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避依恋者的强迫症

回避型依恋者虽然会通过自我暗示的方式,将情绪体验向后延时触发。可是,对于任何人来说,情绪会因为外界的变化,产生本能的情绪反应。因为回避依恋的情绪延时,最终,当情绪体验归位的时候,反而会比正常状态下的情绪波动更大。这种情况下,因为情绪波动而承担的时间精力,也许相比较第一次情绪触发,反而更大。

认识到这一点,我经常会脑海中浮现出这样一种场景,在冰封的高山内部,充满炽热的火山岩浆,暗流涌动。这种看起很矛盾的现象,恰好能够套用到回避依恋者冷漠外表下,内心敏感的情绪变化。换句话说,我觉得回避依恋者,是否缺乏了一种将内心复杂多变的情绪,实时传输到外界的本领。假设这个本领不是先天获得,而是后天生活中需要慢慢学习,才能获得的本领。
有过回避型依恋伴侣的小伙伴,都会有这样的疑惑:为什么回避型依恋者会有各种表象看起像强迫症一样的行为?这种行为包括但不局限与以下的内容,每天早上必须定点起床,起床后早餐必须吃固定的几样食物,必须提前到公司或者约会的地点,如果有锻炼的习惯的话,必须要完成每天锻炼的计划、每天必须要午休、每天休息时间固定……甚至有些,在普通人难以纠正的拖延症,在回避型依恋者这里,如果他们决定要改变的时候,丝毫没有任何阻力。比如戒烟、戒酒、减肥、健身或者其他什么需要对抗行动惯性的行动,他们都会执行得很好。甚至,当出现意外情况,必须要中断这种类似仪式感得特定行为的时候,他们会莫名其妙产生出失落反感的情绪。当伴侣一旦由于共同生活的原因,慢慢影响到他们这种仪式感的行为的时候,他们虽然没有表达,可是对伴侣这种行为会产生本能的抵触,甚至会出现疏离的行为,牺牲和伴侣的共处机会,来换取这种仪式感行为的继续进行。这种行为给伴侣带来很大的疑惑,为什么他们会慢慢疏远我?他们自己也说不清,为什么会必须要执行这种必要的行动计划,而这种计划的制定者恰好是他们自己。
现在,回头来看雪山和岩浆的比喻。这两种截然相反的矛盾能够彼此同时存在,中间是否存在缓冲带?这个缓冲带是什么?

显而易见,中间肯定会有这么一个缓冲带的存在,而且这个缓冲带是回避依恋者自己打造出来的。如果说焦虑型依恋风格的背后,会存在隐藏很深的一丝丝自我怀疑的话,回避型依恋自己打造的安全感的城堡,城堡的基石就是过分的自我肯定。而这种自我肯定是需要在实际生活中的日常反馈来进行相互印证的。换句话说,这种自我肯定的行为,需要在现实生活通过自我对情绪延时的行为,进行不断地“我可以对我自己实现良好管理”来确认这种自我肯定的感觉是正确的。
那怎么实现在我管理呢?很简单,通过这种自我制定计划,自我执行计划,自我肯定、进而确认自己安全感城堡,这么一个循环的过程。理解了这背后一系列的原因,再回头看回避依恋者的这些行为中的强迫症,就很容易理解了。
举个例子说:对于非回避依恋者来说,在减肥阶段,最大的问题就是抵御美食的诱惑,而减肥的结果,预期收益却是当下无法体验到的。所以,在这个情况下,阻力是实际存在的,动力是预支后期结果的。反观回避依恋者,这个情况截然相反,在回避依恋者看来,他们一旦决定进行减肥这一行为,减肥中对自我管理这一行为带来的收益就是,我通过减肥这件事实现了自我管理,通过自我管理的印证,证实了我自我肯定的正确性,进而确认了安全感城堡建立的稳固性。所以,对于回避依恋者来说,减肥这件事的阻力为……不好意思我实在想不出,或者是饥饿感?这是即时性的。而对于减肥这件事的动力,确是即时的自我肯定的有效反馈。

因为回避依恋者这个安全感的城堡本身具有一些认知的偏差,所以这所城堡的存在就需要不断持续自我印证的事例存在,换句话说,回避依恋者本身需要一定量通过这种自我管理来实现自我验证的事例存在。这个事例外化出来,可能是各种外界看起来是强迫症的行为。这也很好解读了,对于常人难以坚持的重复性的行为或者动作,对于回避型依恋者,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强迫症般的反应了。
那么,作为回避型依恋者伴侣,怎么能即保证了彼此积极正常的互动和相处,又恰当地和回避型依恋者实现良好互动和相处,避免各种不必要的争端和争吵,收获良好的相处体验,请关注我的公众号:msj4526,更多关于回避型依恋的干货分享。

楼主 穆先生  发布于 2016-12-11 15:50:13 +0800 CST  

楼主:穆先生

字数:1703

发表时间:2017-11-03 05:50:16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7-12-09 17:59:00 +0800 CST

评论数:0条评论

帖子来源:豆瓣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