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哪儿出了问题?

导读:
回避是情绪触发的问题还是情绪表达的问题?
正文:
人的情绪体验是由于外界特定的“触发点”的变化触发,经过自我的感受和处理,再通过不同方式将情绪表达出来。显而易见的是回避者,肯定是有关情绪的触发,感受、处理、表达,其中某一方面或者几方面出了问题。那么,究竟是哪里出了问题呢?
由于回避依恋的最初提出,是基于依恋理论提出的。所以结合依恋理论的提出和研究,自然而然地就开启了一种解释,解释就是由于最初的依恋形成时候,造成了回避依恋的特质,并且再成长和恋爱经经历中,不断地固化成型,最终造成了依恋特质在亲密关系中的种种表现。
可是,在EFT疗法中,对于回避的表现,是基于自我真实需求的自我误解,还有实时情绪表达方式出了问题,才会造成了回避的表达方式。所以,回避的出现,到底是情绪触发和反应中,哪些阶段出现了问题呢?如果是的话,到底是什么造成了这种情绪的出现偏差呢?
一步一步来,分析下:
首先,是情绪的触发。
回避者的自我情绪的变化,会比非回避者的情绪变化相对更多。关于回避者对于情绪变化的体验,无论是本人触发还是外界的变化触发,始终是处于一种高频的状态。在第三方观察解读,提出来回避依恋者对于伴侣的负面情绪的产生和表达,处于无法识别的状态。我认为更多是一种自我主观的忽视和屏蔽,至于这种主观行为的原因,我相信还是与回避特质本身是有关系的。那么,关于情绪触发这一点,我相信回避者的情绪触发是有一些偏差的。或者这种偏差,被解读为认知偏差也可以,因为认知体系本身就是左右情绪触发的。
还记得我说过的翻译器的问题,背后就是情绪触发出现了问题。就好比把关照和关爱,识别成了控制的行为,而触发抵触情绪的时候,就是回避者的情绪触发出问题的时刻。
那么究竟是什么,能够引起回避者的情绪触出现了偏差?过多的情绪识别信号,引起了情绪偏差的发生。那么究竟是什么经历,才能引起了情绪识别的过多信号?除了之前的经历,我相信还有相当一部分的自我情绪的压抑。在压抑的情绪之下,处于强有力的情绪识别信号,始终会在后期的亲密关系中起到无法避免的作用。而这些处于情绪压抑下的情绪触发标识,我想相当一部分,回避者本身如果没有自己认真反思的话,也是没法认识到的,或者说它们具有隐蔽性。另外一点,如果处于身边伴侣的认真观察,我想也能够帮助回避者发现这些隐藏在潜意识下的情绪触发的标识。
情绪的感受和处理,在心理学的体系之下,有相当多解释和分析,有兴趣的小伙伴可以自己查阅相关内容,这里没法展开全面解释。出了情绪的触发,我还想重点表述下情绪表达。
其次,情绪的表达。回避者的情绪表达,也出现了问题。
情绪的直接表达,理论上是沟通正确和有效的最佳途径。可是,很明显情绪表达的直接表达,需要莫大的勇气和信心,这一点,无论对于回避者还是非回避者都是如此。
问题是,情绪的非直接式表达,在回避或者非回避者身上都是普遍存在的现象。特别是,在大家从小大到的生活氛围下,非直线型的情绪表达,反而式拥有特有的莫名其妙的道德感和优越感。
个体的自我情绪,背后代表的是自我意识。对于情绪的非直线型表达,背后隐藏的含义,就是对于自我意识的漠视或者刻意的忽视。写到这里,很容易小伙伴就会有疑惑:究竟是谁在操纵个体这种,对于自我意识的刻意回避或者漠视?我提供个思路,大家自己想。
对于情绪的非直线型表达,本身就是一种高成本交流,也存在高的误读可能。这种方式对于沟通的双方来说,绝不是一个最好的选择。换句话说,这种非直线的方式,沟通双方本身都不会收益。甚至会因为这种沟通方式,出现完全可以避免的额外伤害。既然双方都无法从这种非直线情绪表达中获取收益,那么谁能从这种沟通中获取收益呢,或者说谁希望大家对于自我意识的刻意忽视呢?大家想明白了这些问题,会发现很有趣。
可以界定的是两点:第一,对于情绪表达的曲线表达,多种依恋风格的个体都是普遍存在的现象;第二,对于回避者来说,情绪的曲线表达,有区别与非回避者的。类比非回避者而言,回避者的情绪表达,出现了什么问题?
回避者的情绪表达,更像是负面的情绪投射的错误。换句话说,回避者会把对于负面情绪的表达,投射到最初触发负面情绪的触发源之外。
就好比在亲密关系中,对于伴侣的挑剔行为。可以肯定的是,这种挑剔行为的背后,绝对不是伴侣本身确实存在特别严重的错误或偏差,而是某种负面情绪的错误投射。这种负面情绪,来源可能有多种方式,比如其他依恋关系中,相同负面情绪的压抑;或者对于自我价值认可出现偏差;或者对于最初触发负面情绪的触发源,本身具有强烈的回避倾向……总之,种种原因,会让这种压抑的负面情绪,找不到能够合理表达的有效渠道,而会对非触发源的发生错误的情绪投射。
另外,更令人好奇的是,对于这种错误的情绪表达,是谁来引导回避者建立这么一套错误的表达系统?谁又给这种错误的表达系统进行固化和加强,最终形成了一套强硬的偏差的表达系统?
不同理论下,解释不同。有解释是,最初回避本身遭受了这种刻意偏差的表达体验,所以自己也是这种方式受害者和执行者。有解释是,回避者本身的高频自我保护机制。在这种保护机制存在的下,加上对于对于亲密关系的维护机制,造成了情绪偏差的表达系统。

楼主 穆先生  发布于 2016-12-11 15:50:13 +0800 CST  

楼主:穆先生

字数:2096

发表时间:2017-12-16 01:19:43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8-01-10 22:53:21 +0800 CST

评论数:0条评论

帖子来源:豆瓣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