及之后没有多久,他们就堕落了,他们不按上帝的话语敬拜,却敬拜一只金牛犊,出埃及记三十二章一至十八节记载如下:

“百姓见摩西迟延不下山,就大家聚集到亚伦那里,对他说:‘起来,为我们作神像,可以在我们前面引路,因为领我们出埃及地的那个摩西,我们不知道他遭了什么事。’亚伦对他们说:‘你们去摘下你们妻子、儿女耳上的金环,拿来给我。’百姓就都摘下他们耳上的金环,拿来给亚伦。亚伦从他们手里接过来,铸了一只牛犊,用雕刻的器具作成。他们就说:‘以色列啊,这是领你出埃及地的神。’亚伦看见,就在牛犊面前筑坛,且宣告说:‘明日要向耶和华守节。’次日清早,百姓起来献燔祭和平安祭,就坐下吃喝,起来玩耍。耶和华吩咐摩西说:‘下去吧,因为你的百姓,就是你从埃及地领出来的,已经败坏了。他们快快偏离了我所吩咐的道,为自己铸了一只牛犊,向它下拜献祭,说:以色列啊,这就是领你出埃及地的神。’”

我若是要解释这些经文又需要花大量时间与篇幅,但是,我却发现,今天某些教会的那种崇拜方式的背后却与当时背道的以色列人何其相似!摩西因为被上帝呼召上了山,在山上领受上帝的律法,而山下等候的以色列人却要求亚伦,为他们铸造神像。

圣摩西山上真实的敬拜(出24:15-17),与地上以色列邪恶的崇拜(出32:6,“玩耍”有“调情”的含义)对比之强烈,令人震撼!

以色列人是这样说的,“起来,为我们作神像,可以在我们前面引路……”请我们注意和合本圣经,在神像的“像”字下面有虚线,这表示原文中并没有这个字,以色列人所要求的是,要亚伦为他们“造一些神明”,英语新国际版圣经翻译为“Come, make us gods who will go before us.”可见以色列百姓所想要崇拜的是很多的神,他们已经背弃了对独一之上帝的信仰,或者他们感觉上帝还不够,最好还要加上一些别的神灵,如,今天有不少基督徒相信心理学超过相信圣经,他们遇到难处,没有寻求圣经的辅导,却想从世俗心理学那里获得帮助。

而亚伦作为以色列人的牧者,在他们的压力下,却只有屈从,退而求其次,同意他们铸造一只金牛犊,因为这些以色列人原本在埃及地生活,对埃及人崇拜牛犊的事物了如指掌,故此,他们很快就铸造了一只与埃及地一样的牛形偶像。亚伦宣告说,“要向耶和华守节。”可见,亚伦并没有抛弃对上主的信仰,但是他用一种看似“智慧”的方式,宣称这金牛犊代表上帝,亚伦当然不可能相信牛犊就是上帝,但是亚伦可以宣告说,上帝是骑在牛犊身上的,没有形象的那一位。有学者指出,“亚伦并没有铸好些神明的形像,而仅铸了一只牛犊。更要紧的,在亚伦的观念中,大概并不是以此金牛犊为上帝,乃是以这牛犊为上主的脚凳(诗110:1),或是承载上主的。”建筑祭坛也是如此,“在亚伦的观念中,他并非为金牛犊筑坛,乃是为上主筑坛,因为他宣告说,明日要向耶和华守节。”(丘恩处,中文圣经注释第三卷,基督教文艺出版社,452-453页)

但是即便这样,这也是上帝所不允许的!因为真实的敬拜,乃是出于上帝的启示,绝非出于人的喜好,人不能用埃及的方式崇拜偶像的方式来敬拜上帝。丁道尔圣经注释中称,“拉斯珊拉文献的记载证明了巴力崇拜和耶和华崇拜的礼拜仪式,并没有什么外表上的分别。日后的先知经常谴责以色列的祭礼,就是因为它失去了属灵实质(赛1:10-20)和道德要求。”是的,圣教会的崇拜可能会与某些异教的崇拜形似,但绝非照搬,因为真实的敬拜只能出于上帝的启示。

圣经的记载,亚伦是用以色列人的“金耳环”铸造的偶像,难道以色列人就没有金戒指,金器皿吗?为何要用耳环呢?这是否暗示着亚伦是一位耳根很软,无可奈何的牧者?以后在摩西的严厉责备下,亚伦所给予的解释,也是明显说谎,毫无底气可言(出32:24)!这个金牛犊以后被摩西摧毁,然而,历世历代不乏又有人又造出新的金牛犊来误导上帝的选民,把人从敬拜上帝的圣城引向歧途(王上12:28),虽然造金牛犊的人都宣称,他们所崇拜的是真上帝,但这永远改变不了他们偶像崇拜的本质。

当教会在崇拜中撇弃了圣餐,无疑就需要用其他的东西替代,于是一些原本与基督教崇拜完全无关的东西,如同邪恶的酵母一样,在教会的面团中发起了。直至今天,圣教会真正的敬拜被人嘲笑,而虚假的偶像崇拜却大受欢迎,这是因为人没有信心从真实的敬拜中得到满足,唯有只能从其他的,不断变换的形式中获取满足的感觉。那些反对圣教会崇拜礼仪的人诬蔑圣礼是“宗教的灵”,那他们那种歌曲厅式的“崇拜”是什么灵呢?

那埃及的神一直在诱惑上帝的子民,它用埃及地的好处来迷惑那些“闲杂人”,进而影响到整个以色列民。圣经民数记中指出,那些贪恋埃及肉锅,反对吃吗哪的起先是在以色列人中的闲杂人(民11:4)。何谓闲杂人?就是以色列人与埃及人的混血,并不是纯种的以色列人,我们应该记得,在以色列人中公然敢亵渎上帝圣名的,也是这样的人(利24:10-23)。闲杂人正是可以代表那些身体受割礼,心却没有受割的人,殉道者圣司提反曾责备那些受过割礼的犹太人,“你们这硬着颈项、心与耳未受割礼的人,常时抗拒圣灵……”(徒7:51)使徒圣保罗在罗马书中也说,“因为外面作犹太人的,不是真犹太人;外面肉身的割礼,也不是真割礼。惟有里面作的,才是真犹太人;真割礼也是心里的,在乎灵,不在乎仪文。这人的称赞不是从人来的,乃是从上帝来的。”(罗2:28-29)今天我们照样可以说,外面接受了洗礼,内心却没有归正的人,也不是真基督徒。

闲杂人不喜欢是吗哪,可能第一次吃的时候感觉味道还不错,但若是如复一日、月复一月、年复一年的吃,自然会大倒胃口,于是他们就想吃新鲜的东西来调剂口味。那些指责圣教会按传统举行仪式的人,岂不也是如此吗?他们叫嚣说,这些仪式已经太古老了,太落后了,太过时,不能再吸引人了,于是他们想要用世俗的方式,用这些能讨好“埃及人”的方式来吸引人,于是“流行圣乐”来了,于是“摇滚耶稣”来了,于是“赞美街舞”来了,于是“耶稣Style”也来了,反正埃及有什么,他们也要搞什么,天晓得将来还有什么要来!因为魔鬼总是变着法子勾引人。

当以色列人在闲杂人的鼓动下,吵吵闹闹要吃肉的时候,肉确实给他们了,但是上帝严厉的刑罚也来了!“肉在他们牙齿之间,尚未嚼烂。耶和华的怒气就向他们发作,用最重的灾殃击杀了他们。”(民11:33)圣经记载了这些,难道仅仅是一个古代故事,或是寓言吗?岂不也是为了警戒我们这些末世的人吗(林前10:11)?上帝对人的任凭,是他对人最大的惩罚!

对于礼仪教会的弟兄姊妹来说,我们应当警醒,不要被世界的事迷惑,因为上帝的国是不属于这个世界的(约18:36),上帝从来不会用世人喜好的方式来满足人,上帝也不可能用世俗的方式来复兴教会,世俗的方式所能吸引的都是假信徒,唯有那在十字架上被高举的主耶稣基督,才能真正吸引人(约12:32)。

但愿我们能真正明白圣礼的好处,并且真正从圣礼中获取灵魂的助益。请你谨记,你参与的圣餐崇拜礼仪,不是观看一场表演,乃是真实的敬拜,因为在整个崇拜中充满着基督真正的临在(the Real Presence),藉着圣体圣事,我们可以真正享受主的同在,获取永生的生命。圣餐礼是指向将来的,因为我们的救主已经复活了,我们领受圣体,正是将来在天上我们享受羔羊的宴席的预演,是基督的垂怜,叫我们在地上的时候,也可以预先尝到天堂的喜乐,一个渴慕基督,渴望天家的人,永远不可能厌倦主耶稣所设立的这美好的圣礼。正如,多马·厄·肯培(Thomas à Kempis,1380-1471)在其不朽的名著遵主圣范(Imitatione Christi)中所说的,“圣餐礼可羡的而隐藏的恩,只有基督忠实信徒才能知道,不信的人和罪的奴仆是不能得到此中经验的。”(效法基督,第四卷论圣餐1:10,金陵协和神学院,196页)

但愿荣耀归于圣父、圣子、圣灵;起初这样,现在这样,以后也这样,永无穷尽。阿们。

(本文是与黄保罗同学谈论圣餐礼时的一点感想,特记录之,作为“行这礼是什么意思?”一文的结尾。)

2013/1/7

楼主 亚历山大  发布于 2017-05-21 15:21:35 +0800 CST  

楼主:亚历山大

字数:18751

发表时间:2017-05-21 23:21:16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7-05-26 18:00:50 +0800 CST

评论数:0条评论

帖子来源:豆瓣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